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6):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法时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浅吸痰,B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深吸痰,C组接受密闭式吸痰配合改良吸痰法.结果 A组VAP发生率为50%,显著高于B组25%、C组20%,P<0.05;B组患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5.15±1.35)d与A组患VAP的时间比较,P<0.05;C组发生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8.20±2.26)d,与A、B组发生VAP的时间比较,P<0.05;各组发生VAP患者中,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值于插管后第5天开始A、B组明显高于C组,至第7天C组分值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且使发生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05%聚维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分别应用0.05%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第7天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05%聚维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的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病区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加热湿化系统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气道湿化,以一周时间为一个周期,观察患者气道湿化程度、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减少患者气道应急反应、VAP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汤德智  李玲 《全科护理》2020,18(7):844-845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3组呼吸机吸入湿化温度分别为32.0~33.9℃、34.0~35.9℃、36.0~37.0℃,比较3组病人使用呼吸机3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较A组、B组而言,C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及VAP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则相对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0~37.0℃可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产生,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及早撤机和预后,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雅丽 《家庭护士》2009,7(10):862-863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获得文献进行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每48h及以上与每24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每48h、每72h或每120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72h及以上更换的密闭式吸痰装置尖端菌群定植率高于每24h更换组(P<0.05);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对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病死率均无影响(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无影响,但超过72h更换,密闭吸痰装置尖端细菌定植率显著增加,建议临床每72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以减少尖端细菌定植,预防进一步感染。  相似文献   

9.
两种吸痰方式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定时湿化吸痰、必要时吸痰(湿化或不湿化)两种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儿98例,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46例,A组按传统方法常规2 h气管导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2 mL后吸痰;B组根据患儿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再吸痰,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决定是否湿化气道.48 h后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VAP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婴幼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吸痰,痰液Ⅲ度黏稠时,用无菌注射用水1 mL~2 mL湿化气道,痰液Ⅰ度、Ⅱ度黏稠时不湿化气道,而不应将定时湿化气道吸痰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综合ICU使用普通一次性呼吸机湿化管道(对照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实验组)病人各3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部X线片结果、痰痂形成例数、痰培养结果、VAP发生例数。[结果]机械通气同等时间内,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增加使用时间至168h、240h,甚至336h,其VAP发生例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式湿化管道系统,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