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后疾病复发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分析AML治疗前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1eukemiaassociatedimmunphenotypes,LAIP),检测诱导和巩固治疗后MRD(Post—IndMRD,Post—ConsMRD)的水平。结果表明:122例初发AML患者中(AML—M3除外),有115例(94.3%)存在明确的LAIP,其中存在单一LAIP类型的患者15例(13.0%),存在2个或2个以上LAIP类型的患者100例(87.0%)。抗原跨系列表达者占40.9%,抗原跨阶段表达者、抗原过度表达者和抗原表达减弱或缺失者分别占20.9%、27.0%和34.8%。对41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并进行2个疗程以上巩固治疗的AML患者MRD监测显示,Post—IndMRD+的24例中,巩固治疗后18例复发;Post—IndMRD-者17例中,巩固治疗后5例复发;Post—IndMRD-患者和Post—IndMRD+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RFS)分别为43.05±6.25个月和12.48±1.69月(P〈0.0001)。Post—ConsMRD+者18例均复发;Post—ConsMRD一者23例中仅5例复发。Post—ConsMRD-患者和Post—ConsMRD+患者的平均RFS分别为39.32±5.44月,9.72±1.51个月(P〈0.0001)。结论:Post—IndMRD水平和Post—ConsMRD水平均与AML患者的RFS密切相关,可作为AML治疗依赖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FCM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利用4—6组4色抗体组合,以CD45/SSC设门法对273例成人和142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进行了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检测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ophenotyping,LAIP)分析。结果表明:根据CD34和CD10的表达特点,可将B—ALL患者分为Ⅰ型(CD34^+CD10^-);Ⅱ型(CD34^+CD10^+);Ⅲ型(CD34-CD10^+);Ⅳ型(CD34^-CD10^-)。Ⅰ型和Ⅱ型患者LAIP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00%和92%,但Ⅲ型患者LAIP阳性率只有79.2%,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患者。总体B—ALL患者LAIP的检出率为90%,成人与儿童组无明显差异。而利用CD34/CD10/CD19/CD45一组抗体,LAIP检出率达到77.6%。结论:90%成人和儿童B-ALL白血病患者具有LAIP,因此对这类患者适宜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MRD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在B急淋(B-ALL)复发预测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2年7月32例初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份骨髓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择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诱导化疗第33天开始,每1—3个月监测MRD一次,动态监测MRD变化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按照诱导治疗第33天的MRD水平分成三组,高(MRD〉1×10^-2),中(1×10^-2≥MRD≥1×10^-4),低(MRD〈1×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10t是预后好的指标。儿童B-ALL多次发现MRD阴性、阳性(10^-4≤MRD%10^-2)交替出现,一直未复发;B-ALL。病人复发前次MRD值均大于10^-2,且在g-6个月内复发。结论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早,凼此连续监测MRD对白血病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测复发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M3)患者128份标本,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CD45/SSC设门,选择2-4组四色抗体组合,从诱导化疗后第21天开始,每1-3个月监测一次。结果按照首次诱导治疗后第21天MRD水平将32例AML分为高(MRD〉1×10-2)、中(1×10-2〉MRD〉1×10-4)、低(MRD〈1×10-4)三组。高、中、低三组的2年复发率依次为83.3%、11.1%、0。其中MRD〉1×10-2组2年复发率最高,MRD〈1×10-4组预后好,两组的复发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与MRD动态监测两年结果显示,其中26例缓解,6例复发。6例形态学复发者均在MRD持续阳性4-6个月出现。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D〉1×10-2高度提示复发,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监测MRD对个体化治疗和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M定期监测骨髓MRD,未出现阳性事件者随访满2年),其中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27(2-57)岁;按照FAB分型,在82例中M0/M1 2例,M2 51例,M4/M5 24例,M6 5例。根据患者初发时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相应的抗体组合。结果:82例allo-HSCT后的AML患者(骨髓形态学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中检测到20例患者(24.39%)MRD,阳性率平均为1.64(0.10-4.91)%。在随访过程中,20例MRD阳性者中16例骨髓复发(复发率80%),其中1例伴髓外复发;62例骨髓MRD阴性者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6.45%),2例髓外复发。MRD阳性组平均无白血病生存(LFS)时间为15.19±3.99个月,中位LFS为10±3.84个月;MRD阴性组平均LFS时间为53.50±1.69个月(P0.001)。MRD阳性组平均总生存(OS)时间为22.52±5.72个月,中位OS为18±3.27个月;MRD阴性组平均OS时间为42.86±2.83个月(P=0.008)。结论:对处于形态学完全缓解的allo-HSCT后AML患者,FCM定期监测骨髓MRD结果与其复发率、LFS及OS时间密切相关。与MRD阴性组相比,MRD阳性组复发率显著增加,LFS及OS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淋系抗原(LyLAML)表达者在预后及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86例AML进行免疫分型,并以CD7、CD56、CD19为标志进行MRD检测。