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9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镁盐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53例。结果发现,AMI发生后的第一天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在这些心律失常患者中,低镁血症明显多于无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占83.9%与26.6%(P<0.001)。镁盐治疗对于防治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和降低病死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受试者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和对照组(42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不良事件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对比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与美托洛尔联合给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有效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红细胞及淋巴细胞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淋巴细胞镁在AMI后第1~7天均显著降低,而血清镁仅第1天降低。AMI心律失常组淋巴细胞镁在第1~3天均显著低于无心律失常组。这提示淋巴细胞镁低,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业已表明,过度的交感神经刺激所致的低血钾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潜在因素。此外,低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在50年代后期就有人提到镁剂治疗 AMI 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镁对心脏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镁浓度下降会导致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因儿茶酚胺释放使心肌坏死的机会增加等。在人体,低镁常伴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以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镁浓度(S-Mg)可能指时性(通常少于48小时)下降,也可能一直正常。从AMI病人尸解中获得的心肌组织中镁浓度也低。于是作者采用双盲法研究了AMI病人静注镁的作用, 本研究包括入院时怀疑AMI的273例病人,随机分为镁治疗组织和安慰剂一对照组。前者137例,后者136例。最后确诊为AMI共130例,镁治疗组56例,对照组74例。镁治疗组男39例,女17例,70以下37例,≥70岁19例,既往有心脏病者28例;对照组男43例,女31例,70岁以下42例,≥70岁32例,既往有心脏病者32例。镁治疗组入院后头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作者对近 2年内的 AMI患者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防治心律失常 ,现将临床疗效做对照分析1 对象和方法  146例 AMI均为 1999- 0 3~ 2 0 0 1- 0 2住院患者 ,按照 WHO AMI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门冬氨酸钾镁组 ,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静脉溶栓 ,抗凝 ,扩张冠状动脉等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制剂 ,该制剂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吉瑞大药厂生产 ,商品名潘南金又名胺安定。本品为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与钾和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测定30例AMI病人的血浆、红细胞及尿的钾和镁值,着重分析其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血钾(Ke),红细胞钾(Ki)、血镁(Mge)与室早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红细胞镁(Mgi)、尿钾(Ku)和尿镁(Mgu)则相关不显著。本文结果提示:低Ke并低Mge、低Mge并Ki降低、Ki和Mgi两者均降低者是AMI病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率增加与低镁血症有关。尸检资料也显示,AMI者心肌的镁含量很低。因关于补镁对AMI死亡率的作用的研究较少,故作者对住院AMI患者给予补镁,并进行双育、对照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103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者50例,平均年龄64±10岁为治疗组;应用安慰剂者53例,平均年龄63±11岁为对照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绞痛、AMI史等危险因素两组相仿。除发生心律失常者外,两组均不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使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入院给予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在AMI早期使用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及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往镁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镁浓度的降低.补充镁剂治疗可明显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再灌注治疗措施的广泛应用,镁在AMI时的治疗地位似乎有所降低.本研究观察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溶栓的患者中补充镁剂对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及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143例首次AMI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给予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46例,年龄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88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4例,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44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以入院时(入院当时)、治疗后(治疗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情况,恶心/呕吐、纳差、低血压、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完成对心功能、心源性事件、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入院时提升,LVEDD、LVESD均较入院时缩短,且研究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源性事件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为9.0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源性事件的发生,促进预后;同时还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于AMI后室性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体内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30例AMI病人的血浆、红细胞和24小时尿中镁进行动态观察,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第1、3天血、尿中镁明显低于对照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血镁降低更显著,提示:AMI早期一过性血、尿中镁降低是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1 7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进行前瞻性、开放、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1 691例 )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 (1 4 88例 )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0 %与 9 0 % ,P =0 0 0 1 ) ;治疗组未溶栓与溶栓未通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5 %与1 0 0 % ,P <0 0 0 5 ) ;治疗组未溶栓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5 8%与 9 2 % ,P =0 0 0 9) ;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46 8%与 53 5 % ,P =0 0 2 6)。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AMI早期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衡性,并应用Q-Td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因此,我们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AMI病人Q-Td的影响,旨在探讨该药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降低AMI病死率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分组:选择住院AMI患者64例,按照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23例,女9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人20例作正常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QTd,并观察服药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服药4周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显示AMI患者的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大,AMI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大,用药4周后QTd均明显减小,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小的更为显著;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均降低,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AMI患者早期服用TMZ治疗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AMI的良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7.
镁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剂首次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是1935年,Zwillinger给一位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静脉注射硫酸镁后立即转为正常窦性节律,并提出镁剂可以治疗室性早搏。以后,镁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镁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作用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本文对心肌梗塞(MI)时镁的变化,镁的测定对MI的诊断意义以及镁剂对AMI的治疗作用加以概述。一、镁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作用正常成人体内镁的总量约为1000mmol/L(2000mEg/L)、共20-30g。将近50%贮存在骨骼中,其余分布于肌肉组织及其它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 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 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镁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在AMI患者死亡尸检中,统计资料表明,心肌组织镁含量降低,镁代谢紊乱,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增加。为了探讨镁在AMI治疗中的作用,我们给28例AMI患者用加镁极化液治疗与同期收治的29例AMI患者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与实验表明,用镁盐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能减少梗塞后心律失常和死亡率。近五年我们在扩冠药及能量合剂的基础上静滴镁盐治疗30例AMI,与同期未用镁盐只用能量合剂治疗的30例AMI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现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治疗组男29例、女1例,年龄60~81岁,平均61.5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例,年龄45~78岁,平均59.2岁,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