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伟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404-1405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经血管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本病起病急骤,变化快,症状复杂,病死率高,极易造成误诊。本文复习国内文献发表的主动脉夹层误诊51例及我院误诊5例,共56例,分析误诊原因,加深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识别能力,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经血管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本病起病急骤,变化快、症状复杂、病死率高,极易造成误诊。笔者复习国内文献发表的主动脉夹层误诊101例及本院误诊11例,共112例,分析误诊原因,加深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识别能力,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为典型胸、腹疼浦22例,仅占61.1%,本研究早期误诊率为47.2%。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结论:应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识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减少误诊率,及时正确诊治,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常造成猝死。以往认为该病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证明本病并不少见,然而在临床上时有误诊、误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3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胸痛最常见占80%,其次为高血压及四肢脉搏不对称、晕厥、昏迷及血尿、休克等。超声心动图、CT及核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瘤有诊断价值。提示,主动脉夹层瘤病情凶险复杂,易漏诊及误诊,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由各种病因所致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在高血压等因素的促发下,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又称主动脉壁问动脉瘤。本病起病急骤,症状复杂,特征不典型,极易误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自然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希贵  杨明  杨杰  马学军 《疑难病杂志》2011,10(11):852-853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8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中高血压患者居多(96.4%),病程5年以上者夹层发病率高,血脂增高者占57.1%。不典型症状以胸闷、神经系统症状、气短者居多,容易误诊为肺栓塞、脑卒中、冠心病等。X线胸片阳性率76.2%,超声阳性率80.0%,CT和MR阳性率均为75.0%,CTA和MR行造影检查阳性率均达100%,ECG异常变化占58.3%。非典型主动脉夹层首次就诊至非心血管科比例占71.4%。结论长期高血压不采取干预容易形成主动脉夹层,非典型主动脉夹层容易误诊,高血压就诊患者X线胸片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CTA或MR可以确诊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瘤是血液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该血肿沿主动脉壁延伸使之剥离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较少见,极易误诊。我院1997~2002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17例,其中误诊7例,误诊率达41.2%。现将有关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早期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8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8例误诊原因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白艳梅,刘晓方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血管疾病,并非十分罕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于误诊。我院近几年收治本病12例,误诊8例,其中院外误诊6例,院内误诊2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分离属少见病,此病起病急,变化快,极易误诊,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被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人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tric dissection AD)的诊断问题。方法:对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高血压病史11例,占73.7%;有典型疼痛的13例,疼痛不明显者2例;急性12倒,慢性3例;确诊10例,误诊5例,死亡3例,死亡率占20%。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主动脉夹层症状多变、复杂、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心绞痛及急腹症,确诊主要依赖胸片、超声心动图(TTE)、CT及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7例主动脉夹层误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误治.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的方法.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夹层撕裂的动态过程及夹层破口的部位有一定联系,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牛伟东  韩锋 《中外医疗》2013,32(3):62+64-62,64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发病率低易误诊,该院内科收治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主动脉内膜与中间层纵向分离为特征,随着临床医师认识的加强,特别是各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急性主动脉夹层已非少见病。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其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漏诊误诊经常发生。医学影像学近10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现将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是是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渗入主动脉内膜中层使主动脉的内膜和外膜分离,形成夹层并导致破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外膜扩张而形成的动脉瘤。在开始24h内每小时死亡率l%~2%,急性期如未治疗65%~73%将于2周内死亡。^(1)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是以胸痛、休克、血压升高等,而以低血压为表现的少见,临床上与心肌梗死难以鉴别,容易误诊。现以我院收治1例以低血压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作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以低血压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壁内、外膜间形成的夹层血肿.有关本病的确切原因不清楚,8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大多发生于50~70岁,以男性多见,是临床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我院2003-08~2007-08共收治老年主动脉夹层9例误诊病例,本文将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 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 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4,25(1):120-120
目的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1994~2003年期间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首诊误诊的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急腹症、胰腺炎、胆结石、胆道感染、急性肾功衰等,总误诊率72.2%。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1999年以来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11例患者中首诊确诊3例,误诊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心衰1例,肠梗阻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病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