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脓肿和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外科治疗。方法:12例IPN和3例PA病人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清除胰腺脓肿,坏死组织和胰腺周围坏死组织,并行腹腔灌洗和引流。结果:11例IPN病人和3例PA病人痊愈出院,1例IPN历经4次手术并发腰椎感染和骨质破坏,另1例IPN痊愈后1年又复发,已经2次手术,现正在恢复中,结果:IPN和PA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严重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或周围存在难消退的积液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加局部灌洗和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脓肿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脓肿的临床治疗资料,脓肿数目1~7个,直径3.2~11.7cm,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清除脓肿及胰腺坏死组织,并行引流及腹腔灌洗。结果 19例痊愈出院,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胰瘘,7例脓肿复发再次手术(其中1例行5次手术,2例行3次手术)。结论 胰腺脓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后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引流管的大小、数量及放置部位,保持充分有效的引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感染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33例IPN和6例PA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IPN患者,28例行开腹清创引流,5例行经后腹膜途径清创引流,1例因为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合并胰瘘、肠瘘,出血死亡,30例痊愈出院。6例PA患者,4例行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后因引流不畅中转开腹,2例直接行脓肿切开引流,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和CT联合检查和动态观察,对诊断IPN和PA有重要价值;对于IPN,应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对于PA,应行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4.
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tep-up approach)是目前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重要模式之一,已获得多个指南的肯定与推荐.然而,IPN病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其治疗不能采用同一种策略.对于部分须进行外科干预的病人,应跨越传统的递升式策略,采取“step-jump”或“一步法”等跨阶梯治疗策略提前干预.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后腹腔镜治疗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一期行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1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期行开腹手术引流,1例患者一期在外院行开腹手术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手术时间68~106 min、(89.8±11.7)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171.3±61.0)m L;住院时间28~62 d,中位数为48 d。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1例患者行2次后腹腔镜清创手术,其余患者仅行1次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术后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并发结肠瘘,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术后20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62个月,中位数为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一步法”腹腔镜辅助经网膜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LATLSD)治疗胰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实施LATLSD治疗的35例IPN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坏死积液均集中于胰周区域。观察术后24 h及术后1周生命体征及炎症指标。结果 35例病人均成功进行手术,初次手术时间为(78.9±25.3)min,出血量为20(10~600)ml,初次手术引流管数量为(3.8±1.0)根。平均手术次数(2.3±1.6)次。平均住院时间为(44. 8±32.2)d。34例(97.1%)病人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35),其中新发器官功能障碍4例(1例同时发生腹腔出血),胃漏、结肠漏各1例;发生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5例(14.3%)。病死率为5.7%(2/35),治疗成功率为94.3%。病人术后24 h白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0.6±6.6)×109/L vs. (12.6±6.3)×109/L,P<0.01],而各项生命体征及炎症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在术后1周显著好转。结论 “一步法”LATLSD治疗胰周I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99年8月以来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2例IPN病人,其疗效与1995年6月以来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22例IPN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组的死亡率为36.4%、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二(多)次手术率为22.7%、住院时间为(43.0±12.0)d、住院费用为(8.77±3.74)万元,而早期区域动脉灌注组的死亡率为8.3%(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27.2%(P<0.05)、中转手术率为16.7%(P>0.05)、住院时间为(27.1±4.7)d(P<0.01)、住院费用为(4.09±1.46)万元(P<0.01)。结论 在IPN的早期可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病灶局限化或形成胰腺、胰周脓肿时可中转手术治疗;对于胰周渗出量较多、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例在行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同时可联合早期简化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脓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8例胰腺脓肿的临床资料。脓肿直径3.2~11.7cm,所有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6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并发胰瘘,5例脓肿复发再次手术(其中2例行3次脓肿引流术)。笔者认为诊断明确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引流管的大小、数量及放置部位,保持充分有效的引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胰腺脓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行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的2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时...  相似文献   

12.
