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106例行鼻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点抗生素眼液,3~6mo拔管;泪小管阻塞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88例行鼻泪道环形硅胶管植入术,术后滴抗生素眼液,6~12mo拔管。结果:拔管后5例鼻泪管阻塞,4例慢性泪囊炎,3例泪小管阻塞者复发溢泪,其他患者均无复发,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效果好、方法简单、组织创伤小、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泪道激光疏通联合改良插管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蕾  张国范  何萍 《眼科新进展》2006,26(12):958-958,95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78例(89眼),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45眼).男17例(18眼),女25例(27眼);年龄30~68岁,平均47.7岁。其中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10例(12眼),泪囊于鼻泪管交界处8例(8眼),鼻泪管阻塞24例(25眼)。泪道阻塞继发慢性泪囊炎者5例(7眼)。B组36例(44眼),男12例(15眼),女24例(29眼);年龄33-68岁,平均45.6岁。泪小点闭锁1例(1眼),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8例(11眼),泪囊于鼻泪管交界处7例(9眼),鼻泪管阻塞20例(23眼)。泪道阻塞继发慢性泪囊炎者6例(9眼)。  相似文献   

3.
我科应用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治疗各类泪道疾病,取得初步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我科门诊诊治的泪道疾病患者38例(44只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21~68岁。流泪时间1~6年。鼻泪道阻塞患者26例(32只眼),其中慢性泪囊炎患者6例(8只眼);下泪小管阻塞患者12例(12只眼),其中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10例(10只眼)。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后运用新型泪道支撑管逆行置管及碘必舒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127例(139眼)其中:慢性泪囊炎55眼、鼻泪管阻塞52眼、泪小管及鼻泪管阻塞23眼、单纯泪小管阻塞9眼.先用倍频Nd:YAG激光疏通泪道阻塞部位后,将新型硅胶泪道支撑管表面涂碘必殊眼膏后逆行置入阻塞的泪道部位.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04眼,好转27眼,无效8眼.结论 新型泪道支撑管逆行置管联合泪道激光及碘必舒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组织损伤小、皮肤不留瘢痕、且可重复手术.  相似文献   

5.
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带有侧孔的硬膜外麻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插管法治疗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冲洗,不损伤泪点,疗程短,效果好,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观察慢性泪囊炎35例40眼,下泪小管阻塞15例15眼,年龄最大60岁,最小25岁,女32例,男18例.2.适应证:泪道狭窄阻塞,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6.
硅胶棒治疗泪道阻塞327例(375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8年2月以来,应用特制医用圆锥形硅胶律[1]治疗不同类型泪道阻塞327例375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及远期疗效加以分析。一般资料:1988年2月-1995年1月施行圆锥形硅胶律治疗不同类型泪道阻塞291例,339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离吻合时作支撑物36例,36眼。共327例,375眼。()在泪道阻塞291例,339眼中有:下泪点闭塞3例5眼;下泪小管阻塞12例13眼;泪总管阻塞16例18眼;慢性泪囊炎An例303眼。其中,泪囊摘除术后2眼,泪小管断离吻合术后失败2眼,外伤性下泪小管阻塞2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无效3眼,慢性泪囊炎单纯拴线治…  相似文献   