结果交叉表达现象在M5中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M2;CD7表达在Ly^+AML中最常见;首次化疗形态学完全缓解(cR)率Ly^+-AML病例低于L)r—AML病例;2年死亡率LytAML病例高于Ly^--AML病例;在MRD阳性检出率方面,CD7+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Ly^+AML与LY—AML有不同的临床特点,CD7’AML和CD56^+AML预后差;CD7、CD56可以作为MRD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情况,探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ber—abl融合基因。结果52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8例,其中be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7例缓解,CR率为38.9%;阴性者27例缓解,CR率为79.4%。对34例缓解患者进行短期随访,共有13例复发。7倒诊断时ber/abl(+)的缓解期患者,证实仍有6例存在bcr/abl残余克隆。此6例CR期有MRD存在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全部复发。而27例缓解期不存在MRD的患者有7例复发。MRD阴性者复发率为25.9%,MRD阳性者复发率为100%,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ALL病情观察;对于缓解期患者MRD的检测,增加了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定量监测融合基因AML1/ETO在治疗中的应用。对2007年8月-2012年11月在本院进行自体移植的AML1/ETO(+)AML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随访26(7.8—75.8)个月,计算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1eukemia—freesurvival,LFS)和累积复发率(relapserate,RR),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年的总体存活率为(70.5±15.3)%,3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51.3±16.7)%,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8.7%。在5例复发患者中对4例进行了A舭J/ETO定量监测,发现形态学复发前AML1/ETO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数量、自确诊白血病到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回输MNC数量等对总体存活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1/ETO(+)AML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定期定量监测AML1/ETO表达量可预知早期复发,中高危患者复发后采用异基因移植可再次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G—CSF)对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913采用1个疗程CLAG方案治疗的33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难治复发AML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中位年龄49(14~68)岁。按照WHO分类(第4版)诊断: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7例(21.2%),伴有多系病态造血AML5例(15.2%),治疗相关AML2例(6.1%),其他类型19例(57.5%)。NCCN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为6、18、9例,其中FLT3.ITD基因突变5例。复发16例,难治17例,既往化疗疗程中位数为2(1~36)个。经CLAG方案1个疗程化疗后,26例(78.8%)获得完全缓解(CR),难治组CR率低于复发组[64.7%(11/17)对93.8%(15/16),P=0.041]。5例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均获CR。所有患者均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和不同部位感染,3例因感染而早期死亡。5例患者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42(9-525)d,复发10例,死亡13例,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230(9~525)d,中位总生存期为419(9-525)d。获CR患者(26例)中位总生存期长于未缓解患者(7例)[447(165~525)d对52(9-162)d,P〈0.001]。结论CLAG方案对难治复发AML疗效肯定,复发患者CR率高于难治患者。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和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LAIP)特征及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设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10例AML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下列抗原的表达:CD7、CDll7、CD33、CD34、CDl0、CDl9、CD56、CD38、CDl3、CDl4、CD64、CD9、CDl6、CD2、CD5、CDllb、CDl23、HIA-DR。结果正常骨髓中CD34^+和CDll7^+SSC值低(SSC^low)的细胞比例分别为(0.35±0,15)%和(0.76±0.31)%。CD34^+SSC^low细胞中绝大多数细胞共表达CDl3、CD33、CD38、CDll7、HLA-DR(84%~94%)。CD9和CDl5的相对比例为20%和33%,而CDllb、CD56、CDl9和CD64的相对比例均低于10%,CD7为12%。CDll7^+SSC^low细胞中,CDl9^+、CD11b^+、CD56^+和CD7^+细胞相对比例低于10%,CD9^+细胞为14%,CD38^+和HIA-DR^+细胞的相对比例为87%和91%,其余抗原(CDl5、CDl3、CD33、CD34)均在30%~50%。AML患者中CDll7、CD38表达率约为95%,CD33、CD9表达率约为84%。HLA-DR和CDl3表达率分别为77.23%和75.25%。CD64和CD34的表达率分别为64.41%和59.51%。CDl5表达率为43.06%,CDllb表达率为22,07%。86.39%的AML患者LAIP阳性,以AML-M1和M3最高,AML-M4E0最低。LAIP主要表现为交叉系列抗原表达和非同期共抗原表达,前者以CD34与CD7、CDl9、CD56同时阳性为主。在非同期抗原表达中,CD34^+CD64^+、CDll7^+CDllb^+、CDll7^+CD38^-/dim、CDll7^+HLA-DR-/^dim正常值在0.01%左右,与AML之间的对数差大于3,为灵敏度较高的LAIP。