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舟山市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苯乙烯、丁酮、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频电磁场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3.33%,电焊工接触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超标,超限倍数为7.80和10.00,其他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的岗位有4个,超标率为13.3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粉尘职业禁忌证1人,装配工高频听力下降2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70%。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防尘防毒、降噪减振、防暑降温和重视个体防护。结论电焊烟尘、噪声、锰及其化合物为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浙江省某机械加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事项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金属粉尘)、有毒化学物(苯、甲苯、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和噪声。其中电焊工为粉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岗位,电焊烟尘浓度高达5.1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4 mg/m~3),且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达0.171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0.15 mg/m~3);下料工和研磨工的接触噪声A声级分别达80.3和84.4 dB(A),属于噪声接触岗位,不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要求,应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结论机械加工厂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加强对电焊工岗位粉尘和化学毒物防护,提高下料工和研磨工的噪声防护措施,以确保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正常运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专用汽车制造厂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丁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紫外辐射,其中:粉尘、有毒物质浓度和紫外辐射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个噪声作业岗位的Lex,8h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示:4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下降,1名苯作业人员被诊断为“苯作业观察对象”,2名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结论 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苯系物,其防尘、防毒设施达到预期效果,防噪声设施需进一步改进,应重视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中:锰及其化合物危害最为严重,在检测的12个岗位中有3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超标,有3个岗位的工位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标。结论锰化合物及粉尘是存在的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某松香树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粉尘、噪声等,除四楼松脂下料口、四楼原材料下料口处甲醛最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点化学物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作业岗位仅包装机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生产区域现场的噪声强度范围在55.2~90.7 dB (A)之间,其中制氮机、成品包装、3#反应釜、破碎机附近噪声强度大于85.0 dB (A)。破碎机岗位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粉尘、噪声,应参考所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以整改和治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某成品油储备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某成品油储备库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油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油品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工作场所中联合泵棚输油泵噪声强度超标,最高为89.3 dB(A);船甲板采样口存在溶剂汽油和苯,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为2 129 mg/m3(超过限值7.1倍);苯15 m 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30.8 mg/m3(超过限值2.1倍);维修工个体接触苯的浓度超过限值1.1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油库主要职业病危害是汽油、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和分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28%和42%,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0%,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0%,苯系物、氮氧化物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选煤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32.5%噪声检测点8h等效A声级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8.8%煤尘检测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职业病。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煤尘,应加强噪声、煤尘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噪声、高温等。在检测工种中,破碎工、熔炼工、出炉工、电焊工接触锰及其化合物水平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破碎工噪声接触水平超过标准限值要求,其余工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结论:企业总体布局及生产工艺、职业卫生管理、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健康监护等基本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通过现场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结果对木质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劳动者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正己烷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3.3%接触木粉尘的作业岗位木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0%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17年企业未进行劳动者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封边区和包装区的劳动者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符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结论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接触木粉尘、噪声的作业岗位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大型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护现况,分析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技术对6 670人的在岗体检资料及其职业病危害接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临床医学观察做出体检结论。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苯、正己烷、甲醇、粉尘和噪声等。检测资料显示该企业有4个点的化学毒物(甲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主要集中在粘盘房粘磨盘操作岗位、丝印部磅油房和洗油杯房操作岗位;精磨部检出正己烷;粉尘岗位40个采样点有2个超标,主要在精磨部粘磨房粘磨盘岗位;噪声岗位95个采样点有其中有37个岗位40 h等效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38.94%。发现职业禁忌证248例,检出率为3.72%,其中噪声作业禁忌204例,接触苯、甲苯作业禁忌44例。检出疑似职业性苯中毒3例。接触噪声和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人数较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应急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委托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界定不清问题。
结论 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职业病防护难度大。用人单位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职业健康检查,保障员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LED灯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煤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锡、铅烟、异丙醇、丙酮、丁醇、环己酮、异氟尔酮、高温、噪声及工频电场。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丁醇、铅烟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余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煤尘的超限倍数值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物理因素检测结果除1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种类较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毒物、粉尘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应着力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辽宁某铝型材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中的粉尘、紫外辐射、手传振动、氮氧化物、臭氧、氨、一氧化碳、锰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硫酸、铬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但是有57.58%的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其作业场所中的防尘和防毒措施效果较好,防噪设施还应加强。对接触噪声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全面了解某企业乙烯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减轻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企业乙烯装置在目前运行状态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详细了解作业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毒物、噪声进行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结果 乙烯装置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硫化氢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高噪声区域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各生产单元大型机泵,噪声检测点37个,超过标准85 dB(A)的检测点达20个,老区分离压缩机岗位接触噪声较高,8h连续等效A声级结果为88.0 dB(A).结论 该企业应将噪声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并要注重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同时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卫生评价和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根据企业管理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北京市某塑料制品厂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CO浓度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助剂3间称量投料工接触矽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等级为Ⅳ级;42.9%噪声岗位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完善,防尘设施有待改进;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对上述岗位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9.
刘前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84-1086
目的对某氯碱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硫酸、氯乙烯、氨、硫化氢、二氯乙烷、噪声等;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石粉尘浓度部分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场所噪声有超标现象,6个工种8h等效A声级噪声测量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性毒物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粉尘、噪声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