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特异性AFP亚组分联合AFP-mRNA对肝癌诊断与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基因及肝癌特异性AFP亚组份(AFP-L3)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用小扁豆凝集素亲和层析法分离血清中AFP-L3,放射免疫法测定AFP及AFP-L3。结果 在肝癌和肝硬化病人中AFP-L3阳性率分别为91.7%(110/120)和18%(9/50),AFP-mRNA阳性率分别为56.7%(68/120)和16%(8/50),两者总阳性率分别为95%(114/120)和26%(13/50)。正常对照组AFP-L3及AFP-mRNA均为阴性。肝癌病人AFP-L3%及AFP-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P〈0.01)。AFP-L3及AFP-mRNA与肿瘤大小、数目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是否转移及有无复发等明显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AFP-L3及AFP-mRNA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助于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肝外转移或术后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2.
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方法应用美国AMDL公司的DR-70^TMELISA试剂盒,对20例正常人和60例AFP阳性原发性肝癌、43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及30例肝硬化病人血清进行检测DR-70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DR-70^TM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AFP阳性原发性肝癌DR-70的阳性率为81.67%,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为93.02%,差异有显著性(P〈0.05)。DR-70^TM诊断肝癌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4%;肝硬化组阳性率10%,特异性90%。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R-70^TM与癌肿(直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DR-70和AFP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特别是AFP阴性的肝癌的有价值的标志物。也有利于PHC与肝硬化(LC)的鉴别诊断。对非恶性肿瘤病人特异性较高,对人群筛选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集束电极射频(RFA)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HCC病人在TACE2~3周后行RFA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28例(87.5%)自觉症状改善(肝区痛、腹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及睡眠不佳);25例肿瘤缩小30%,5例缩小50%,2例无变化,未见肿瘤复发;28例AFP阳性者均下降50%,其中3例转阴。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相互加强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7例肝癌患者共33个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RFA治疗,治疗前后均行AFP、CEA及CT、MRI等瘤灶检查,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血压较低3例、出现胆瘘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均随访4~18个月,复查CT或MRI示,肿瘤灶完全损毁21个(均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均〈4cm;瘤灶部分损毁8个(其中原发性肝癌5个,转移性肝癌3个),肿瘤直径4—6cIn;瘤灶局部复发4个(其中原发性肝癌1个,转移性肝癌3个),肿瘤直径6~8.5cm。AFP由术前的平均1646ng/ml降至术后的254ng/ml,CEA由术前的平均6.62ng/ml降至术后的2.31ng/ml,P均〈0.05。患者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给予保肝治疗,1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松  袁春蓓  俞海英  潘剑  杨永峰 《肝脏》2014,(6):412-414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含量,并计算 AFP-L3%。结果146例肝硬化患者的 AFP 阳性率为平均25.3%,低于肝癌组的72%(χ2=34.69,P<0.01);AFP-L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阳性率均较低,平均8.9%,低于肝癌组的58%(χ2=53.32,P<0.01),也低于肝硬化组中AFP 的阳性率(χ2=13.90,P=0.0002);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肝癌组阳性率均较高,在肝硬化组中平均阳性率为74.7%,高于AFP 及AFP-L3%在肝硬化组中的阳性率(χ2=71.01,P<0.01),与GP73在肝癌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36)。AFP、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GP73好,联合诊断不能提高鉴别准确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FP-L3%在各种病因肝硬化患者中均较低,AFP、AFP-L3%可有效区分肝癌和肝硬化;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均高,不能用于区分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GP73、AFP水平联合病理特征的复发预测模型在评估肝癌术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肝胆外科就诊的肝癌术后患者90例,肝癌术后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患者复发的情况,对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参数进行筛选,建立肝癌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①患者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为22.2%、42.2%,血清GP73 70μg/L、AFP500 U/L、ALT42 U/L、肿瘤的数目≥3个、肿瘤的直径≥4 cm、低分化型、门静脉侵犯合并肝硬化均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复发预测模型: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0.51×GP73+0.43×AFP+0.51×ALT-1.12×肿瘤数目(2)-1.02×肿瘤数目(1)+1.37×门静脉侵犯-0.73×分化(1)-0.86×分化(2)+0.75×合并肝硬化。预后术后复发的风险随着预后指数的增加不断升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预测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7%、86.4%。