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笔者应用认知治疗联合药物及单纯药物分别治疗精神分裂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为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 1 0 0例。均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交谈合作 ,无思维逻辑障碍等 ;年龄 1 6~ 60岁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分≥ 35分。排除有明显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 (药物组 ) 50例 ,认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联合组) 5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对 48例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病人 ,采用认知治疗进行 12周的动态观察 ,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GI)来评定患者的症状变化。结果 认知治疗 8周及 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62 .5 0 %、72 .92 % ,与治疗 4周时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BPRS、SANS及CGI -GI评分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认知治疗合并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95-97+101
目的研究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76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以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得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ITAQ、BC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SQ问卷中对于积极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行为方式,促进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4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选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疗程8周,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及复发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55±8.56)分,(24.64±9.45)分];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4.81)分,(8.49±5.12)分];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20.0%,不依从为5.0%;对照组分别为51.7%、34.5%、1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年末随访: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63.3%,部分依从为26.7%,不依从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6.2%、25.9%、37.9%,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7)d和(76±18)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阅读疗法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而且能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测量患者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TA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NOSIE和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依从性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韦强  李杰  文才仁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0-19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慧慧    毛富强  韩邵明    常琦    程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6):548-551
目的 :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予以8周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同时予以8周工娱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半年时进行PANSS、ITAQ及MARS测试。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PANSS、ITAQ和MA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8周后及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PANSS、ITAQ和MA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认知性之心理治疗(cognitive therapy)作为专业术语和一种治疗方法是以贝克(Beck)1976年的专著《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出版而出现的。该疗法的基础理论是“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病人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病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他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认知治疗自创立至今,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恐怖症、药物滥用以及多种躯体形式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宣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治疗。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测评。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自知力总分和对目前、过去症状认识的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三项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基本无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治疗能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与单一应用药物,各治疗一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治疗组自知力的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治疗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有效,尤其是对治疗的必要性认识的恢复帮助最大,值得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认知疗法,治疗8周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均降低,治疗组PAN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语言、注意、命名、抽象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MoCA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MoCA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SSPI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SSPI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07-1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知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分量表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为2.17±2.9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主要为入院态度、BPRS焦虑抑郁因子、治疗时间、BPRS总分、总病程,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741、0.3556、0.2632、-0.2382、-0.145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较差,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 15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为 2 .17±2 .9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 ,主要为入院态度、BPRS焦虑抑郁因子、治疗时间、BPRS总分、总病程 ,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 .3 741、0 .3 5 5 6、0 .2 63 2、 0 .2 3 82、 0 .14 5 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较差 ,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认知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认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1年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ITAQ、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24,2.40,2.41;P〈0.01),均以认知治疗组显著较好。结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9.
CCMD-3把自知力障碍作为评价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可见自知力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心理治疗对恢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影响,我们应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或单用药物治疗,各治疗一组精神分裂症,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达两年的患者30例,在疗前、疗后12周、6个月、1年、2年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ITAQ在疗前及疗后12周得分相比较,两项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疗后12周、6个月、1年、2年BPRS及ITAQ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住院无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