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适于80%以上AML患者MRD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第8天外周血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数量,探索其与诱导缓解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收集华西医院血液科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的29例初发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中位年龄41(16-75)岁。根据初诊时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特征(LAI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诱导化疗第8天外周血微小残留病(MRD)细胞数量;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观察患者外周血化疗第8天MRD水平与治疗后完全缓解率(CR)及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9例AML患者经第1疗程化疗后,7例外周血MRD水平低于0.01%(阴性组),其余22例外周血MRD水平高于0.01%(0.08%-55%,阳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WBC、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7例MRD阴性组中6例达CR(86%),22例MRD阳性组中6例达CR(27%),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8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MRD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MRD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P<0.05),MRD阴性组1年生存率(100%)明显高于阳性组(39.4%,P<0.01)。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诱导化疗后第8天外周血MRD水平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CR率与长期生存率,MRD阴性患者有更高的CR率和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LSC)的水平,分析AML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含量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分别测定初诊AML、ALL和缓解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中AMLLSC(CD34^+ CD38-CD123^+)表型阳性细胞的含量及AML患儿缓解后MRD水平。结果表明:初诊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或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166(14-1459)细肜10万细胞、7(0—560)细肜10万细胞和0(0—6)细胞10万细胞,未缓解AML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的中住含量为36(5—224)细胞/10万细胞,缓解AML、ALL患儿骨髓MNC中AML LSC或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6(0—41)细肜10万细胞和10(0~105)细胞/10万细胞,缓解期AML患儿AML LSC含量与同期MRD水平呈负相关(r=-0.466,P=0.006)。结论:初诊AML患儿骨髓细胞中存在AMLLSC,缓解后AMLLSC含量明显减少,维持一个较低水平;在初诊ALL患儿骨髓细胞中也存在AMLLSC(CD34^+ CD38-CD123^+)相同表型细胞,缓解后AML LSC相同表型细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AML患儿缓解后AML LSC含量与MRD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混合谱系白血病(MLL)的相关融合基因MLL-AF9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的价值。应用RQ-PCR精确地定量检测433例初治AML患者中11例舭L-AF9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MLL-AF9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初诊时为(1.3-55.28)%;5例单纯化疗患者之中有2例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至第2疗程开始前,该融合基因表达水平〈0.1%,2例全部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且存活;3例MLL-AF9融合基因≥0.1%,均未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且仅1例存活。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4例在移植前1个月内该融合基因表达水平〈0.1%,全部患者存活且无复发;2例≥0.1%,均在移植后复发、死亡,且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复发前1个月内该基因表达水平均≥0.1%。结论:RQ-PCR检测MLL-AF9融合基因可以反映患者MRD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内在相关性,是检测预后的良好指标。此外,RQ-PCR可能有早期检测分子生物学复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小残留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25.52%,CD19阳性17例,占11.72%,分布在M1、M2、M4、M5。CD56或/和CD19阳性的AML患者共49例,其中CD56和CD19同时阳性5例,均为M2亚型。P170蛋白阳性36例,占24.83%,其表达率与CD56呈显著正相关(P〈0.01)。48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结束和维持治疗第14、32、56周作MRD检测。单纯CD56+组MRD阳性率93.55%,复发率77.41%,与单纯CD19+组(MRD阳性率25.00%,复发率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56+CD19+组MRD阳性率100.00%,复发率80.00%,与单纯CD5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D19+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56、CD19在非M3 AML有较高的表达率。用CD45设门以CD56、CD19、CD34、CD117、CD33为组合的MRD方案能有效检测M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抗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两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对98例B-ALL患者的671份骨髓标本和1份脑脊液标本进行FCM多参数MRD检测,98例随访患者中26例无发病初期的免疫分型资料.