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提高胃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评价血管造影(DSA)在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中的作用;观察胃窦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血供的关系。方法 根据胃周的主要血管在进入胃壁各层的同时逐级分支的原理,通过识别走行于不同层次的血管所发生的变化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观察101例胃癌患者血管造影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准确率并进行评价;观察35例经肝总动脉及腹腔动脉血管造影的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结果 101例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率为79.2%;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是胃网膜右动脉。结论 血管造影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为胃癌浸润深度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与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向存在着一致性,这可能是胃窦癌易出现幽门下淋巴结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D2或D2以上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6例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有浆膜浸润的16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9%,明显高于浆膜浸润组的37.3%(P<0.01).不同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1a(M)95.6%,T1b(SM) 92.5%,T2(MP)73.5%,T3(SS) 62.7%,T4(SE、SI) 37.3%.按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N0、N1(第1站)、N2(第2站)和N3(第3站)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3%、54.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第7版TNM分期,N0、N1(1~2枚)、N2(3~6枚)、N3a(7~15枚)和N3b(15枚以上)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3.6%、59.8%、17.2%和1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l).结论 无论是按转移淋巴结的范围还是数量进行评价,淋巴结转移均能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82~ 1992年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2 96例。结果 胃癌组织学类型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组织学类型不同但浸润深度相同的肿瘤 ,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异 ,且术后 5年生存率无区别。结论 对于浸润深度相同 ,但组织学类型不同的肿瘤 ,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胃癌癌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胃癌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1997年间共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572例。为探讨胃癌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帮助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我们对57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38例,女134例,男∶女=33∶1。年龄17~84岁,平均564岁。其中胃窦癌273例(477%),胃体癌122例(213%),胃底贲门癌177例(309%)。术中淋巴结清扫至第2站(D2)455例,第3站(D3)108例,第4站(D4)9例。行远端胃切除305例,近端胃切除173例,全胃切除94例。另联合脾切除93例,胰体尾切除24例,横结肠切除12例,部分肝切除9例。全组仅有早期胃癌14例(24%),…  相似文献   

7.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手术范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孤立性淋巴结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指导手术范围。方法 回顾51例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出现部位及与原发癌灶的关系,比较跳跃式转移和非跳跃式转移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发生在胃周(N1)区域孤立性转移淋巴结占74.5%(38例/51例)(非跳跃式转移),其中有39.2%(20例/51例)发生在邻近原发癌灶(N1)处,有35.3%(18例/51例)发生在相对较远离原发癌灶(N1)处,以No.6、3组常见;有25.5%(13例/51例)出现在N2-N3站区域(跳跃式转移),N2站区域为11例,N3站区域为2例,以No.7、8a组为常见。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大小及部位有显著相关性。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孤立性转移淋巴结分布以胃周为主,呈随机性和多向性。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大小及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溶脂法检查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全部淋巴结,28例共检出1965个,平均每例70.18个。本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的用术中手感、目视等判断淋巴结受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溴化脱氧脲嘧啶核苷 (BrdUrd) /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胃癌的价值 ,研究胃癌细胞BrdUrd标记指数 (LI) ,G2 /M期细胞比率 (G2 /MPF)和DNA含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60例胃癌新鲜标本 ,用BrdUrd/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阳性者 ,BrdurdLI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0 0 5 8) ,G2 /MPF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0 2 70 )。淋巴结转移个数大于 5枚者 ,BrdUrdLI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 (P <0 .0 1,P =6.43E 0 5 ) ,较转移 1~ 4枚者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43 10 ) ,G2 /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 <0 .0 5 ,P =0 .0 0 840 ) ;淋巴结转移 1~ 4枚者 ,G2 /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60 0 )。淋巴结转移第Ⅱ站以远者 ,BrdurdLI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0 13 2 ) ,G2 /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0 13 0 ) ;淋巴结转移第Ⅰ站者 ,G2 /MPF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0 718) ,异倍体癌淋巴结阳性者明显增多 (P <0 .0 5 ,χ2 =5 .71)。结论 胃癌细胞BrdUrdLI、G2 /MPF和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量和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增殖细胞活性与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θ���ܰͽ�ת�ƹ��ɼ�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有癌病人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对2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与13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3、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静脉侵犯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和80.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后者分别为96.1%和92.4%。结论 术前或术中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θ���ٴ������������ܰͽ�ת�ƹ�ϵ�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1200例胃癌标本,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计算肿瘤部位、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及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3%,转移度为35.6%;C、M、A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0.3%、55.4%、63.1%和88.4%;早期胃癌、浆膜内和浆膜外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依此呈递增趋势(P<0.05);Borramnn Ⅲ、Ⅳ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P<0.05);分化差者明显高于分化好者(P<0.05)。