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运来源,蒂的作用,纤维囊对皮瓣的影响。方法:在家猪背两侧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形成长宽比为5:1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与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进行对比,观察其血运重建。结果:皮瓣血供来自基底、创缘及蒂部,蒂部血供的长宽比达3.5~4:1,纤维囊不影响皮瓣的血供。结论: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蒂部,长宽比例明显超过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1~1.2:1),约2倍。在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5:1时,纤维囊壁对皮瓣的血运重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一种 ,它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状丛血供为成活基础的轴型皮瓣 ,该类皮瓣最早由Bertelli[1] 于 1 991年开始解剖研究报道 ,次年 ,Masquelet[2 ] 、Bertelli[3] 、Taylor[4 ] 等也经过解剖研究再次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指出 :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根据此解剖情况 ,Bertelli[5、6]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宋建良[7] 、王和驹[8] 、刘…  相似文献   

3.
1992年,Masquelet[1]首次提出了表浅感觉神经血管轴岛状皮瓣概念,后经Bertelli[2]、Hasegawa等[3]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密切.随着显微解剖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浅静脉周围血管网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皮瓣概念.这两种皮瓣的关系是对同一供区提供多重血供来源.本科从2006年7月~2008年10月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带蒂胃瓣的血供我们是参考皮瓣移植的原理来设计带蒂胃瓣的。有的作者指出,头面部血管丰富,在这个部位进行皮瓣设计时,长宽比例可以允许较大的伸缩,有时可达3~4∶1。例如应用颧部皮瓣修复下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面部知名血管为解剖基础的各类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1月各类面部缺损患者52例,将其缺损区域根据大小、解剖位置等进行分类,应用面部知名血管为基础的带蒂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例患者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1例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经抗凝等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1年,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形态满意。结论 应用面部知名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可以修复多种类型的面部缺损,其供区畸形较小,供区组织与受区颜色及质地接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设计和疗效。方法:设计超长宽比例的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不规则创面15例,切取皮瓣范围(2.0~4.0)cm×(9.0~14.0)cm,皮瓣长宽最大比例9∶1。结果: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与供皮瓣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均满意,皮瓣与深面的骨骼、肌腱、内固定钢板无粘连,足底、足跟部无磨损及溃疡,踝关节、足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患者都恢复正常的站立、行走功能。结论: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可完全依据创面的形状、大小设计,不受皮瓣长宽比例的限制,减少了患者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面部肿瘤术后缺损25例,外伤等造成缺损6例;其中修复鼻缺损15例,面部皮肤缺损8例,唇颊部缺损3例,下睑部缺损5例.缺损最大面积3.0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约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轴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5:1,滑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4:1.结果 31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觉及温度觉存在.面部供瓣区瘢痕隐蔽,无继发畸形.结论鼻唇沟皮瓣血运丰富,转移灵活,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能与面部多处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皮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应用中,皮瓣外科都获得了很大发展. 1皮瓣的分类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血供模式将皮瓣分为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但近年来随着新型皮瓣的出现,有学者[1]提出新型的皮瓣血供模式--链型血供模式,钟世镇等[2]也认为沿皮神经干的纵行链状吻合血管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面部缺损重建的新方法,评价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患者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3.0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色泽均匀与周围皮肤接近。皮瓣触觉、痛及温度觉存在,供区瘢痕隐蔽。结论 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颈胸前薄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军  洪志坚  陈馨  姜会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2):150-150,152,T003
颈胸前薄皮瓣供区位置与颈部相邻 ,皮肤质地及肤色与颈部一致 ,加之皮瓣供区可用衣物遮盖 ,较隐蔽 ,是修复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但由于受传统皮瓣应用原则及皮瓣长宽比例 >2∶1需先行皮瓣延迟术的束缚 ,一直未能广泛使用。近年来 ,通过对颈胸部皮瓣血供及薄皮瓣成活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皮瓣转移后的成活率明显提高 ,从而为临床用此皮瓣修复颈部软组织缺损奠定了基础。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颈胸前薄皮瓣治疗患者 2 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8~ 4 0岁 ,除 1例为左…  相似文献   

