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2.
上图可见窦性P波在3个导联均为直立,P—P间期互差大于0.16s,频率56~74次/min;R—R间期规则,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QRS波群呈室上性,频率65次/min,形成加速的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竞争,  相似文献   

3.
中隔支不典型文氏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性,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双结病变.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约50次/min,较匀齐.心室波为窄QRS,频率约54次/min,较匀齐,为交界区逸搏心律,间有心室夺获(Ⅱ导联的R_5,V_1上行的R_2、9.10和V_1下行的R_8).窦性心律(P)与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构成不全性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连续心室夺获时,P-R皆延长.V_1上行的R_2 8和V_1下行的R_(1-7)为周期相等的交界区逸搏QRS,但它们的R/S比值和T波有动态改变一R波逐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3岁。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系1983年9月11日描记。基本节律为窦性,P-P0.96—1.28s,(频率47—63次/min),差距>0.12s,窦性QRS形态正常,可见间歇出现的频率约52次/min的逸搏心律,除第1个逸搏周期略长(起步现象)外,其余逸搏周期相同,说明逸搏激动均源于同一起搏点。逸搏的形态呈室上性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室性融合波,继以窦性夺获的规律性改变。系间歇性逸搏心律伴发的不典型的左束支内文氏现象。室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1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时动态心电图(图1)示P-P顺序发生,律不齐;频率66次/min;其中P1-P7、P10-P11之后均无相关QRS波群;P8、P9顺传心室引起R7、R8。QRS波群有两种形态:其中一种QRS波群在V1呈M型,与P波无关;频率36次/min;P8-R7、P9-R8有传导关系,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缓的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另一种QRS波群宽大畸形(如R4-R6),频率约为125次/min,为室性心动过速,后紧随连续两次窦性激动(P8、P9)顺传心室,为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缓的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促发韦金斯基现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 ,83岁。 1959年进驻阿里高原。 1963年出现头晕、心悸、胸闷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 47~ 53次 /min ,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 ,曾诊断“高原性心脏病” ;1971年出现窦停、窦房传导阻滞伴单源性交接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诊断“病窦综合征” ;1975年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1980年后心电图再未出现有窦性P波 ;1988年记录心电图 (图 1,2 )诊断为“单源性交接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此后与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出现多年 ,无晕厥史 ,提示交接区逸搏点较稳定 ;1998年安装VVI起搏器。体检 :血压10 0 /70mmHg(1mmHg =0 13…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9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Ⅰ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4次/min.P_1直立,从P_2开始P波变低平,同时P-R由0.18s延长到0.23s(R_3),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R_(1、2)为窦性,呈宽钝R型,QRS时间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7)前无相关P波,QRS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频率46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R_(3、4)前有相关P波.且R_5-R_1、R_1-R_5间距符合室性逸博周期长度,R_(?)、R_1应为窦性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R_(?)QRS呈较正常的窄R型,考虑逸搏点在左束支阻滞区之下,逸  相似文献   

8.
例1 患者女性,32岁。心悸、有时晕厥10余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阿-斯综合征。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第1行P_6为房性早搏。房早前窦性P 波节律不齐,频率36次/min,与37次/min 的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房早后窦率加快为50次/min,频率亦不齐。第8个P 波后,频率又明显减慢。第2行P_7为长间歇后的房性逸搏。第3行P 波频率平均34次/min,P_(5、6)为房性逸搏。第4行P_3为房早。房早后窦率又明显加快,节律不齐,平均50次/min。两次房早后均有窦率暂时性明显加快,好似睡眠的窦房结被房早唤醒。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窦性暂停、房性逸搏、间断性缓慢的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干扰性房室脱节、房早及窦房结唤醒现象、双结病变。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0岁.因腹泻、腹痛3天,伴四肢乏力,胸闷入院.急查血钾2.03mmol/L.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低钾血症.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性P 波规律出现,频率91次/分,P与QRS波无关,心室率40次/分,律齐,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心律.胸导联均可见明显U波,且V2~V6导联U>T.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③交接性逸搏心律;④低血钾心电图改变.入院后经补钾、抗炎等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出院时心电图正常(图略).  相似文献   

