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率为2%-10%,下壁心肌梗死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为前壁心肌梗死的2-3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约30%同时伴发右心室梗死。伴发右心室梗死时,房室传导阻滞更为常见。现将我院收治2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出现右室收尖部,靠近室间隔及右室流入道起搏阈值显著增高患者的起搏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时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我院24例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1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87.5%。结论 (1)急性下壁或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右心衰竭体征而无左心衰竭证据,应考虑右心室梗死;(2)出现低血压不能用泵衰竭或低血容量解释者,应考虑右心室梗死,并加做右胸导联心电图;(3)右心室梗死的低血压可以通过恰当的扩容加以纠正,当右心室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654-2等药物予以改善。右心室梗死并发右心衰竭时慎用或不用利尿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表现对高度房室阻滞的预测价值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9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J/R≥0.5的发生情况,部分病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其对房室阻滞的预测价值。结果27例(21.6%)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二度以上房室阻滞。有房室阻滞者,心电图下壁导联J/R≥0.5多于无房室阻滞者(69.56%vs30.44%,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房室阻滞者,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的高度狭窄明显多于无房室阻滞者(100%vs58.33%)。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阻滞者的病损冠脉以右冠状动脉多见,下壁导联心电图J/R≥0.5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阻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凤铭 《山东医药》2001,41(19):70-70
1990~ 1996年 ,我院采用右心室心脏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 (AVB)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4~ 87岁 ,平均5 2 .6岁。梗死部位为下后壁 5例 ,广泛前壁 2例 ,前壁合并下壁 1例。心电图示 °AVB6例 , ° 型 AVB;2例心室率 2 6~ 44次 / min。伴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 4例 ,心室曾停搏 1例 ,合并心衰 3例。均经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8例均采用 AXB- 3型体外按需心脏起搏器 ,以 70~ 80次 / min频率起搏 ,电压 3~ 4V。穿刺或切开右侧股静脉 ,双极起搏电极插至右室…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4年以来,国外曾有人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根据心电图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阻滞和晚期阻滞两个阶段,并对其临床诸方面进行了观察及死亡率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对我院330例急性下壁、后壁或合并右室梗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氨茶碱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选择18例符合WHO下壁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997年至1999年住院病人18例,均符合WHO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早期预后.方法:对发病12小时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且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9例,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是否出现CAVB分为CAVB组(n=35)和无完全性房室阻滞(NAVB)组(n=104),进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及早期预后分析.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梗塞相关血管闭塞(TIMl 0~1级)率CAVB组高于NAV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B组多支病变、无有效侧支循环、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均高于NAVB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肌酸激酶峰值、合并右心室梗死及院内病死率CAVB组高于NAV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完全性房室阻滞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的完全性房室阻滞,与梗死区域的残余血流(前向血流与侧支血流)减少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者即使介入治疗成功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高危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其高危合并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1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4例,全部病例在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单纯下壁梗死64例,下壁及正后壁梗死21例,下壁及右心室梗死6例,下壁右心室及正后壁梗死4例,前壁加下壁梗死4例,下壁及高侧壁梗死5例。结果 主要合并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前壁缺血23例,右心室梗死出现低血压状态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高危合并症者住院病死率为17%,而无合并症的住院病死率是8.6%。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上述三大并发症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心脏电除颤器的体外起搏功能紧急体外起搏成功抢救 2例心跳骤停患者。例 1女性、78岁 ,因Ⅲ度房室阻滞入院 ,入院前 4h内发作心室颤动 5次 ,均经电击除颤终止 ,最后心脏骤停。例 2男性、5 9岁 ,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右室心肌梗死 ,Ⅲ度房室阻滞 ,行紧急体外起搏前突发心跳骤停。2例患者经紧急体外起搏成功后均进入导管室行经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 ,前者择期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后好转出院 ,后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好转出院。所用仪器为美国研制的PHYSIO CONTROLLIFEPAK 9/ 9P ,采用PHYSIO CON…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高度房室阻滞的临床背景、预后以及使用起搏器治疗的价值。结果作者自1972~1976年间观察入冠心病监护区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843例,其中伴有高度房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察了3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17%)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征(心室率<60次/分和收缩压<100毫米汞柱)。其中男性56例,女性12例。下壁梗死62例(76%),前壁梗死14例(21%),心内膜下梗死2例(3%)。52例下壁梗死中的16例和14例前壁梗死中的10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均静注阿托品0.6~1毫克,然后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 从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选出有右室梗塞病人41例。41例病人根据是否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分成两组:15例有完全性房室阻滞(组Ⅰ)、26例无完全性房室阻滞(组Ⅱ)。诊断标准:1.急性心肌梗塞:符合WHO标准。2.右室梗塞:①在下壁导联有典型改变病人的右胸导联V_(3R)、V_(4R)有ST段抬高≥0.1mV;②其中15例有Swan-Ganz导管监测资料:右房平均压>1.33kPa及/或右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0.65。3.Killip>Ⅱ级为急性左心衰竭。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两组病人各因素比较见附表。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病人住院病死率文献报道不一(19~45%)。Mavric  相似文献   

