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超滤与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滤与改良超滤法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出血及输血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3.49,P<0.05,0.01).结论超滤与改良超滤在体外循环中可快速有效的脱水,减少体外循环后的出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呼吸机的脱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对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术中施行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未应用超滤技术。测定两组患儿术前、体外循环术后即刻及3、6、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体外循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技术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中使用改良超滤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加用改良超滤,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十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复温开始超滤,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开始改良超滤,超滤时间和超滤量以红细胞压积来决定,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速度和滤出量。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改良超滤能高效超滤多余水分减少机体水肿和滤出炎症介质减少炎性反应,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顺应性,明显提高术后心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和每搏指数,减少术后早期尿量,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滤会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在体外循环下行再次瓣膜置换术96例,手术过程均顺利。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膜式氧合器的应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抑肽酶术后止血、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是再次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的最佳超滤方法。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B术中对照组应用平衡联合改良超滤,观察组应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观察两组超滤及手术时间、炎症介质排除、血液浓缩、脏器保护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超滤时间、手术时间缩短(P均〈0.05),超滤后炎症介质排除、血液浓缩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停CPB后超滤期间体温、动脉血压稳定,术后肺功能损害减轻,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辅助时间均降低(P均〈0.05)。结论婴幼儿心内手术CPB中采用持续超滤的效果优于联合超滤法;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改良超滤对成人瓣膜置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改良超滤对成人瓣膜置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 3例成人瓣膜替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超滤组 (CUF组 ,n =5 5 )和改良超滤组 (MUF组 ,n =4 8)。分别于术中应用常规和改良超滤技术 ,对 2组术后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相比 ,MUF组术后即刻心指数 (CI) ,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和每搏指数 (SVI)均明显高于CUF组术后即刻CI(P <0 0 1) ,LVSWI和SVI(P <0 0 5 ) ,其中CI在术后 6h仍显著高于CUF组 (P <0 0 5 ) ,2组间SVR ,PVR ,RVSWI无明显差异。MUF组术后红细胞压积 (HCT)和氧合指数 (OI)均显著高于CUF组 (P <0 0 1) ,术后2 4h尿量明显少于CUF组 (P <0 0 1)。与CUF组相比 ,MUF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与常规超滤法相比 ,改良超滤可以在术后迅速浓缩血液 ,减轻机体水肿 ,保护心肺功能 ,有利于改善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害机理及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对其肺功能保护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改良超滤组(M)和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U)。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在转流开始后进行平衡超滤,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h(T6)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并测量动脉血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黏附因子(sICAM-1)的浓度。结果:各组CPB术后较术前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肺泡一动脉氧分压(AaD02)明显增加,在T4、T5时间U组的Cstat、OI明显高于M组和C组,M组高于C组;AaDO2明显低于M组和C组,M组低于C组。IL-6、TNF-α,及sICAM-1术后浓度均明显升高,sICAM-1浓度高峰较迟。在T2、T3、T4及T5时间,U组的IL-6、TNF-α及sICAM-1浓度明显低于M组和C组。结论: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黏附因子合成与分泌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的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具有良好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动脉调转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1例大动脉调转术(ASO)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ASO,通过实施中低温,改良预充液,联合应用常规超滤(CUF)、零平衡超滤(ZBUF)及改良超滤(MUF)技术,保护患者心、脑、肺、肾、血液等重要器官功能.结果:2例患者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余9例患者均存活,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气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改良预充液,中低温全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肺和血液保护;CUF、ZBUF及MUF联合应用,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ASO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术中应用浅低温、进口膜肺进行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术中应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5~68 min,平均(50.24±12.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60 min,平均(23.56±10.68)min。心脏自动复跳76例(97%)。转流结束后改良超滤时间为8~15 min,平均(10.45±3.24)min。术后死亡3例(3.8%)。结论:婴幼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常危及患儿生命,早期手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体外循环采用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合适的膜式氧合器、精确的预充及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爱华  杨达宽 《山东医药》2009,49(14):64-66
