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脾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例肝脾血管肉瘤中,肝脏3例,脾内2例,肝、脾内均发1例。1例为单发肿块型,1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巨块型,1例巨块结节混合型,1例为弥漫结节型,另有1例影像学检查仅见脾大,未见明显结节及肿块。有2例病灶内出现T1WI高信号出血灶,1例主病灶周围有多发子灶。5例CT/MRI增强扫描中,均表现为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其中1例弥漫结节型呈结节、网格样持续强化并向内部充填,1例多发结节型,结节信号不一,强化方式不一,部分出现向心性渐进强化的特点,部分呈环形强化,其余3例表现为病灶边缘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病理示肿瘤细胞多呈条索样、上皮样、巢瘤样,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相互吻合,肿瘤细胞沿血管腔生长,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部分肿块内可出现出血、坏死。结论:肝脾血管肉瘤平扫常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病灶内常见囊变、出血,CT/MRI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多表现为病灶边缘或中心动脉期环形或不规则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有向心性或离心性渐进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S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表现为肺内肿块,1例表现为大片液化坏死,未见明显肿块。有明确肿块者中,中央型2例,周围型11例。位于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4例。肿块最大径3.3~12.7 cm,平均7.8 cm。肿块边缘呈分叶3例,细毛刺4例,棘突征4例;空泡征2例,胸膜凹陷征4例。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7例,不均匀6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8例增强扫描,增强后8例均呈薄壁或厚壁边缘环形强化,8例肿瘤内部均可见大片状均匀或不均匀弱强化区,胸膜侵犯9例,肺内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7例,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PSC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多发生在右肺上叶胸膜下较大肿块,常伴有胸膜侵犯,边缘少见分叶、毛刺,增强扫描肿块边缘薄壁或厚壁环形强化,中央大片状弱强化区域等征象是MSCT诊断PSC的重要征象,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6例IHPCC中10例位于肝左叶。肿块型12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早期无强化(n=5)或边缘强化(n=7),延迟期内部强化。浸润狭窄型2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性增厚伴强化,腔内息肉型1例,扩张胆管内乳头状强化结节,1例未见明确肿块。13例伴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CT动态增强是IH—P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无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期病灶内部强化,伴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是IHPCC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5000全身螺旋CT机,对4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灶较小者加作薄层扫描.[结果](1)CT诊断率:42例乳腺癌CT诊断正确40例, 诊断率为95.2%,2例误诊.(2)CT表现:①乳腺肿块, 42例中CT显示肿块者38例,实性肿块36例,囊性肿块2例.肿块分叶有毛刺征者25例,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者31例.4例未显示肿块者表现为乳腺实质结构紊乱,乳管扩张.②钙化,显示乳腺钙化者15例.③皮肤增厚及收缩10例.④腋窝或(和)内乳淋巴结肿大11例.[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病灶范围的显示及腋窝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硬化性血管瘤CT平扫和动态增强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点,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H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平扫示均为边缘光滑的孤立结节,7例圆形,4例椭圆形;8例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2例内见小钙化,1例病灶周边空气新月征。CT动态增强示7例病灶均匀、早期快速强化,4例不均匀、缓慢持续强化,分别与病理结果中血管瘤或乳头样成分及实性或硬化性成分相对应。结论:PSH于CT平扫无特异性表现,CT动态增强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症患者的CT 及MRI影像学特征,其中行CT检查者5例,行MRI检查者7例.结果 12例中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5例行CT检查者,平扫呈等密度者4例,呈低密度者1例.7例行MRI检查者,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者共3例,呈等T1、等T2信号者共4例.7例中5例病灶中央可见星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患者病灶周边实质均呈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边实质强化减弱,中央星状疤痕呈延迟性强化.结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26例为周围型,仅1例为中央型;肿块或结节最大径为1.2~14.2cm[平均(5.2±2.1)cm]。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20/27,74.07%),肿块内片状坏死9例(9/27,33.33%)、点状钙化2例(2/27,7.41%);分叶征19例(19/27,70.37%),毛刺征13例(13/27,48.15%),空泡征3例(3/27,11.11%),胸膜牵拉征7例(7/27,25.93%),伴肺内阻塞性病变4例(4/27,14.81%)。增强后20例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14例(14/27,51.85%)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其中8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1/27,3.70%)肿块累及胸壁,1例(1/27,3.70%)发生骨转移,1例(1/27,3.70%)发生脑转移,1例(1/27,3.70%)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LCNEC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  相似文献   

9.
文强 《临床医学》2012,32(11):44-45
目的通过病例积累总结原发性肺肉瘤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形态多样,无典型影像学表现,肺双期增强扫描肿块基本为均匀强化,其中10例进行CT引导肺穿刺活检,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影像学诊断均为肺部占位。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6例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活检均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结论肺部原发性肉瘤的CT诊断需多方式扫描,应紧密结合其他医学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部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高分化(5例)及黏液型(3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8例脂肪肉瘤中(胸壁3例、纵隔5例),肿块大小7.0 cm×4.0 cm×6.3 cm~22.8 cm×14.7 cm×15.1 cm;2例密度均匀(1例为完全软组织密度,1例为完全囊性密度),6例不均匀;3例含脂肪密度,5例无脂肪密度。平扫CT值-86~60 HU,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8例中7例轻度强化或无强化、1例中度强化伴局部明显强化。8例中,7例肿瘤包绕或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胸部高分化型及黏液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且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