10.
1 心电图特征 患者男,24岁。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的频率约75~97次/min,夹有QRS的P—P短于不夹有QRS的P—P。QRS慢而较为匀齐,除几次提前发生的QRS外,频率均约42次/min,其与P波无关,为交界性逸搏心律,提前发生的QRS为心室夺获(R_(5、9、13))。综上分析,本图诊断: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交界区逸搏心律,部分窦P下传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平静时ECG,见2种P 波:(1)正常的窦P,频率58—62次/min,(2)提前的P~-波为早搏,呈“二尖瓣型P 波”,配对相等,呈等周代偿。图2为活动后ECG,窦性心率为83—107次/min时,窦P 也呈“二尖瓣型”,窦性心率≤77次min 时,窦P 恢复正常。活动后P~-波无变化,P~--R 与窦P 呈“二尖瓣型P 波”时的P-R 相等。ECG 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窦性早搏伴3相不完全性房内阻滞,(3)Ⅱ度二型A-VB,(4)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导联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仅有4个窦性P波,P—P短间期为0.94s,是窦性固有周期,P—P长间期(P2—P3间期)为5.64s,恰为窦性固有周期的6倍,说明有5次窦性激动在窦房交接区连续受阻,构成高度窦房传导阻滞,并诱发房室交接区近端(U)逸搏(NE)心律,逸搏间期和逸搏周期皆为1.48s,第3个逸搏周期突然延长到1.76s,  相似文献   

13.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伴逸搏-夺获二联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乏力7年,发作性胸痛1月就诊。体检:BP113/83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A2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9岁。健康体检,无任何症状及阳性体征。1998年8月16日描记常规心电图(本文附图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P顺序出现,P外形正常,P-P1.10~1.46 s(54~41次/min)。窦性下传心室为正常QRS,P-R间期0.16 s。当P-P长达1.46 s时出现外形较窦性QRS为高、前有q的QRS波(R_(2、4)和R_(7、8))为交接区逸搏,因连续出现3次,构成交接区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5.
女性,71岁,临床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病Ⅲ期;2.冠心病。心电图示:P—R间期0.18S,QRS时限0.06S室率52次/min,Q—T间期0.43S。avR导联R_3、R_(4、5、6、7)连续出现逸搏,频率43次/min,逸搏的QRS波群的形态时限正常,与P′波无固定关系,为交界性逸搏心律。R_8由逸搏后的窦性P  相似文献   

16.
图1 说明见正文。例1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气急1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窦性搏动1次,房性期前收缩2次,P'波形态略异但偶联间期固定为0.55s,可见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其QRS形态与窦性略异,其后均跟随形态一致的P-波,R-P-间期有0.10、0.20s两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性静止,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短串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结逆向双径路传导。例2患者男性,72岁。因胸闷、心悸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长Ⅱ导联(图2)示窦性P-P间期0.7…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7岁。图示窦性心律显著不齐,伴有频发早搏,有时呈二联律。并示:①多数早搏的R波前后有逆行P波,P波为交接性早搏即下传心室又逆传心房;②早搏的R波前后无逆行P波,为交接性逸搏只下传心室而未逆传心房,③仅有逆行P波而无R波,为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只逆行传至心房,未下传心室;④偶有窦性P波后无QRS波跟随为隐匿性交接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频发的PJS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心室或未传至心房或隐匿发生,有时呈二联律,偶呈间位性,交接性逸搏。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70岁。临床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Ⅲ级 (killpe分级 )。上两条图为入院时心电监护仿Ⅱ导联非连续记录 :窦速 ,频率 12 0次 min ,QRS波有Rs和RS两种。由梯形图可以看出 ,Rs型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 ,RS型为交接性逸搏。交接区近端为 2∶1阻滞区 ,远端为文氏型传导 ,1个文氏周期结束时连续 3次窦性P波未能下传心室 ,随后即出现 1次交接性逸搏 ,交接性逸搏又干扰了下 1个文氏周期的第 1个本应下传心室的激动 ,因此第 1行Ⅱ导联头两个文氏周期实为远端 4∶3文氏传导 ,却表现为Rs与RS波2∶1交…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11年余,再发胸闷、头晕3d入院。11年前,患者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70次/min。本次入院时心电图Ⅱ显示窦性P—P间期0.77s,频率78次/min,P—R间期长短不一,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8岁,因近二个月来胸闷、气短、心率慢,疑有病窦综合征转来我院。查体:血压18.7/12kPa(14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46次/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x线心脏象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心电图示交接区性逸持心律伴逆行P~-波,心率46次/min,R-P~-间期0.22s。住院期间动态心电图及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均为交接区性逸搏心律,未见窦性P波,心率波动于32—76次/min之间,R-P~-间期亦相应变化于0.28→0.18s。未见同一心率时R-P~-间期的突然明显改变,亦未见反复搏动。阿托品试验(静注2mg)阳性。临床诊断:窦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