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对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臭氧加射频法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9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CT或MRI确诊。结果随访2~40个月,总优良率达90.5%。并发症发生率:三维牵引3.0%,臭氧加射频法2.5%,髓核摘除术3.2%,总并发症为3.1%,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体症、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其次根据医院设备条件,医生对穿刺技巧及手术熟练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选择得当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APLD)和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2月~2002年12月采用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5例(750个间隙)和1999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第二代N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3例(634个间隙)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PLD手术组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4.6个月,疗效优263例,良305例,差87例,优良率86.7%;NED手术组随访6~64个月,平均28.6个月,疗效优311例,良218例,差34例,优良率94.0%。结论 APLD和NED椎间盘镜手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而NED技术总体上优于APLD技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影响APLD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自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APLD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分析影响术前、术中及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疗效与适应症的选择有密切关系;与病程长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椎间盘切除量呈抛物线改变;椎间盘的切除部位与发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术后适时、适度牵引治疗有助于APLD疗效的提高。结论 适应症选择是提高疗效关键因素之一;椎间盘的切除量以2-3.5g为最佳;35岁以内椎间盘切除部位与疗效关系不明显,而大于35岁切除部位偏中后为佳;术后2-4周再行牵引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对12例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对属可逆性腰椎间突出患者,使用APLD治疗。结果: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7例,良4例,可1例。近期优良率91.7%,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列为APLD治疗的禁忌证。对术前行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属可逆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仍可行APLD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及手术等传统方式治疗已有多年历史[1~3]。自1992年10月~1993年2月,作者应用自控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 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75节椎间盘),近期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1.1一节椎间盘突出症APLD技术操作 APLD在移动式C型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患者俯卧位,腹部加软垫,使腰骶部抬高,减小腰椎前凸,增加腰椎间隙后方宽度,以利穿刺。在监视器荧光屏上选定病变椎间隙平面,从症状偏重的一侧施术。穿刺进针点选在后正中线旁开 10~ …  相似文献   

7.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胶原酶溶核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APLD)和胶原酶溶核术 (CCNL)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符合治疗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 34例 ,其中APLD组 118例 ,CCNL组 116例。两治疗组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 ,疗效判别标准和3个月以上的随访。经X线引导完成全部治疗过程。结果 APLD组有效率 89 8% ,无效率 10 2 % ;CCNL组有效率 78 4% ,无效率 2 1 6 % ,两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作者认为 :(1)APLD为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禁忌证和适应证。 (2 )CCNL的盘外注射法其疗效低于APLD ,但具有简便迅速无创伤痛苦少的优点 ,而盘内注射法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电脑三维牵引正脊仪进行快速牵引旋转复位治疗。选用公认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12例患者治愈80例,显著进步15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治疗时间最短5d ,最长5 6d。结论:三维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能否还纳复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能否还纳复位。方法总结分析了1994年1月~2005年3月239例采用腰椎牵引、247例行经皮穿刺突出间盘髓核切除术(AP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前后腰椎CT影像学表现以及17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在行突出间盘组织切除前对每个突出组织试行直接挤压复位的情况。结果采用腰椎牵引和APLD治疗者有469例治疗前后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无CT影像学改变,17例治疗后突出的间盘组织阴影轻度缩小。170例手术治疗者术中试行直接挤压复位,所有突出间盘组织均不能完全复位。结论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还纳复位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刘鸣  马志 《颈腰痛杂志》2004,25(5):335-336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utomated pereutaneous lumbardiscectomy,APLD)、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 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用Ridit分析法对3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 APL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1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51例,男469例,女382例;年龄16~75岁,平均42.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3个月。突出间隙:L3,424例,L4,5418例,L5S1409例。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其中单侧下肢症状者729例,双侧下肢症状者122例,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肌力、反射异常及肌肉萎缩4项检查至少2项出现异常,神经牵拉试验阳性,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吻合。851例患者未同时合并腰椎失稳、椎管狭窄患者,未包括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记录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Mac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87.5%(745/851),与开放手术相似。1例因设备故障中转为切开手术,1例术后11d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2例于术后1h内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硬脊膜损伤28例,发生率3.29%(28/851)。神经根牵拉伤38例,发生率4.46%(38/851);腹膜后血肿1例,不完全性马尾损伤2例,不完全性神经根断裂2例。结论:熟练的镜下止血技巧、精细的操作是预防MED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防治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X线、CT、MPI及腰椎管造影)变化特点。结果 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非手术治疗29例,优良率33.3%,手术治疗46例,优良率90%。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增生狭窄型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方式以破碎游离型为主,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平泉 《中国骨伤》2000,13(4):251-252
我院自 1993年~ 1997年来 ,收治膝关节僵硬强直 9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中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2~ 45岁 ;左侧 3膝 ,右侧 6膝。均骨折 6月至 1年后骨折愈合、膝关节强直 ;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加胫骨结节骨牵引1例、股骨髁骨折“L”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2例 ,螺柱螺钉内固定 1例 ,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 1例 ,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2例 ,胫骨平台跟骨牵引 2例。以上 9例膝关节功能为 0°~ 5°~ 10°。2 治疗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大腿根部空气止血带 ,常规消毒铺巾 ,取股前正中纵形切口 ,行股四…  相似文献   

14.