结果FCM检测显示白血病细胞<0.0001(MRD阴性)的标本为579份;白血病细胞>0.0001的样本数为93份,其中64份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29份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我们将其归为复发病例(包括治疗后未达CR的病例).共20例患者复发,其中19例血液学复发,1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5例血液学复发者在复发前7~17周发现MRD阳性,包括发病时免疫分型资料不明者6例,MRD水平均>0.0001;2例分别在复发前3个月和9个月检测MRD为阴性,此后中断检测.在诱导治疗结束和治疗3个月时,如果MRD水平>0.0001,复发率为50%(12例中有6例复发),而MRD阴性组复发率为7.5%(40例中有3例复发)(P=0.000).结论利用FCM进行MRD跟踪监测可预测复发,治疗初期患者MRD>0.0001,复发的危险性较高.而在掌握了正常B祖细胞抗原表达规律的基础上,可不完全依赖于发病时的免疫表型资料.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表明:①206例B-ALL患儿中196例诱导化疗后迭完全缓解(CR)(CR率95.1%),其1年与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7±1.8)%和(78.7±3.7)%,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的3年EFS率分别为(85.6±4.9)%、(82.1±5.8)%和(58.1±9.2)%,3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各时间点上MRD分析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3年EFS率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和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明显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第12周MRD〈10^-3的3年EFS率为(86.3±4.1)%,MRD≥10^-3的3年EFS率为(5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化疗第33天MRD阴性(MRD〈10^-4)的98例患儿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2%),在这98例惠儿中有39例在第12周时转为阳性(MRD≥10^-4),其中5例复发;在第12周时MRD仍为阴性的59例中有3例复发;在第33天MRD阳性的108例患儿中有19例复发(复发率为17.6%),复发率在MRD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以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可有效地评估治疗反应、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其中第15天、第33天及第12周的MRD分别以10^-2、10^-3、10^-3为区分危险度最佳界值,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ALL病儿75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9、33天及维持治疗过程中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MRD水平,根据MRD水平分为A组(MRD≤10 -4)、B组(MRD介于A组与C组间)、C组(MRD≥10 -2),根据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A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X2=6.435、19.795,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C组病儿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X2=5.057、8.346,P〈0.05)。维持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时MRD不同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33~22.558,P〈0.05);治疗3年时MRD水平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根据维持治疗过程中MRD≥10 -2出现在不同时间点分3组:半年内出现(I组)、半年到1年出现(Ⅱ组)、1年后出现(Ⅲ组),Ⅲ组的生存率高于I、Ⅱ组(X2=6.226、7.018,P〈0.05)。1年内出现MRD≥10 -2的病儿中高危型、T细胞系、融合基因阳性的生存率显著降低(X2=5.661~10.68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MRD水平是影响病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4.01;95%CI=0.968~8.995,P〈0.05)。1年内出现MRD≥10 -2 的病儿,高危型(RR 4.73;95%CI—1.316~14.624,P〈0.05)、T细胞型(RR1.78;95%CI=0.101~6.014,P〈0.05)、融合基因阳性(RR0.08;95%CI=0.008~0.801,P〈0.0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MRD对ALL病儿预后有极大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蒋黎敏  徐翀  傅启华 《检验医学》2012,27(7):601-60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及CD4+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探讨Treg与儿童B-ALL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名正常儿童、35例初发B-ALL患儿及68例临床缓解患儿骨髓中Foxp3mRNA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骨髓标本中CD4+CD25highFoxp3+Treg的比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髓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在B-ALL初发患儿组是对照组的4.44倍,微小残留病(MRD)阳性组是阴性组的2.39倍;B-ALL初发患儿骨髓中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中位数(M)=12.77%]较对照组(M=8.09%)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D阳性组Treg比例(M=14.74%)与MRD持续阴性组(M=11.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RD阳性组骨髓中IL-10水平[(24.69±11.73)pg/mL]显著高于MRD持续阴性组[(9.19±5.82)pg/mL,P<0.05]。结论 B-ALL初发和MRD阳性患儿骨髓中Foxp3 mRNA水平和Treg比例显著增高,且骨髓中IL-10水平与Treg的比例变化趋势相一致。Treg可作为评价B-ALL患儿预后和复发的指标,Treg可能是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而发挥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