7.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Liu Y  Zhang JS  Ma YL  Hao CF  Xu F  Chen SJ  Li JH  Li M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33-536
目的 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 ,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 6 0 3例 (6 93只眼 )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 ,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 (2 3只眼 )、泪小 (总 )管阻塞 (192只眼 )、鼻泪管阻塞 (2 2 7只眼 )、慢性泪囊炎 (2 31只眼 )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2 0只眼 ) 5组 ,术后定期冲洗泪道 ,平均随访 1 5年 ,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泪小点阻塞、泪小 (总 )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86 9%和 95 7%、89 1%和 93 8%、93 0 %和96 0 %、78 4 %和 82 7%及 4 0 0 %和 6 5 0 %。经Ridit分析 ,各组 R±S R 分别为 0 92 1± 0 0 2 3、0 914±0 0 0 9、0 92 7± 0 0 0 7、0 85 6± 0 0 13及 0 74 9± 0 0 5 5。慢性泪囊炎组疗效低于鼻泪管和泪小 (总 )管阻塞组 (P <0 0 5 ) ;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疗效低于其他 4组 (P <0 0 5 )。结论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 ,其他依次为泪点、泪小 (总 )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周丽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00-101,116
目的评价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86例113眼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慢性泪囊炎患者58例71眼,鼻泪道阻塞患者28例42眼,治愈91只眼,占80.5%;好转16只眼,占14.2%;无效6只眼,占5.3%。有效率为94.7%。结论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满意的优点,可作为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89例(9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Nd:YAG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3个月,拔管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流泪和流脓情况、泪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经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患者治愈72眼,占75.79%;有效15眼,占15.79%;无效8眼,占8.42%,总有效率91.58%.其中泪小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23/23),泪总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12/12),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94.44%(34/36),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85.71%(12/14),慢性泪囊炎者有效率60.00%(6/10).3眼术后2周左右有轻微眼部刺激症状,4眼出现泪小管周围组织红肿不适,1眼出现泪小点撕裂,因假道形成致眼睑肿胀1眼,无一例患者出现泪道插管滑脱,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田菁  孟秀文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09-1709
0引言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外有关文献报导眼科门诊患者中有约3%患者有泪道阻塞性疾病。婴幼儿泪道阻塞在眼科门诊中所占比例目前暂无统计数据,但据我们观察,其占婴幼儿眼科就诊患者中比例也很高。婴幼儿泪道阻塞主要表现在出生后不久即有流泪甚至流脓,持续性流泪可引起急性泪囊炎、皮肤湿疹、下睑外翻等。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泪囊瘘、角膜炎等。治疗主要采用向下挤压泪囊法加泪道冲洗。我院2004-01/2009-12共治疗65例87眼婴幼儿泪道阻塞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4-01/2009-12眼科门诊年龄<1岁以流泪为主诉的患儿65例87眼,其中<3月龄56眼,3~12月龄31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不同阻塞部位的有效率的分析。方法: 对2009-02/2011-12我院门诊840例920眼不伴有泪囊炎的泪道阻塞患者,均采用Nd:YAG脉冲激光机治疗,其中泪小管阻塞134眼,鼻泪管阻塞786例眼,术后行连续4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泪道冲洗。分别对单纯泪小管和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3mo随访。结果: 总有效率76.2%,其中泪小管阻塞有效94眼,有效率70.1%。鼻泪管阻塞有效607眼,有效率77.2%,单纯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单纯泪小管阻塞患者。结论: Nd:YAG激光治疗单纯泪道阻塞(不伴泪囊炎)具有理想的疗效,方法简单易行,有效率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花费少,无效患者后续可选替代治疗方案多,可以作为单纯泪道阻塞疾病的首选方案。激光泪道成形术对单纯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有效率略高于单纯泪小管阻塞。  相似文献   

12.
曹虹  孙熠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20-1320
1临床资料我科2005-01/2006-06泪小管,泪总管和鼻泪管阻塞患者221例289眼,其中男88例117眼,女133例172眼,年龄16~76(平均48.34)岁,病程5mo~11a。泪小点闭塞14眼,单纯性泪小管阻塞186眼,慢性泪囊炎89眼,其中92眼曾行泪道探通术,32眼曾行泪道穿线术,8眼曾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倍诺喜下泪小管表面麻醉,对特别敏感的患者可用10g/L利多卡因注射液做滑车下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泪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后,将带针芯的泪  相似文献   

