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成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进行总结。结果 CT等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后缘局部骨质缺损区,均伴有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应用强骨生血口服液合伤科接骨片治疗,有效率达90%。结论并应用强骨生血口服液合伤科接骨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宋淑贤 《中国保健》2009,(19):921-92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我国体力劳动者中有15%~20%的人患有此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可因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及突出物的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外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常规牵引的治疗方式,对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方式加中药外用药治疗,分析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73%),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药外用药治疗的效果较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中的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168例,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流程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此种护理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康复顺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洪兰  刘芳 《现代保健》2009,(34):110-110
目的探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脱水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d为1个疗程。结果应用此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中,临床治愈44例,显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应用脱水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临床治愈率高,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hemia of intervertebral discs)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引起腰腿疼最主要的原因,严重者甚至造成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是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后才来医院纠正,若能增加人们的预防意识,注意保护,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非常有益。为此,本文对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确立高危人群,从而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脊柱退行性变基本,由于年龄或外力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该病症临床上主要以物理康复、对症止痛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祖国传统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亦较为确切,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相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腰椎间盘治疗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9例报告衡阳医学院附一院(421001)蒋凯胡存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随着CT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该病诊断率可高达93%[1]。因其检查方便、省时,故腰椎间盘突出症被...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脊柱退行性变基本,由于年龄或外力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该病症临床上主要以物理康复、对症止痛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祖国传统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亦较为确切,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相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腰椎间盘治疗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针刀配合整脊复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97%,治愈率87%.结论 小针刀配合整脊复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睢庆华 《现代保健》2008,(30):34-3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我科自2003年元月至2007年元月共收治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过口服丹鹿通督和骶管注射后再进行微力旋转牵引后,取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7.9%,此保守疗法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手术创伤之痛苦,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式的基础上,从各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术式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微创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十分远大的前景,将取代传统术式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方法 总结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冯氏手法配合骶管注射的治疗效果.结果 98例临床治愈68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结论 冯氏手法配合骶管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射频+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射频+臭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9.23±19.21)分,高于对照组的(70.12±18.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相比,采用射频+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等等。该病急性发作期间患者疼痛感较强,且部分患者难以行走,对其生活及工作造成的影响较大。该病西医治疗难度较大,尤其针对急性期患者,其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较多,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多应用中医药治疗,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针刺、艾灸、推拿、牵引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方式多样,临床效应不一。现结合近年相关临床文献报道,对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进展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 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对该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 ,均经半年以上随访 ,结果优良率达 87.5 %。其在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及诊断上与椎管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不同 ,手术范围及暴露也明显不同。结论 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很小 ,报道及文献都很少 ,故对其认识相对薄弱 ,是临床上腰椎间盘脱出症漏诊的原因之一 ,极有必要加强其交流、总结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综合非手术治疗获得症状缓解或消失。2005—2007年期间,我们采用骶管神经阻滞术、三维正脊术联合腰椎持续牵引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