韩健  汤永安  尹战海 《中国骨伤》2009,22(4):274-27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及实用性,分析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纤维环是否破裂,椎间盘是否游离、脱垂,是否合并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是否伴有神经症状等,分别采用个性化的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其中393例获得随访,男189例,女204例;年龄23-76岁,平均44.6岁。210例保守治疗,145例微创治疗,38例开放手术治疗。根据Macnab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93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3个月一3年)。根据Macnab标准:显效346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显效率88%(346/393),有效率95%(375/393),无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复发率18.1%(38/210)。微创治疗复发率9.6%(14/145),开放手术复发率5.3%(2/38)。结论:保守治疗应用普遍,对轻症患者疗效可靠;微创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有主流趋势;开放手术治疗适应证要求严格,传统手术方式受到挑战。个性化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臭氧注射法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探讨具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改良臭氧注射法治疗的为A组(60例),应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的为B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6个月疗效、穿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良率在1周时A、B组分别为5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6个月时,A、B组分别为68.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13.3%、33.3%,B组明显高于A组(P〈0.01);A组穿刺治疗时间(18.0士3.7)min,B组为(42.2士6.5)min;A组住院时间(4.7士0.6)d,B组为(6.O士0.9)d,两组穿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0。注射治疗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具有相似疗效,且均具有微创、并发症较少的优点。而改良的0。注射法由于并发症更少,操作更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效价比更有优势,因此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采用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的L4/L5节段LDH患者37例,记录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以分析该技术学习曲线。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满意度,并分析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SF-36评分8个维度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满意度,优2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LDH安全、有效、准确、微创,提高了穿刺和减压的安全性,减少了辐射暴露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不受患者人口学特征和术前腰腿痛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三维形态学观察 ,提高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MED)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腰椎间盘及其邻近结构的三维形态 ,分析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原因和范围 ,设计腰椎间盘镜下专用手术器械 :骨刀、骨镫 ,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局限性腰椎管扩大减压术 110例。结果 统计 90例 116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横断位 4种形态、矢状位 3种形态、冠状位 3种类型 4种位置及其邻近病变对硬膜囊、神经根的 7种影响 ;110例手术经 1~ 2 5个月随访 ,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 80例、良 2 4例、可 6例、差 0例 ,优良率 96 .1%。结论 腰椎间盘三维形态学可全面表达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邻近病变对神经组织压迫的性质、部位、程度 ,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和术前评估、入路指导及整体手术设计的依据 ;针对性添制特殊器械后 ,运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局限性椎管狭窄 ,但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经TLIF手术治疗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TLIF方法通过一侧椎间孔抵达椎间盘间隙摘除椎间盘,处理椎间隙后置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4.5d。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清创缝合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健侧神经根牵拉伤,门诊随访4个月后恢复;其余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3个月。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诊结果显示优良率达到92.3%。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显示优良率达到92.24%。结论TLIF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活动能力快、术后并发症少及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52例,年龄43~75(59.9±8.8)岁。责任节段分布:单节段L2-L3 8例,L3-L4 12例,L4-L5 30例;双节段中L2-L4 10例,L3-L5 22例;3节段L2-L5 8例,共138个手术节段。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SF-36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术后3 d拍摄腰椎X线片和腰椎MRI,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变化;术后半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定期随访拍摄腰椎X线片及MRI检查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3(20.2±6.6)个月。手术时间(103.3±35.9) min,术中出血量(70.4±17.8) ml;腰痛和腿痛VAS和ODI分别由术前的(6.2±1.1)分、(6.1±0.9)分和(59.9±4.2)%下降至术后半年时的(2.7±0.5)分、(2.5±0.5)分和(31.3±8.8)%,SF-36量表由术前的(37.2±3.1)分增加到术后半年时的(54.9±6.1)分(P<0.05);术后3 d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3例融合欠佳,发生在单节段1例,多节段2例,余87例融合良好。总融合率96.7%(87/90),单节段融合率为98.0%(49/50),多节段融合率为95.0%(38/4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8%(16/90),其中一过性髂腰肌无力5例(5.6%),终板骨折2例(2.2%),腹膜损伤1例(1.1%),术后血肿1例(1.1%),邻椎病1例(1.1%),融合器沉降6例(6.7%)。3例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神经根性疼痛,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无融合器移位、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优势,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应用于多节段时同样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