结论血清GP73、AFP水平联合病理特征能较好的预测肝癌术后复发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癌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位于第二位。所有HCC几乎都有肝硬化基础 ,确诊时已多属中、晚期 ,缺乏有效治疗 ,预后差。虽HCC非手术疗法有进展 ,但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 ,2 ] 。晚期HCC切除后复发率高 ,易转移 ,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肝癌血清标志物众多 ,尚无单一标志物能够诊断所有肝癌。敏感而特异如甲胎蛋白AFP L3、异常凝血酶原 (PIVKA Ⅱ )、肝癌特异性GGT等标志物 ,它们间无相关性并起互补作用。肝癌标志物分析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术后随访、复发或转移监测[3 ] 。本文就早期诊断有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甲胎蛋白(AFP)异常对肝癌(HCC)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肝病、非肝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TGF—β1和AFP水平,分析两者在HCC早期诊断和鉴别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HCC患者血TGF—β1呈异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肿瘤组。如以血TGF—β1浓度〉1.2μg/L、AFP浓度〉50μg/L为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8.4%和63.7%,特异性分别为89.2%和75.7%。TGF—β1与血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结论血TGF—β1和AFP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已成为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AFP联合肝脏超声筛查和随访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但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与小肝癌的鉴别仍较困难。AFP低水平升高仅预示肝癌的可能,不具有诊断价值。AFP〉200ng/ml作为诊断肝癌cutoff值,敏感性仅为20%-45%。AFP-L3等对肝癌有很好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也低。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通过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脂质的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发育。国外研究显示GPC3在80%-90%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上调,在正常成人组织和其它肿瘤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约50%肝癌患血清中亦可检测到升高水平的可溶性GPC3蛋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肝癌特异性标志物。GPC3联合AFP测定可以显提高敏感性而不影响特异性,在相对早期的肝癌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本采用ELISA测定肝癌和肝硬化患血清GPC3水平,探讨单独GPC3及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肝癌标志物对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住院及体检中抽取1000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检组(300例)和对照组(700例)。联检组每半年检测1次血清AFP、AFU、GGT—Ⅱ、TSGF,阳性患者追加检测次数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则不定期检测上述肝癌标志物和定期电话随访。结果 联检组5年共检出早期肝癌4例,均为小肝癌。对照组5年发现肝癌8例,无1例早期肝癌病例。结论 应用AFP、APU、GGT—Ⅱ、TSGF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对高危人群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02个肿瘤结节行RFA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93%,术前血清AFP水平升高者术后12个月显著降低(P〈0.05),1、3、5a生存率分别为84.7%、56.9%和43.1%;138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发热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的GGTmRNA—H亚型,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GGTmRNA—H亚型的阳性例数为61例(93.8%),肝组织血清AFP阳性40例(61,5%)(P〈0.05);GGTmRNA—H亚型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如TmRNA—H亚型与血AFP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GTmRNA—H亚型基因检测的结果比AFP的检测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高春芳 《山东医药》2008,48(47):108-109
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对高危人群每6个月监测AFP和腹部超声,发现肝癌筛查能降低肝癌病死率的37%。但国内外研究表明,近1/3的PHC患者甲胎蛋白(AFP)阴性。因此,寻找肝癌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和新发现的PHC肿瘤标记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放疗前后观察疗效监测复发、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放射治疗前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3例和对照组30例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CA50,CA199)的含量.结果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肝癌、贲门癌患者血清CA199放疗前与放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肠癌、直肠癌、胃癌患者CEA放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这提示我们放疗前血清CA199,CA50含量增高,放疗观察CA199,CA50下降说明疗效好,放疗后不下降或升高提示放疗预后差.对CA199,CA50放疗前在正常范围内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手术后及放疗后如出现CA199,CA50含量增高则提示肿瘤复发或恶化.