11.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其不包括皮下脂肪等筋膜组织,皮瓣的早期血供来源于真皮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丰富,彼此吻合成网状结构,来自蒂部的血供可达整个皮瓣。皮瓣的真皮下血管丛与受区直接接触,供、受区毛细血管容易相互吻合沟通[1]。后期皮瓣血供主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皮瓣移植时皮瓣局部血流动力学 (hemodynam ics)改变的过程中 ,如何监测皮瓣局部血循环情况 ,一直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学上的欠缺 ,有关皮瓣移植失败的种种理论停留在假说阶段[1] 。现就近几年来采用的实验观测手段综述如下。1 活体局部显微镜直接观测ErniD等[1] 通过量化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 :血管直径、血液流速、血流量等来评估皮瓣的缺血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即选用叙利亚金黄色鼠背部皮瓣 ,进行活体内的显微观测。皮瓣包括一个延伸区———其原始解剖上的血供被剥夺。皮瓣切开 1h后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瓣长宽比对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对157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图片回顾性分析。皮瓣长宽比2.83~7.14∶1。皮瓣分为A组(长宽比≤3∶1)、B组(3∶1<长宽比<4∶1)、C组(4∶1≤长宽比<5∶1)、D组(5∶1≤长宽比<6∶1)和E组(长宽比≥6∶1)。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结果:皮瓣完全成活125例;远端表皮坏死8例,远端伤口裂开6例;部分坏死18例(11.5%)。皮瓣A组6例,部分坏死0例(0%);B组26例,部分坏死4例(12.5%);C组56例,部分坏死2例(3.6%);D组50例,部分坏死8例(16.0%);E组19例,部分坏死4例(21.5%)。皮瓣部分坏死率D组高于C组,长宽比<5∶1组(A,B,C组合并)(6.8%,6/88)低于长宽比≥5∶1组(C,D组合并)(17.4%,1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长宽比<5∶1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较低,成活较可靠;成活皮瓣的长宽比最大可达6~7∶1。  相似文献   

14.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初 《右江医学》2006,34(5):557-55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为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皮瓣,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它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现就其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Bertelli等[1]用上肢血管灌注乳胶研究,发现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有恒定的动脉穿支营养,并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出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ousflap)概念,为皮神经皮瓣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Bertelli等[2]认为:皮神经具有一条皮动脉轴,随着神经分叉而分叉,并…  相似文献   

15.
纪柳 《广西医学》2003,25(8):1450-1452
借助皮神经营养血管为成活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供可靠而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 ,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四肢的皮神经相当丰富且解剖恒定表浅 ,皮瓣的选择灵活性大 ,切取简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 (1)。自 1 991年Bertelli(2 )首次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 ,1 992年 Bertelli(3 )和 Masquelet(4)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 ,其研究发展较快 ,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进入皮神经干的供血渠道顺序 ,依次为…  相似文献   

16.
整形外科手术中,直接远位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时因皮瓣的长宽比>1.5~2∶1,易造成血供障碍或固定不便[1:123-126],须改为皮瓣延迟或间接远位皮瓣修复,增加了手术次数,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机会.本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1981年以来,应用筋膜皮瓣修复功能部位晚期烧伤瘢痕挛缩畸形48例,共57个皮瓣,最大面积为362cm~2,长宽比例在2.5~5:1之间,其中在瘢痕区取瓣24例次,术后获满意效果。该方法设计灵活,手术操作简单,远较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难度小,效果可靠,且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并对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分类,设计原则和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唇沟轴行皮瓣在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整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的16例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面部缺损范围为0.8cm×1.0cm~3.0cm×4.1cm。根据缺损范围设计鼻唇沟轴行皮瓣行转位修复,供瓣区拉拢缝合。皮瓣长宽比最高可达5:1,皮下脂肪厚度2.0cm~3.0mm。结果 16例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1期手术完成修复,皮瓣1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轻微血供不良,多次换药后皮瓣愈合。随访3到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术后鼻部、颧弓形态自然对称,除缺损区瘢痕外,其他区域无明显瘢痕。结论鼻唇沟皮瓣具有良好的供区优势,方法设计简单、灵活,修复中面部缺损可获得较满意临床效果,鼻唇沟-鼻翼沟可以自然隐蔽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外伤性鼻部皮肤缺损即时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鼻部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尖部、鼻翼部、鼻背部,缺损大小由2.0cm×1.9cm~3.3cm×2.8cm,皮瓣沿鼻唇沟走形设计,蒂宽约1.0cm,长宽比例约2∶1. 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鼻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鼻部皮肤一致,皮肤触觉、温觉、痛觉存在,鼻唇沟区平整,形态正常.结论 鼻唇沟皮瓣取材方便,供皮区疤痕不明显,不留畸形,是鼻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即时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以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方法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踝及小腿下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需吻合血管,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足跟、踝部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