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减少采血后因ALT单项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方法: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对初筛前后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初筛后,降低了ALT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极大地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结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微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降低血液报废率,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方法 该单位2010年1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对筛查前后采回血液的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筛查ALT后,降低了ALT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极大地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结论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是一种适宜无偿献血中快速筛查ALT的仪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标准曲线,使ALT检测结果更可靠准确.方法 使用Excel制作ALT标准曲线.结果 应用Excel制作的ALT标准曲线符合实验要求.结论 利用Excel制作ALT的标准曲线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筛选ALT,减少采血后因ALT单项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方法 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选,对筛选前后采回血液的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筛选ALT后,降低了ALT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极大地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结论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微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是一种适宜无偿献血中快速筛选ALT的仪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常用的两种ALT试剂对血清样本和质控血清的ALT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不同ALT试剂之间的相关性及正确评价相应质控品。方法用两种ALT试剂测定血清样本和质控血清,记录检验结果,对两种试剂进行相关性和偏倚估计。结果在进行血清样本ALT测定时,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线性范围内可以被接受;对不同定值和不同批号的质控品测定ALT浓度时,两种试剂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科华东菱和英科新创两种ALT试剂在测定血清样本ALT时,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应严格选择适当的质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5~12月及2010年5~12月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及不同职业间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前(2009年5~12月)4.89%,ALT初筛后(2010年5~12月)2.67%。实行初筛后每月不合格率相对平稳,对往年ALT不合格高发季节(7~9月)有效控制。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升高的ALT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ALT作为血液筛查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玉林市259 408名献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自259 408名献血者的253 644份样本ALT结果正常,其中1 190份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1 053份,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558份,HCV RNA反应性2份;ALT试验的异常结果为5 764份,其中27份为HBsAg阳性,28份为抗-HCV阳性,核酸检测12份HBV DNA反应性,1份HCV RNA反应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异常率为6.91%,肝炎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ALT异常率为2.18%。结论 HBsAg与抗-HCV阳性结果和ALT异常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ALT异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LT检测结果与人群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01-2009-12 28 831份无偿献血者资料(按性别、年龄、职业),分别对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分布进行归纳,根据计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者ALT阳性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男性较女性多;31~40岁男性是ALT检测异常的高危人群,ALT不合格率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以得出ALT在不同人群分布有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V、HCV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探讨ALT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83 618名献血者标本进行ALT、HBs Ag、HBV-DNA、抗-HCV、HCV-RNA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83 618名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2284份ALT异常值标本(ALT50 U/L),不合格率为2.73%;HBs Ag阳性520份,抗-HCV阳性220份;NAT共检出822份,经鉴别试验,其中HBV-DNA阳性516份,HCV-RNA阳性20份。HBs Ag阳性合并ALT异常15份,HBV-DNA阳性合并ALT异常16份;抗-HCV阳性合并ALT异常8份,HCV-RNA阳性合并ALT异常4份;ALT检测值与HBs Ag、HBV-DNA、抗-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ALT异常组HCV-RNA阳性率与ALT正常组HCV-RN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绝大部分HBV、HCV标志物阳性献血者中,其ALT检测值处于50 U/L以内。结论 ALT检测效用很小,大量ALT异常值的正常血液被报废处理,影响了无偿献血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不宜将ALT活性检测作为献血者强制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干式化学法在无偿献血者采血前ALT检测的适用性.方法 用干式化学法分析仪及ALT测试条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及ALT测定试剂盒,分别对3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取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分别用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进行精密度对比实验.结果 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有相关性,300名无偿献血者ALT检测总符合率为99.0%;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精密度较好,变异系数(CV)均<10%,但干式化学法检测ALT精密度差于全自动速率法精密度.结论 干式化学法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可用于街头献血屋或流动献血车献血者采血前的ALT检测.  相似文献   

11.
讨的话题.为了解福州地区健康献血者ALT的分布趋势,探讨因ALT单项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以及为制定标准部门提供依据.2008年5月我们对本地区健康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不同分析仪上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可比性的方法.方法通过cfas转移ALT定值至新鲜混合血清,以该混合血清作为校准品,对同一批标本测定校准前后的ALT结果.结果校准前,同一批标本在3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01).校准后,同一批标本在3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cfas转移ALT定值的新鲜混合血清作为校准品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可以实现ALT测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开展ALT快速筛查工作1年来检测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开展前一年的数据对比,验证开展ALT快速筛查的效果和发现其中的不足.方法 分析ALT快速筛查开展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的影响,比对ALT快速筛查与站内该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站血液总报废率从2009年的11.07%降至2010年的2.46%,其中ALT报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病不合格结果情况及ALT不合格献血者ALT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结果12081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出455人次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0.38%,且不同年份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人群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在25~<3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以工人最高,医生最低;在第1季度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及献血次数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人次ALT不合格献血者以单项ALT不合格为主,占99.34%,有1人次ALT合并抗-HCV不合格,2人次ALT合并TP不合格。ALT不合格献血者ALT以分布在50~60 U/L区间人次最多,占80.00%。结论渭南地区献血者人群ALT不合格以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引起的ALT低程度升高为主,针对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对宣传招募、征询采集、ALT检测过程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验室ALT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营成本,稳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干化学试纸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 ALT 初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2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试纸法与速率法进行ALT检测。结果干化学试纸法和速率法对ALT的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干化学试纸法筛查ALT,对环境要求宽泛,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用于血站对街头无偿献血者的 ALT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者ALT阳性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调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无偿献血者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抗-HCV及ALT检测结果。方法追踪563名ALT阳性无偿献血者,要求其6个月后再次献血,对其献血的血液进行常规的血站血液检查。结果 563例ALT阳性的无偿献血者二次献血的有289名,ALT检测阳性有49名;三次献血的274名,其中第二次献血ALT检测阳性有50名,第三次献血ALT检测阳性有43名;有38名追踪到6次ALT检测均为阳性。所有563例HBsAg、抗-HC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无偿献血者ALT异常的主要原因并非是HBV和HCV感染,而是其他非病理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检测结果失真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日常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ALT检测结果失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40FR速率法检测ALT。结果:有6例ALT测定值与临床明显不符,ALT测定结果甚低,甚至为负值(质控在控),反应曲线异常,经稀释后测定其结果与稀释前相差显著。结论:遇到ALT过低甚至为负值者,应及时寻找原因,经常查看反应曲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错误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者血液ELISA、NAT法检测与ALT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NAT法检测和ALT筛检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ELISA法、NAT法和ALT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异常者进行追溯性调查。结果在10 062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60例ALT异常(淘汰率3.6%),其中有3例伴HBsAg和HBV DNA阳性,3例伴抗-HCV和HCV RNA阳性;检出10例HBV DNA阳性而ALT、HBsAg均正常者;未检出ALT异常伴HBV DNA或HCV RNA阳性,且ELISA法检测结果正常者。对354例单一ALT异常者的追溯性调查发现,其中35例反复献血,表现为连续或间断ALT异常。结论NAT法检测可以降低ELISA法的漏检风险,而ALT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不同分析仪上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可比性的方法。方法 通过cfas转 移ALT定值至新鲜混合血清,以该混合血清作为校准品,对同一批标本测定校准前后的ALT结果。结果 校准 前,同一批标本在3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01)。校准后,同一批标本在3 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cfas转移ALT定值的新鲜混合血清作为 校准品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可以实现ALT测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