目的 比较婴幼儿体外循环后静脉-动脉方向改良超滤(V—AMUF)与动脉-静脉方向改良超滤(A.VMU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应用A.VMUF;实验组体外循环后应用V—AMUF,观察患儿的鼻咽温(T)、动脉收缩压、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炎症介质浓度、超滤时间、肺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超滤期间T、动脉收缩压稳定,超滤结束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下降,肺功能损害减轻,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P均〈0.05);超滤结束时两组血浆IL-5水平均下降,两组比较,P〉0.05;两组超滤结束后较转流结束时HCT和白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超滤速度快于对照组,超滤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结论相对A.VMUF而言,体外循环后采用V—AMUF,可快速地浓缩血液,排除部分炎症介质,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儿T、动脉收缩压的稳定,减轻重要脏器组织水肿和损伤,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质量<15 kg)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ECC)下行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ECC后使用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予传统超滤术.测量两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对照组实入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尿中RBP、α1-MG水平均显著升高,达峰值后下降,但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明显,持续时间长(P<0.01或P<0.05).提示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和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CMUF组),两组在体外循环(CPB)中均进行常规超滤,CMUF组在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直至机血全部回输体内.分别于诱导后(T1)、常规超滤开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特点,探讨最佳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 2016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61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性22例,年龄1-15岁。病因中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3例,瓣膜成形术后3例;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病人术中使用常规超滤,部分患儿术后使用改良超滤。结果 患者CPB时间(115.5±57.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5±39.4) 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自动复跳率96%,全部顺利脱机。全组院内死亡1例(1.6%),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9.8% )。结论 儿童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充分的组织灌注;超滤技术的应用等是降低儿童瓣膜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体外循环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蕾 《山东医药》2006,46(29):55-56
将52例行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术中于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改良超滤技术(MUF),对照组不接受超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红细胞压积(HCT)迅速升高,库血用量、24h引流量、24h尿量、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CPB中应用MUF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了超滤法脱水技术。超滤时间为10~50分钟,滤出液量800~4200 ml,平均2200 ml,转中红细胞压积(Hct)维持在17%~22%。结果:Hct提高4±2%,所有病人术后恢复平稳,痊愈出院。结论:超滤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水分,减轻各脏器水肿,有利于心、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滤在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13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术中应用常规超滤,超滤在心内操作基本结束且机体开始复温时进行。结果超滤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超滤前显著提高(P<0.01),超滤后尿素氮和肌酐浓度比超滤前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超滤,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组织水肿,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医院住院的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和ECC资料。分析全组患儿ECC预充液的组成,不同温度时对灌注流量的要求;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以维持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3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228min,转流中尿量10~300mL。术后死亡4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充分的引流与有效的灌注流量,联合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是管理低体质量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EC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应用大剂量聚明胶肽做零平衡超滤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3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5例,分别使用聚明胶肽持续进行平衡超滤(U组),平衡盐溶液持续进行平衡超滤(M组)和仅使用常规超滤进行治疗(C组),观察三组...  相似文献   

19.
改良超滤改善成人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对成人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人瓣膜替换术患者 2 0例随机分成改良超滤组 (MU F组 ) 10例 ,对照组 (C组 ) 10例 ,用 Swan- Ganz导管及 Baxter心排出量监测仪 ,动态观察体外循环 (CPB)前、停 CPB时及 MUF后或停 CPB后 15 m in CO,CI,SV ,SVI,L VSWI,RVSWI,MPAP,PAWP,SVR,PVR,CVP及 MAP。结果 :MU F组超滤前后 CO,CI,SV,SVI分别从 4 .18± 0 .6 1,2 .77± 0 .5 3,4 9.3± 15 .4 ,31.9± 11.1上升到 5 .17± 0 .5 8,3.2 6± 0 .34,5 9.0± 14 .2 ,36 .9± 8.6 (P<0 .0 5 ) ;MAP,L VSWI从 10 .6± 0 .6 ,31.8± 12 .1上升到12 .4± 1.0 ,4 1.9± 9.6 (P<0 .0 1) ;SVR,PVR,MPAP,RVSWI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C组停 CPB时与停 CPB后 15min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MUF组超滤后与 C组停 CPB后 15 m in比较 ,CI为 3.2 6± 0 .34vs 2 .91± 0 .32(P<0 .0 5 ) ,L VSWI为 4 1.9± 9.6 vs 33.7± 9.3(P<0 .0 5 ) ;SVI及 RVSWI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改良超滤在成人心脏直视术中 ,能通过减轻心肌水肿 ,增加心肌收缩力及顺应性 ,提高心指数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滤技术在双瓣膜(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ECC)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需同期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平衡超滤及常规超滤法,对照组未用任何超滤技术,观察两组病例在停ECC时红细胞比容(Hct)体液平衡状况,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停ECC时Hct较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血红蛋白尿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在转流中尿量、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滤技术可快速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快速提升Hct,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