13.
30例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颇受临床重视。我们采用此方法 ,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病人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下面就本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资料和方法 全部病例是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住院病人 ,共 30例。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6 5(5 6~ 83)岁。临床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阻滞 10例 ,其中 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三度房室阻滞 8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例。 30例病人中 ,2 2例病人有黑或晕厥病史 ,16例病人发生晕厥 ,5例病人有多脏器功能衰竭。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例梗死相关动脉为优势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25例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为优势左回旋支,选取其中发病12h内有12或18导联心电图记录的19例,分析其发病时心电图表现及特征。结果19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证实血管已再通,血流正常。17例表现为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5例合并后壁ST段抬高,2例V4RST段抬高,14例V4RST段压低。12例ST段抬高(STIII↑>STII↑)和ST段压低(STaVL↓>STI↓)同时出现。12例aVR导联ST段压低。19例中3例合并有完全性房室阻滞,1例合并高度房室阻滞。结论梗死相关动脉为优势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图形特点类似右冠脉闭塞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III↑>STII↑,STaVL↓>STI↓,两者很难鉴别,下壁、后壁ST段抬高而RV4和STaVR压低可能是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高度房室阻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约19%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MI)患者在急性期合并二度以上的房室阻滞(AVB)。在溶栓治疗广泛应用的今天,合并高度AVB者,溶栓治疗的死亡率仍显著高于无高度AVB者。本组探讨急性下壁MI早期心电图表现对高度AVB的预测价值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2例,观察并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其中有12例(19.3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40例(64.52%)患者为前壁梗死,有10例(16.13%)为下壁梗死;45例左心射血分数小于40%,17例左心射血分数大于40%;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3例(53.2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脏泵衰竭,病情危重,发生原理为左室收缩和舒张能力受到破坏,患者冠脉基础病变严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来,我院在床边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盲目插管作紧急人工心脏起搏成功的抢救了10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84岁,平均60岁。急性心肌梗塞8例(急性前壁梗塞2例,下壁梗塞4例,下后壁梗塞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电图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窦性停搏4例,伴  相似文献   

18.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合并右心室梗死对病情和转归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232例,合并右心室梗死72例,记录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右心室梗死组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持续性室速和再梗死均明显增高.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病死率为8.6%,右心室梗死组病死率为34.7%.右心室梗死组进行再灌注治疗者病死率为27.8%,保守治疗者病死率为55.6%.结论 右心室梗死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亚组,其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通过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右心室梗死的住院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分析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及人工心脏起搏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①下壁AMI并发AVB显著高于前壁(P<0.01)。②AMI并发重度AVB符合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指征者宜早期应用,以提高心泵排血量,改善各脏器微循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利于AVB的早期转复。③3周后仍不能停用临时性起搏者可改为永久性起搏。  相似文献   

20.
以前有报告表明束枝阻滞发生在急性心肌塞梗时预后不良,合并房室传导障碍的频数亦增加。对心肌梗塞病人合并室内阻滞用暂时性起搏治疗也有争论。方法:作者对丹麦 Odense 大学医院1969年11月—1971年12月首次心肌梗塞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