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碘海醇造影致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CT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根据患者检查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A组(A组,n=26)、治疗B组(B组,n=25)和对照组(C组,n=23),A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AC600mg,每日2次;B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AC600mg,每日1次:C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安慰剂,每日1次。结果:本组共发生造影剂肾病(CAN)11例(14.9%),A组CAN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造影后48h。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造影后28h,5d和7d,A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每日2次可有效预防碘海醇造影所致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脱垂子宫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151例分为全阴式子宫切除术73例(A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78例(B组),同期51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C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6个月,比较3组疗效。结果: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肠管及泌尿系损伤,A、B组术后疼痛较C组轻(P〈0.05),住院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2种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较全阴式手术更能清晰探查盆腹腔,尤其对合并多发肌瘤、子宫体积较大者,操作性强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术后应用中波紫外线(UVB)局部照射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87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3组,A组(n=30)单纯采用微波祛除疣体;B组(n=30)微波祛除疣体后局部用咪喹莫特乳膏4周,2次/d;C组(n=27)微波祛除疣体后应用UVB局部照射患处4周,3次/周。随访3组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BC3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6.66%、13.33%、11.11%。B、C组复发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未发现反应B、C组不良反应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微波治疗后局部使用UVB照射或咪喹莫特乳膏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74例肝肿瘤患者根据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pringle法,B组(n=23)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C组(n=11)行解剖性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并观察3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均较C组显著缩短(均P〈0.01),B组肝门阻断前1min和肝门开放后1min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肝门阻断后(均P〈0.01),B组和C组出血量均较A组显著减少(均P〈0.01),A组和B组术后3dALT、AST水平均较c组显著升高(均P〈0.01),3组肝血流阻断后均未发生肾脏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肝肿瘤行肝切除术时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是一种简便方法,但出血量多;全肝血流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有效方法;解剖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术中肝损伤小,可避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9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痛病史分为A(52例),B(141例)二组,比较二组间院内死亡率,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1)B组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16.31%vs28.85%);(2)B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10.64%vs23.08%)。结论: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脉侧枝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血管钙化(V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门诊或住院的110例DN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DN患者的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期分为A组(Ⅰ/Ⅱ期,n=30)、B组(Ⅲ期,n=31)、C组(Ⅳ期,n=25)、D组(Ⅴ期,n=20)组,根据颈部超声结果将DN患者分为血管钙化组(VC组,46例)和血管非钙化组(NVC组,64例),另选取同期住院非肾病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TH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检测颈部血管钙化情况。绘制ROC曲线确定PTH对DN患者出现VC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组血清PTH水平比较:D组>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血管钙化率比较:D组>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组PTH、钙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9例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A组)、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组(B组)、胆囊息肉组(C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壁蜂窝织炎,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而愈.术后随访52~63个月,A组内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分别复发1例(3.33%)、18例(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复发19例(17.92%),B组结石复发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息肉复发1例(6.25%),C组息肉复发1例(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安全、微创、有效;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不推荐行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2月分别接受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A组,n=34)和小骨窗开颅术(B组,n=30)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4例(出血量30~50mL,无脑疝),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指标(如出血量、手术时机、昏迷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接受不同术式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术后6个月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出血量在30~50mL,无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在食管碘染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68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碘染色后行ESD。术前胃内注入0.4%维生素C生理盐水40 mL,再行食管碘染色,碘染色完成病变标记后,用0.4%维生素C生理盐水20 mL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行手术的患者为A组(n=31);食管碘染色完成病变范围标记,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碘液,然后行手术的患者为B组(n=37)。