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兔肝脏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肿瘤组织的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通过VX2肿瘤组织混悬液肝内注入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RFA治疗及假性处理,比较RFA治疗前后模型动物的肝脏功能变化及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1周内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改变,多数指标在2周左右恢复(P<0.05);RFA治疗后肿瘤呈逐渐缩小趋势;瘤体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术对肝脏肿瘤疗效确切,会造成肝脏功能一过性损害改变;B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临床RFA治疗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对兔VX2 肝脏移植瘤的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VX2 肿瘤组织混悬液肝内注入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分别予以RFA治疗及假性处理 ,于治疗结束后 0、12h、1、2、4、8、16d共 7个时间点分别切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为检测标本 ,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并运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毁损区边缘部组织中有大量阳性细胞 ,中心部分亦有较多的阳性细胞 ,两者凋亡细胞指数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对照组标本中仅发现极少数阳性细胞 ,且其中心区与边缘区无统计学差异 ,其凋亡细胞指数与治疗组标本相比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于不同时间点观察 ,治疗组细胞凋亡高峰在 2 4h左右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则无明显时间分布特征。结论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肿瘤周边区 ,时间高峰在RFA作用后 2 4h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2肿瘤后残余肿瘤细胞间信息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移植的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 ,采用射频消融 (RFA)进行治疗 ,并通过控制肿瘤边缘的温度人为造成肿瘤残余。实验动物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根据活检时间分为 3个时相点 :第 1周、第 2周及第 3周。细胞间信息传导功能的测定采用显微注射荧光染料 (LY)的方法 ,细胞间连接蛋白 (Cx32 )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Cx32阳性指数及LY扩散范围在治疗后第 1周 [Cx32阳性指数 :( 0 .2 0 3± 0 .0 14 ) ;LY扩散范围 :( 2 2 4.5± 34.6 ) μm ]、2周 [Cx32阳性指数 :( 0 .40 4± 0 .0 6 7) ;LY扩散范围 :( 2 5 7.8± 42 .7) 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Cx32阳性指数 :( 0 .10 7± 0 .0 2 4) ;LY扩散范围 :( 137.5± 30 .6 ) μm] ( P <0 .0 1) ,但在第 3周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Y在肿瘤组织内的扩散范围与Cx32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88,P <0 .0 1)。结论 残余肿瘤细胞在RFA治疗后 2周内GJIC功能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RFA联合激活的DC疫苗在对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种植瘤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公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RFA+ PBS以及RFA+ DC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脏VX2原位种植瘤模型,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给予GM-CSF,IL-4诱导分化,加由VX2肿瘤组织制备的热休克抗原孵育加LPS刺激成熟,收集DC细胞接种至新西兰大白兔的爪垫处,3天后给予原位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90天后的存活率.结果 RFA对于肝脏原位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疗效确切,RFA联合激活的DC疫苗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 炎症的鉴别:CT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扫描与病理对照,对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进行鉴别。方法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RFA后不同时期的残余瘤与炎症的CT表现。结果CT增强扫描,残瘤与炎症均表现为周边强化带,炎症还表现为强化带外侧的肝组织由内向外逐渐减弱强化影,炎症的这种强化影于术后第2天最强,之后逐渐减弱,2周后基本消失。结论RFA后1周内,CT增强扫描尚不能准确分辨残瘤与炎症反应带;两周后低密度灶周边出现强化影应考虑为残余瘤存在。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对兔肝癌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机制目前尚不明了 ,我们通过本实验观察射频治疗后兔肿瘤模型及临床肝癌病例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 实验兔 3 2只制成VX2 细胞肝癌模型 ,分为射频组 ( 2 8只 )即术后 0、2、6、12、2 4、48、168h和对照组 ( 4只 ) ,通过HE染色、TUNEL法及二苯胺法观察肿瘤组织及治疗旁中心区组织的凋亡指数改变。结果 射频组肿瘤经射频治疗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及细胞凋亡 ,凝固性坏死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指数术后 0h即升高 ,术后 12h均值达高峰 (P <0 .0 1) ,后逐渐下降 ,但术后 168h仍高于术前组。结论 射频治疗通过诱导高温凝固性坏死区周边肿瘤细胞凋亡 ,进一步扩大了射频治疗的治疗范围 ,诱导细胞凋亡是射频治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3,7d和14d耳缘静脉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并分析其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仅第1天ALT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亚砷酸组、射频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低于亚砷酸组(P<0.05),联合组低于其余2组,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联合治疗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多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肿瘤)中的作用、适应症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应用术中RFA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术前影像学发现20例患者的肝脏共有37个病灶;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多极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盐水增强消融”的空间布针射频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RF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7天复查肝脏增强CT,所有消融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液暗区,19例患者肝脏组织毁损范围超过术前病灶体积.其中直径≤5 cm的肝脏单个射频消融病灶患者13例术后随访2~7个月,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术中针道出血2例,予以缝合止血,余病例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胆道损伤、针道种植转移、肝功能衰竭等射频消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联合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症广.其远期疗效、与肝脏恶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给予AA(AA组)、RFA(RFA组)、RFA AA(RFA A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后第14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A组、RFA组及RFA AA组肿瘤组织MVD依次降低,分别为(38.50±0.44)、(23.07±0.47)、(18.65±0.39)和(11.36±0.36)个/HP,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例数比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7、5/7、4/7和2/7,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RFA AA联合治疗能减少肿瘤组织的MVD,抑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