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0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40)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40),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随访第12月和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在单用胺碘酮治疗组分别为45.9%和35.1%,在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分别为79.5%和56.0%;胺碘酮+氯沙坦组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均〈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P〈0.05)。左心房直径在单用胺碘酮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7.7±6.2)mm,治疗18月后时39.2±6.5mm)(P〈0.05)],而胺碘酮+氯沙坦组无显著改变[治疗前(38.1±5.8)mm,治疗18月后(38.4±6.1)mm]。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防止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93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A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3.
4.
5.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效果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将解放军421医院心内科86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氯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24 h,3 d和7 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 胺碘酮组44例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 h,3 d和7 d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5.90%,75.00%和86.36%,氯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的转复率为66.66%,80.95%和95.23%.两组在7 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1.05%和87.50%(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7.45±1.44)mm和(35.83±1.38)mm(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氯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大量研究显示,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房颤一旦发生,心房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即启动,经药物或电复律成功后极易复发。本文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影响,转复窦性心律的可能性.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胺碘酮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的心律、心率。结果:(1)胺碘酮治疗组的心房颤动转复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3.29%).P<0.01;(2)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平均心室率明显下降(P<0.05);(3)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P>0.05),治疗组QTc延长, 但改为维持量后QTc恢复正常,均无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能显著减慢心率并使一部分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复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2~2012-03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的45例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 h内37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转律率为82.22%(37/45),平均心室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余未转复的8例心室率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平均心室率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可安全、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且能转复部分患者房颤。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10年间共 10 8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治疗共 10天进行房颤复律 ,9例房颤 (8.3% )持续 2周以内的患者自动复律 ,99例房颤再进行改良的胸背前后位贴片法电复律 ,94例 (94.9% )复律成功 ,复律成功能量为 78.1± 40 .6J。复律成功的 10 3例给予胺碘酮 0 .2 ,每日一次 ,预防复发 ,其后 1个月 ,0 .5年 ,1年 ,2年 ,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98.1% ,88.3% ,71.8% ,5 6 .3% ;而早期用奎尼丁标准法复律共 36例 ,2 0例 (5 5 .6 % )自动复律 ;另 16例再行电复律 ,12例 (75 .0 % )复律成功 ,复律后在相应随访时间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6 5 .0 % ,2 0 .0 % ,0 % ,0 %。结论 :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成功率低于奎尼丁 ,而预防复发却远优于奎尼丁 ;低能电复律法辅助胺碘酮复律是房颤复律的良好选择。慢性房颤心功能良好可用胺碘酮复律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依据房颤的频度及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 (间歇发作 ) 30例、持续性房颤 2 0例及慢性房颤 14例。结果 :使用胺碘酮治疗 8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7% ,70 % ,6 4 % ,治疗 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6 2 %及 5 4 % ;疗效与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服用药物期间 ,除 3例出现甲低而停药 ;1例因严重腹泻发生扭转性室速 (Tdp)外 ,其余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前瞻队列研究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与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g ZY Lan XB Su L Liu ZC Wu JJ Liu D Chen YQ Yang XY She Q Luo KL Zrenner B Yin YH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9):822-826
目的比较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组(Ⅰ组,n=51)、胺碘酮组(Ⅱ组,n=52)、胺碘酮+氯沙坦组(Ⅲ组,n=51)。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Hoher证实的持续30秒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Ⅰ、Ⅱ、Ⅲ组分别有11例(21.6%)、24例(46.2%)、12例(23.5%)到达了一级终点(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维持率均高于Ⅱ组(P=0.009和0.018,log—rank检验);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同Ⅱ组相比,Ⅲ组降低了54%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6,95%可信区间0.225~0.953,P:0.036),Ⅰ组降低了59%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1,95%可信区间0.200~0.848,P:0.016)。三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9%、9.6%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的维持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而逐渐增高[1]。房颤治疗策略包括: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及预防栓塞事件。保持窦性心律可以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消除症状。本文选用静脉胺碘酮观察其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1(男12,女9)例,年龄50~79岁。其中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4例、风心病3例、扩张心肌病2例、未发现心脏病因3例。阵发性房颤病史0~7年,其中初发患者15例。再次或首次发作30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相似。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加重。在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极易发生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5.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发作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胺碘酮转复2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15-30min未转变的且室率仍快的患追加一次胺磺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 静脉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19例(86.36%)转复窦性心律,550-700mg3例(13.63%)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奎尼丁和胺碘酮是目前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电复律前、后维持治疗的两种常用药物。文献报道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除颤阈值有不同影响[1] 。本组比较了两药对慢性心房颤动电复律的影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回顾性分析既往无复律史 ,在我院住院首次拟行电复律的慢性房颤患者 15 8例 ,男 70例 ,女 88例 ,年龄19~ 6 5 (42 9± 9 5 )岁。基础病因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 147例 (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后者 111例 ,占 76 % ) ,其他11例 (冠心病 2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非风湿性瓣膜病 2例 ,特发性房颤 …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复律后联用缬沙坦与胺碘酮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仁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3):188-189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和缬沙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8例和胺碘酮联用缬沙坦组(联用组)50例。随访2年,观察两组维持窦性心律及左心房内径。结果胺碘酮组和联用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分别为68.8%和86.0%,联用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用缬沙坦可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更有效地维持心房颤动转复后的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胺碘酮(1组)36例,口服胺碘酮+缬沙坦(11组)42例,疗程观察24个月。结果:共75例完成治疗.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Ⅱ组窦性心律维持12~24个月的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比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转复房颤,维持实性心律。 相似文献
19.
尽管已使用了β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因心律失常所致猝死仍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的首位死因。选用胺碘酮或植人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对降低CHF患者猝死的发生皆有裨益。然而很少有关两者治疗CHF疗效的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