动态观察CA199,CA50及AFP,CEA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及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大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酶免疫法检测184例大肠癌和35例大肠良性疾病血清肿瘤标记物CAl9-9、CA50、CA242及CEA的表达,并利用其对52例行根治术的大肠癌进行随访。结果 大肠癌病人4种肿瘤标记物水平高于大肠良性疾病病人,其水平随着大肠癌病程的进展逐渐增高;4种肿瘤标记物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52.6%和79.7%;4种肿瘤标记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2.6%,系列法联合检测可使特异性提高至88.6%;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至正常的病人复发或转移率为77.8%;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重新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84.8%。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CAl9-9、CAS0、CA242及CEA对大肠癌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价值,并可用于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可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聚合白蛋白和32P胶体局部放射治疗肝癌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32P胶体和聚合白蛋白(MA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AFP水平明显下降;平均肿块缩小率为53.25%,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76.67%和43.33%,平均生存期19.5个月。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局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局部注射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和聚合白蛋白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副作用低、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7.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SHCSP的联合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多种肝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对79例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为肝癌的患者进行了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特异性肝癌蛋白(SHCSP)的联合检测。单项AFP、AFU和SHCSP法在PHC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95%、72.15%及70.89%,AFP法与AFU法两项联检阳性率为91.14%,AFP法与SHCSP法两项联检,阳性率为89.87%,三项联检的阳性率97.47%,均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阳性率(χ^2=15.87,P<0.005)。AFU法和SHCSP法在19例AFP阴性的PHC病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6%和68.42%。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对AFP阴性的肝癌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1±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分别为82.4%、94.7%、89.7%和78.0%,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肝癌组GLS和/或AFP升高为阳性者达97.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可用于初筛肝癌;GLS与AFP都升高为阳性者达到52.7%,而非癌肝病和正常人组都为0,可用于确诊肝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多;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监测及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血清GLS与AFP联合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和腹水中四种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和CA50水平及其腹水/血清(F/S)比值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49例良性和40例恶性腹水病人同时采血和抽取腹水,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EA,CA19—9和CA50。结果 腹水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高于血清正常上限值(AFP〉25/μg/L,CEA〉5μg/L,CA19—9〉37kU/L和CA50〉20μg/L)时,良性腹水的F/S比值都〈1,2,而恶性腹水的绝大多数F/S比值〉1.2。腹水AFP、CFA、CA19—9、CA50的上述上限值结合F/S比值〉1.2,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8.8%、62.5%、58.3%和72.9%。除AFP外,皆显著高于单纯的腹水浓度和F/S比值的敏感性(16.7%,37.5%,29.2%和47.9%)(P〈0.01)。四项联合诊断敏感性达91,7%,特异性100%。结论 与单纯血清或腹水中浓度测定相比,同时测定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和CA50的腹水浓度和F/S比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r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同工酶对PHC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PHC和AFP阴性PHC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阶段梯度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血清GPDA同工酶分离检测,同步测定比较PHC患者血清GPDA同工酶与GPDA总活性(TGPDA)、AFP、肿瘤大小及ALT的关系。结果血清GPDA按其泳动速度可分为快带(GPDA-F)与慢带(GPDA-S)两种同工酶。PHC患者血清GPDA-F的阳性率为85.3%,而肝外肿瘤、转移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阳性率均较低,正常对照组以及良性肝占位全部阴性。GPDA-F阳性率在TGPDA活性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94.4%对75.0%),GPDA-F与AFP及肿瘤大小无关系。良性肝病ALT升高组GPDA-F阳性率高于ALT正常组,而PHC患者GPDA-F与ALT无关。PHC患者GPDA-F呈持续阳性,良性肝病患者GPDA-F常为一过性阳性。结论GPDA-F为一新的PHC血清标志物,有助于PHC的定性诊断,尤其对早期PHC及AFP阴性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