《中华外科杂志》2022,(7):660-665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其病情错综复杂, 转归预后难以预测。外科手术是治疗IPN的主要方式, 创伤递升式治疗是目前治疗IPN的主流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全程内镜式阶段化治疗IPN已取得良好效果。然而, 外科清创与内镜引流治疗IPN孰优孰劣尚存争议, 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干预时机亦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探讨外科清创与内镜引流治疗IPN的方式、指征与时机, 并阐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选择策略, 以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实施精准化微创干预,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创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8例采用MARPN治疗的IPN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MARPN,3例为开放手术+MARPN。结果 18例病人胰周引流液培养结果均为多重病原菌感染。15例(83.3%)行MARPN后脓毒症完全逆转痊愈出院,1例因并发出血和肠瘘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发生胰瘘7例(38.9%)、肠瘘5例(27.8%)、出血2例(11.1%)。3例(16.7%)病人因继发出血或肠瘘,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采用以MARPN为重要方式的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方案是治疗IPN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递升式策略和跨越式策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接受创伤递升式策略或跨越式策略治疗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最邻近匹配法1∶1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组, 矫正基线资料后(卡钳值为0.01), 共纳入62例IPN患者, 其中男性41例, 女性21例, 年龄(41.1±13.1)岁。采用创伤递升式治疗策略的患者分为创伤递升式组, 采用跨越式策略治疗的患者分为跨越式组, 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62例IPN患者中, 43例接受外科干预治疗, 19例通过对症消炎治疗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得以治愈。跨越式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高于创伤递升式组[12.2(7.3, 17.9)万元比8.8(4.6, 14.4)万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跨越式组IPN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3.5%(29/31), 共死亡2例, 均为Ⅲ型IPN。创伤递升组IPN患者全部治愈, 总体治愈率达到100%(31/31), 无死亡患者。两组患者在死亡、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经皮内镜下清创(PEN)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心诊治的56例IPN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开放手术以及死亡的结局,分为PEN成功组(42例)与PEN失败组(14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入院...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胰腺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晚期发生的一种死亡风险极高的疾病状态,针对其治疗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且其治疗方式及时机仍存争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微创方式的精准化坏死组织清除术成为学界倡导的主流,更加强调个体化、精准化、多学科的治疗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感染症状,并降低了其病死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总结近年文献报道的关于坏死组织清除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应用进展,为其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后期(发病2周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3例AP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后期是否出现IPN分为非感染组(123例)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AP后期发生IPN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病人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PACHE Ⅱ)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白蛋白、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和淋巴细胞计数是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预测IPN的临界值为0.7×109/L,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66.2%。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和APACHE Ⅱ评分为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早期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成为预测AP病人后期发生I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无明显感染征象的胰腺坏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7例坏死性胰腺炎术中所见及病理改变。结果 发病3周内行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见坏死胰腺与未坏死胰腺组织之间分界不十分清楚;腹腔内粘连严重,水肿明显,均未合并感染。发病后3~4周行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9例坏死胰腺与周围未坏死胰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无明显感染征象,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与胰床粘连明显;3例有程度不一的胰腺坏死情况;另2例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其余7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5~7周施行手术,其中3例发现胰腺坏死区域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感染,甚至形成局部胰腺脓肿;周围脂肪组织及肠系膜根部脂肪组织大片坏死。结论 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宜在发病3~4周施行;发病3周内手术,坏死组织与未坏死组织尚未完全分离,术中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和再次手术的机会;发病5周以上手术,坏死组织多已合并感染,腹腔内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外科连续收治的18例怀疑感染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例,同时采血进行mNGS和常规微生物培养,对比这2种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检验效能。结果 全组病死率为16.7%(3/18)。住院期间确诊IPN 11例(11/18,61.1%)。血mNGS诊断IPN的灵敏度高于血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0% vs. 9.0%,P=0.003),而两者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 vs. 57.1%,P>0.1)。血mNGS平均检测耗时较血培养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70±1.44) h vs.(115.23±8.79)h,P<0.01]。血mNGS检测费用仅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1.3%。结论 mNGS在IPN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耗时较短,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