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标本横径、咽喉部不适、胸腹部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胃体内镜下黏膜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咽喉部不适、手术时间和标本横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胸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29±0.59)和(3.54±1.2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P=0.001);A组镇痛药使用率为0.00%(0/31),与B组镇痛药使用率13.51%(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患者内镜下胃体黏膜情况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微创方式治疗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46例,分为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组92例(A组),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42例(B组),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46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66例(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A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显著长于或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C组)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术式作为必要的补充方式,四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65例,其中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为A组,采用T管引流术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住院费用少、发热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61、3.78、3.29、3.02,P均<0.05);A组并发胆漏、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结石残余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8、2.61、4.27、3.88、3.51,P均>0.05)。结论与术后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9月急性结石性胆管炎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组(L组,n=64)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治疗组(E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L组与E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25%和89.74%,住院时间分别为(9.6±0.9)d和(8.3±0.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治疗,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及经ERCP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后再行LC术均可行,但前者更具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46例患者行剖腹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伴胆总管扩张者加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8例患者行胆囊造瘘术。按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把患者分为两组,即≤48h组和>48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54例患者中,49例痊愈,5例病死。≤48h组胆囊化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48h组。结论:老年AAC的明确诊断很重要。一旦确诊,则应尽早手术,并视患者临床情况及病变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其中38例行EPBD术,30例行EST术。结果结石取净率,EPBD术比EST术更加有效(分别为97%和81%,P=0.027);EPBD组总的并发症和胰腺炎并发症分别为5.3%和5.3%,明显低于EST组的20%和13.3%(P值分别为0.024和0.028)。结论EPBD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比EST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Dyna-CT引导非血管介入诊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数字乎板DSA结合的旋转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非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的引导价值。方法:对127例非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人进行重建Dyna-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Dyna-CT图像。其中男85例,女42例,年龄14~79岁,平均48.5岁。结合透视完成骨关节和软组织的穿刺和治疗,腔道系统(气管或食道)的支架置入术。根据检查部位分为:骨关节57例(脊柱36例,颌面部11例,肩关节6例,髋关节4例),软组织41例(肝脏28例,盆腔6例,腹膜后肿块5例。肾脏2例),腔道29例(气管20例,食道9例)。结果:127例Dyna-CT图像,能成功引导介入手术的104例,成功率为82%。23例失败,占18%。失败原因为:病变与周围组织密度相差太小11例,病人屏气不好造成移动伪影9例,碘油及支架的高密度伪影3例。其中骨关节部位成功54例,占95%。软组织成功26例,成功率为63%。腔道系统成功24例。成功率为83%。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6),表明Dyna-CT在骨关节系统成功率较高。结论:Dyna-CT可以建立断面图像.更好的满足临床非血管介入诊疗过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伴急性胆囊炎保守与手术治疗的选择。方法选择胆石症伴急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92),保守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78),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结果。结果术中发现胆囊结石共92例(100%),胆囊积脓26例(28.26%),胆囊坏疽11例(11.96%),胆汁性腹膜炎共6例(6.52%),并发胆总管结石共12例(13.04%)。研究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其余无显著差异。手术组患者均成功治疗,手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6例,肺炎2例,心功能不全1例,无临床死亡。结论早诊断、早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围手术期对基础疾病恰当处理,这些是老年急性胆囊炎伴胆石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田茂金  袁慧 《华西医学》2009,(8):1948-1950
目的:探讨胆石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过去5年收治的134例胆石症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石症再次手术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86.57%),医源性胆管损伤(4.48%),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4.48%),残留胆囊炎伴结石(2.99%),胆肠吻合口狭窄伴结石(1.49%)等。再次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检查取石"T"形管引流术、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叶段切除,残留胆囊切除术为主。本组患者痊愈131例,死亡3例,死亡率2.29%,术后残石率5.17%。结论:对于胆石症,无论是首次手术还是多次手术,均应做好术前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利用胆道外科和肝脏外科技术,努力贯彻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三原则,力争将残石率、复发率、再手术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单次硬膜外阻滞附加连硬(简称小剂量单次+连硬)的麻醉效果、并发症、风险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39例,分成3组,15例施行小剂量单次+连硬的设为A组,14例施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设为B组,10例施行常规连硬的设为C组。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的时间,B、C组与A组均差异显著(P〈0.05);B组阻滞效果最好,A组和C组的阻滞效果其次:A、B、C 3组的术始最高阻滞平面≥T10者分别有86.67%、92.86%、90%,术中辅用止痛镇静药者分别有40%、7.14%、50%,术中加浅全麻只有C组1例;B组围术期使用升压药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单次+连硬麻醉效果和诱导速度仅次于CSEA,但比常规连硬在这两方面稍优;只要使用得当,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低于C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