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应按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部位、大小、大体分型和分化程度作出判断,并结合不同分区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特点,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mdm-2扩增与胃癌及其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用DC-PCR技术定量分析32例胃癌及转移灶中mdm-2扩增.结果mdm-2在转移淋巴结中的扩增频率(57.1%)高于胃原发癌中的扩增频率(37.5%),3例淋巴管内有瘤栓、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原发癌灶中发现mdm-2扩增.结论mdm-2扩增与胃癌的淋巴转移关系较密切,它可能成为监测胃癌淋巴转移的潜在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残胃新生癌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收治的56例胃上部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胃周围第1~3组淋巴结转移率相近,转移率为43%~6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0.833,0.678,P>0.05);第7~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18%、25%和46%、25%、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3.263,5.761,P<0.05);第10~14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36%、31%、20%、25%和33%、34%、19%、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5,1.883,3.945,4.137,6.823,P<0.05);第16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和23%;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和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8%和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根治度A、B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和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05).结论 残胃癌有其独特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ͽ�ת�Ƽ��ܰͽ���ɨ��θ��Ԥ��Ĺ�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胃周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清除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82-1992年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9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进展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清扫与术后生存直接相关,对于侵及浆膜下或侵出浆膜并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淋巴结清扫仍能提高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严格的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胃癌D2+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手术切除标本详细记录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共获取第14v组淋巴结459枚,平均每例患者2.7枚(1—17枚);共检出阳性淋巴结55枚,平均每例患者1.7枚(1~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根治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切除、肿瘤直径≤4cm、NO期、M0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肿瘤R,或R:切除、肿瘤直径〉4cm、N2期、N3期、M1期的患者更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3.899,2.646,19.231,33.929,5.000,95%可信区间:1.111—13.677,1.075~6.516,2.333—158.548,4.310—267.112,1.617—15.4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0期患者比较,N2、N3期患者更容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15.248,26.287,95%可信区间:1.811—128.386,3.244—213.034,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4sb、4d、5、6、7、8a、9、11p、12a、16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相关(OR=3.923,3.335,2.693,5.641,3.100,4.203,3.655,3.660,3.838,17.400,95%可信区间:1.264~12.177,1.425~7.807,I.149—6.312,2.126~14.965,1.311~7.330,1.735~10.185,1.395~9.582,1.331~10.666,1.086—13.571,2.707—111.837,P〈0.05)。结论N分期是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游淋巴结中第6组淋巴结状态是预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淋巴结指标。  相似文献   

17.
103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PG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行胃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PG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站、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P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8.6%;各站、组淋巴结转移率为:第1站70.8%.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o.3、No.1、No.2和4Sa、4Sb组淋巴结;第2站38.3%,频率依次为No.7、No.10、No.9、No.11、No.8a和No.4d组淋巴结;第3站及远处淋巴结22.3%.频率依次为No.5、No.6、No.16和No.12组淋巴结.Ordinal 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进展期P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期PG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应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8.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频率,分布范围及特点,为广泛廓清提供依据。方法 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386例肺癌病人施行了手术切除及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结果 清除淋巴结2603组,N1淋巴结转移率20.1%,N2淋巴结转移率16.2%。T1,T2,T3间淋巴结经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规律关系。结果共89例早期胃癌病人纳入研究分析,所有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14.6%(13/89)。肿瘤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5.6%及22.0%,各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9%(2/41)及22.9%(11/48),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高分化良好型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3%(3/29)、18.5%(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6例病人伴有脉管癌栓,其中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脉管癌栓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P <0.05),其比值比(OR)值分别为4.7、3.2、15.1和5.7。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转移与否同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癌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个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系统,以利于指导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255例于北京友谊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病理淋巴结是否转移,对其性别、年龄、术前体重下降、合并贫血、合并幽门梗阻、合并慢性疾病史、家族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术前CEA单项增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