13.
KTP-YAG泪道激光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KTP—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并对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TP—YAG激光行泪道成行术治疗200例(230眼)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按阻塞部位分为泪小(总)管阻塞(90眼),鼻泪管阻塞(50眼),慢性泪囊炎(90眼),术后定期泪道冲洗,平均随访1.5a,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1%和92.2%,90.0%和98.0%,86.7%和96.7%。泪小(总)管阻塞组疗效低于慢性泪囊炎组和鼻泪管阻塞组。结论:KTP—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其次为慢性泪囊炎及泪小(总)管阻塞,此方法可以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我科在传统的挂线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羊肠线逆行留置泪小管内,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本组病例30例(42眼),男11例,女19例,单眼患病18例,双眼患病12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1岁,平均32岁。患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2月,平均2.5年。诊断:鼻泪管阻塞24眼(其中2眼合并慢性泪囊炎),鼻泪管狭窄6眼,下泪小管阻塞8眼,上下泪小管均阻塞4眼。 方法:泪道冲洗有脓液返流者用0.5%氯霉素每日冲洗泪道1次,并口服抗生素,滴抗生素滴眼液,直至…  相似文献   

15.
丝裂霉素C在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不仅有泪溢、流脓等症状 ,又是球后视神经炎、眶蜂窝组织炎、鼻窦炎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我院自 1995年 2月至 1998年 7月采用泪道探通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冲洗泪道治疗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患者 5 5例 ( 75只眼 )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选择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患者 110例14 5只眼 ,用抽签法分为两组 ,A组为 5 5例 75只眼 ,男 2 2例 ,女33例 ,年龄 2 4~ 6 5岁。B组为 5 5例 70只眼 ,男 2 0例 ,女 35例 ,年龄 2 7~ 5 9岁。所有患者均行泪道造影检查 ,排除泪…  相似文献   

16.
鹿萍 《眼科新进展》2006,26(1):56-56
本文收集了我院近2a用泪道探通联合抗菌素治疗急性泪囊炎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方法本组急性泪囊炎患者16例16眼;男2例,女14例,年龄41~66岁,发病1~3d就诊,均为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例。1.2治疗方法(1)抗菌素应用1d,包括静脉滴注及患眼滴用抗菌素;(2)下泪小管扩通并用庆大霉素冲洗泪囊内分泌物;(3)泪囊区红肿减轻后行泪道探通术,并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2结果所有患者的泪囊区红、肿、疼等症状均在泪小管扩张术及泪囊冲洗术后第2d明显减轻,就诊3d急性炎症完全消退12眼,余4眼1周内消退。无泪囊经皮肤穿孔病例。…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采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冲洗泪道治疗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患者55例(75只眼),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择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患者110例(145只眼)。用抽签法分为两组,A组55例(75只眼),男2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B组55例(70只眼),男20例,女35例,年龄27~59岁。所有患者均行泪道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带有侧孔的硬膜外麻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插管术配合板蓝根液冲洗泪道治疗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冲洗,不损伤泪点,疗程短,效果好。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观察慢性泪囊炎35例40眼,下泪小管阻塞15例15眼;年龄最大60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方法: 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79例96眼,27眼(22眼泪小管、泪总管阻塞,5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行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69眼(27眼鼻泪管阻塞,42眼慢性泪囊炎)行激光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激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wk,泪道引流管术后3~6mo顺利拔管,鼻泪管支架,4wk拔管,所有患者随访12mo。结果: 泪道引流管,鼻泪管支架取出后随访12mo,泪溢消失者79眼,泪溢好转者10眼,无效者7眼,泪溢但无脓,总有效率为93%,显效率82%。结论: 根据泪道阻塞部位选择泪道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因泪器慢性炎症、肿瘤或外伤所致,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泪道探通、泪道置管、鼻腔泪囊吻合术等,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院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间共治疗68例慢性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泪道探通术并选择性“三联”治疗慢性泪道阻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材料 下泪小管阻塞患者12例;慢性鼻泪管阻塞患者20例;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48例,年龄15~72岁,病程6月~50年。1.2 方法 所有慢性泪道阻塞患者常规先行泪道冲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