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氟-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疟、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由5-氟-2,4,6-三氨基喹唑啉(6a)与取代苯甲醛缩合成Schiff碱,然后经还原、甲酰化、亚硝化或甲基化制得。5-氟-2,4,6-三氨基喹唑啉(6a)尚未见文献报道,由5-氟-2,4-二氨基喹唑啉(4)经硝化生成异构体5a和5b分离得5a后再经还原制得。经对伯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抑制性治疗筛选,有6个化合物I2,4.5,6和II5,6以每日1mg·kg-1,给药4天,抑制率为100%;体外抗肿瘤活性以I4最强,对L1210白血病细胞的IC50为9.86×10-4μg·mL-1,优于氨甲蝶呤(MTX);经对18种常见菌进行体外筛选,发现对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6个7-[4-(2,4-二氨基喹唑啉-6-基)哌嗪-1-基]-6-氟-1,8-二取代-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对20株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作用,对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藜芦醛(2)为原料经硝化-氧化得硝基酸4,再按类似物6-甲氧基-7-苄氧基-2,4-二羟基喹唑啉的合成法经酰氯-酰胺化、还原和环合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1。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和后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从2至1的总收率达20.6%。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6个7-「4-(2,4-二氨基喹唑啉-6-基)哌嗪-1-基」-6-氟-1,8-二取代-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对20株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作用,对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5.
参照JRPiper的方法合成了16个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苯胺基)甲基-吡啶(2,3-d)并嘧啶类化合物(Ⅲ),用Hansch方法研究了它们对L1210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初步结果为:log1/C=-1.75(±0.62)π2+2.44(±0.61)π5,6-1.57(±0.50)Σσ+6.94(±0.22)n=15,r=0.952,s=0.256还需扩大(Ⅲ)的取代基疏水性参数的变化幅度以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疟和抗肿瘤活性。这类化合物由5-甲基-2,4,6-三氨基喹唑啉与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缩合成Schiff碱,然后经还原,甲酰化或亚硝化制得。经对伯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抑制性治疗筛选,有三个化合物Ⅳ_(2,5,6)剂量5mg/kg×4d抑制率为100%;体外抗肿瘤活性以Ⅱ_7和Ⅳ_8最强,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IC_(50)分别为3.910×10~(-3)μg/ml和6.172×10~(-3)μg/ml,与MTX相当。  相似文献   

7.
报道4个N-(1-[1-乙氧羰基-3-(对甲)苯氨甲酰基]丙基甘氨酰}-N-取代甘氨酸(XI1~4)和5个1-[1-乙(或甲)氧羰基-3-(对甲)苯氨甲酰基]丙基-4-取代-1,4-哌嗪-2,5-二酮(XII1~5)共9个估计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所有这些化合物及9个相应的酯(X1~9)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初试结果,化合物XII2,XII5,XI4和XII1均有较强降压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抑癌活性,设计合成了7个2-取代亚甲基环戊酮(Ⅰa~g),5个2-烷基环戊烯酮(Ⅱb~f)和4个2-烷氧基环戊烯酮(Ⅲa~d)等共16个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化合物,其中2-苄氧基环戊烯酮(Ⅲc)和环己氧基环戊烯酮(Ⅲd)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体外抑癌筛选结果证实,某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N-〔3-(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2-羟基-丙基〕-氨基乙酸及其9个衍生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浅部真菌有一定的活性,除卡氏枝孢霉菌外,对其它深部真菌活性较弱,其中化合物(5e),(5h)对某些真菌的体外活性较强,明显优于氟康唑,但稍弱于酮康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该类化合物是以5-氯-2,4, 6-三氨基喹唑啉与各种取代苯甲醛缩合成相应的Schiff碱,然后经NaBH_4还原,再甲酰化或亚硝化制得.经对感染伯氏疟原虫(P.berghei)的鼠抑制性治疗筛选,有八个化合物剂量20mg/kg×4d时抑制率100%,Ⅰ_3,Ⅰ_4,Ⅲ_4三个化合物剂量5mg/kg×4d时抑制率在90%以上;体外抗肿瘤试验有4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MTX和SIPl759,以Ⅰ_4最佳。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IC_(50)为2.20×10~(-9) m mol/L;经对18种常用菌株进行体外筛选,发现对肺炎双球菌(D.pneumoniae)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29个1-{2-[(4-取代苯基)甲氧基]-2-(取代苯基)乙基}-1H-氮唑类化合物,其中九个为首次报道。初步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八种试验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14对白念珠菌的活性与克霉唑及益康唑相当,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的活性明显强于克霉唑及益康唑。化合物4,12对白念珠菌活性差,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的活性也强于克霉唑和益康唑。化合物5,6和23除对白念珠菌外,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也有较强活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29个1-{2-[(4-取代苯基)甲氧基]-2-(取代苯基)乙基}-1H-氮唑类化合物,其中九个为首次报道。初步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八种试验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14对白念珠菌的活性与克霉唑及益康唑相当,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的活性明显强于克霉唑及益康唑。化合物4,12对白念珠菌活性差,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的活性也强于克霉唑和益康唑。化合物5,6和23除对白念珠菌外,对其它七种试验菌株,也有较强活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N〔3(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2羟基丙基〕氨基乙酸及其9个衍生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浅部真菌有一定的活性,除卡氏枝孢霉菌外,对其它深部真菌活性较弱,其中化合物(5e),(5h)对某些真菌的体外活性较强,明显优于氟康唑,但稍弱于酮康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具有3-取代磺酰胺基-2-芳基-1-三唑基结构特征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作为真菌细菌色素P450 14α-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剂。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b,1c,和1g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裴氏着色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但总体来说活性不如酮康唑。与标准对照品氟康唑相比,化合物1b,1c和1g对近平滑念珠菌的作用分别比氟康唑强32倍,16倍和4倍;对裴氏着色菌的抑制作用分别双氟康唑强4倍,8倍和8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4位羧酸酯取代的苄基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3)对除薰烟曲霉菌外的7种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4位羧酸酯取代的苄基侧链结构的引入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侧链越短.抑菌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12个6-氯-1-(2,4-二氟苯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并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4Ab对金葡菌-9的活性是环丙沙星的12倍、诺氟沙星的50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三维晶体结构和药物与酶活性的位点的对接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丙醇化合物,11个目标化合物均系首次报道,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七种致病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而且都比氟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好,化合物11的抗菌谱最广,抗真菌活性最高,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比酮康唑高,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化合物3,4,10也表现出较高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异丙基及取代氨基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5个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c),(6d),(6e),(6f)和(6g)对除薰烟曲霉菌外的7种菌株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取代氨基侧链结构的引入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侧链为取代苄基活性较好,且取代苄基侧链越短,抑菌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20.
《药学学报》2009,44(4):366-370
为了寻找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新型头孢菌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以2-(2-氨基噻唑-4-基)-(Z)-2-甲氧亚氨基乙酸乙酯(1)为原料,经酰化、取代、水解、活泼酯化、缩合、成盐得到目标化合物(N1-N9)。所合成的9个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总体上相当于或优于硫酸头孢匹罗,特别是对金葡菌、表皮葡球菌表现出比硫酸头孢匹罗更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