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后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 2小时内 ,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 ] 。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以往临床常用的药物是缩宫素及麦角新硷。现已有许多报道显示卡孕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临床观察卡孕栓预防出血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及分组  2 0 0例产妇选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孕产妇。其中初产妇 170例 ,经产妇 30例 ,年龄最大 37岁 ,最小 2 1岁 ,所有产妇均为头先露 ,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排除软产道损伤 ,胎盘胎膜残留及凝血功…  相似文献   

2.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卡孕栓 (卡前列甲酯栓 ,PGO5)、催产素均有预防产后出血作用[1] 。为合理选用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本院曾对阴道分娩的 30 0例孕妇分别应用卡孕栓及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4~ 8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 30 0例产妇 ,均系头位分娩 ,既往无出血史及出血性疾病病史 ,产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正常。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卡孕栓 +催产素组 (又称联合用药组 )、催产素组 ,三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孕周、孕产次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1·2…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仍居首位。产妇出血多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因此,减少此期内的出血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 我院选择3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30例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观察对象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4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选择近期内未用过前列  相似文献   

4.
王海燕 《工企医刊》2005,18(1):28-29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作者利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01年至2003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300例, 该300例产妇符合下列条件:(1)年龄在25岁~38岁之间; (2)B超检查:单胎、头位、羊水深度3.5cm~7cm;(3)足月妊娠,正常自然分娩,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4)最近未用过前列腺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一直是近年来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占孕产妇死亡的 2 3.5 2 %、33.33%。近二三十年来剖宫产率在全世界各地 ,尤其在我国迅速提高 ,过高的剖宫产率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如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医疗费用的上升以及手术疤痕给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带来困难 ,使剖宫产率更迅猛的上升等等[1] 。现将我院 1998年 5~ 9月单胎分娩的 5 34例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临床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 5~ 9月 ,在我院单胎分娩的产妇共 5 34例。其中初产妇 485例 ,经产妇 49例。自然分娩 35 3例 ,臀位助产 1例 ,低位产钳助产 30例 ,子宫下段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1758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全部痊愈。结论产后出血的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可以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以2003年4月~2006年1月在我院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足月产妇和在家或乡卫生院分娩后阴道大出血由120接诊入院的足月产妇58例和总分娩数210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SAS8.1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在2108例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中,产后出血58例,占分娩总数的2.75%。其中子宫收缩乏力34例,占58.6%;胎盘因素14例,占24.1%;软产道损伤9例,占15.1%;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7%。35岁及以上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34岁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只有把农村和基层医院的产后出血控制到较低水平,才能使孕产妇的死亡率持续下降。因此,重视农村和基层医院的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第3产程早期向产妇阴道内置入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近期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证、无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共465例,分为卡前列甲酯栓组265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又分为肌注缩宫素组100例和静注缩宫素组100例。按产房4个班进行分组,2个班实施卡前列甲酯栓265例,  相似文献   

9.
胡科丽  朱明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56-2657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出血一般均较阴道分娩者多,病情危急、进展迅速,常危及产妇生命,必须分析原因、当机立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74例病例,进一步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1·1我院5年内住院分娩产妇3 644例,发生产后出血172例(4·7%),其中严重产后出血27例。剖宫产1 689例,术中大出血74例(4·4%),严重产后出血19例。正常产1 759例,产后出血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预防及防治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张掖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共计3 572例,其中产后出血68例,对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 572例产妇中,剖宫产861例,产后出血18例,占剖宫产的2.09%;阴道分娩2 711例,产后出血50例,占阴道分娩的1.8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0%。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保证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 2 4h后 ,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1] 。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 ,为降低产妇死亡率 ,必须高度重视和预防晚期产后出血。本文对 37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 1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我院分娩总数 95 18例 ,10年间产后出血 2 83例 ,晚期产后出血 3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 2 1岁 ,最大的 35岁 ,平均年龄 2 9.2岁。其中阴道分娩 2 8例 ,剖宫产 9例。孕周 :2 9+ 2 周~ 4 2 + 3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产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20例产后出血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按1:1的比例从同时期自然分娩且无任何异常的产妇中匹配220例作为对照。通过电子病历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利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初步筛选危险因素,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合专业知识确定危险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妇的既往流产次数(OR =1.269)、产次(OR =1.231)、第二产程时间延长(OR=1.521)、巨大儿(OR=1.497),而产检(OR=0.780)为产后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基于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以2003年4月-2006年1月在我院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足月产妇和在家或乡卫生院分娩后阴道大出血由120接诊入院的足月产妇58例和总分娩数210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SAS 8.1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在2108例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中,产后出血58例,占分娩总数的2.75%。其中子宫收缩乏力34例,占58.6%;胎盘因素14例,占24.1%;软产道损伤9例,占15.1%: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7%。35岁及以上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34岁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只有把农村和基层医院的产后出血控制到较低水平,才能使孕产妇的死亡率持续下降。因此,重视农村和基层医院的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6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为寻找一种防治产后出血的简易、有效及安全的方法 ,就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临床观察 6 10例 ,分析报导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6月间 ,我院住院分娩人数 185 6人 ,阴道分娩 132 6例 ,选择阴道分娩 6 10例 (无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症 )分为两组 :米索组和催产素组 ,其中米索组 317人 ,催产素组 2 93人 ,两组年龄、孕次、孕周及产科情况 ,见表 1。表 1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及产科情况比较 (n )组别 年龄(岁 ) 孕次 …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常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随时都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产科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是使产妇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危为安,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62例产后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应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分娩风险评估;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并建立分娩风险评估机制。比较两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分娩产妇中有6.0%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观察组分娩产妇中有3.3%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发现,对照组出血量为(1287.29±538.17)ml,观察组出血量为(688.29±309.5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及联合宫缩剂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卡孕检(卡前列甲酯栓,PG05)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我们于1998年4-6月对阴道分娩200例产妇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作了临床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选择1998年4~6月在我院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共200例,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和催产素组,两组年龄、孕周、孕次±s值依次为26.40±1.30和26.40±1.24,2.25±1.20和2.20±1.10,39.20±1.30和39.25±1.5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软产道裂伤性产后出血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翠霞 《现代医院》2010,10(11):95-96
目的探讨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09年阴道分娩中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8例临床资料。结果 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经临床治疗护理,全部治愈无并发症。但产后出血发现时间越晚,对病人的损伤越大。结论预防及早期发现产后出血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力劳动内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更甚者引起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我们自1999年2月至今对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实行心理护理。对其精神心理应激进行积极干预,以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1—8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10例为干预组,随机抽取1998年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10例为对照组。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年龄、学历、孕周、孕次、分娩次数、新生儿性别、体重及Apgar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危及产妇生命。中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科出血,其中87.7%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降低其发病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多年来一直使用缩宫素治疗,虽取得良好效果,但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近年本院产科对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加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