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志华  王明惠 《中医杂志》1996,37(5):267-268
曹家达(1866~1937),字颖甫,号拙巢,江苏江阴人,近代著名经方大家。治学专宗长沙,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其中,《经方实验录》为其门人辑录其生平医案,由曹氏逐案审阅、评语,师生相互切磋、琢磨,从理论到实践,说解、阐发,心得、要领溢于字里行间。现将对曹氏治学思想之肤浅认识略述如次,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有关《伤寒论》的医家医著较前代增长迅速,伤寒学派也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勘的《伤寒论》成为定本,但校勘者对于《伤寒论》内容的取舍未说明缘由,使伤寒理论出现不同观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使其更加迅速地传播,且政府重视医学的推广,促进了《伤寒论》及其理论被更多人阅读和研究;加之部分士人阶层开始习医,医...  相似文献   

3.
经方治验5则     
李吉祥 《河北中医》2008,30(4):388-389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的方剂。《伤寒论》虽为治疗外感的医书,根据其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推而广之,亦可以治疗内伤杂病。《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澳洲运用经方进行辨证论治收效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收载方剂314首,其方剂组成严谨,疗效确实,立方用药,纯而不杂。故后世医家称之为“医方之鼻祖”。笔者临床近30年,深感经方应用之广泛,疗效之可靠,现举验案5则如下。1小柴胡汤治疗夜半咳嗽马某,男,18岁。1999-11-27就诊。淋雨伤寒后咳嗽2个月  相似文献   

6.
许叔微为《伤寒论》研究的大家,其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书均是后世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其中《伤寒九十论》为三书之最,是许叔微结合自身医案对《伤寒论》中理论进行阐释的重要书籍.通过研究《伤寒九十论》探索许叔微六经辨证思路及处方策略,发现书中多个病案采用脉证合参、经络循行、六经提纲证、运气学说作为六经辨证的重要参考及依据,并根据方证相应、运气开阖枢等理论构建临床思维范式与处方策略,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讨宋代医家韩祗和今本《伤寒微旨论》之外的佚文。其内容散见于明代刘纯《伤寒治例》、朱橚《普济方》、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汪机《伤寒选录》、张卿子《张卿子伤寒论》、清代陆懋修《伤寒论阳明病释》、沈金鳌《伤寒论纲目》等医著中。经比较对照有些确属韩氏佚文,从内容看有些是对《伤寒论》原文的注释,故不能排除韩祗和或著有除《伤寒微旨论》之外医著的可能。沈金鳌《伤寒论纲目》所谓的韩氏注文,大多为张冠李戴需要正本清源。有些文字尚无出处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古之研习仲景学说医家众多,清代大家陈修园独具慧眼,著《伤寒医诀串解》,全书分为六卷,按六经排列,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释的方法,阐幽发微,堪称历代注疏、研究《伤寒论》上乘之作,笔者阅籍有感,总结其伤寒学术思想特点认为有四:一是分经审证辨伤寒,二是标本中气解伤寒,三是开阖枢理论伤寒,四是发汗利水治伤寒,以资读者参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汉代末年张仲景据众家之长,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成而影响后世颇深的名著.但因种种原因,自成书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没有传播开来,许多临床医生见所未见或闻所未闻.乃至宋代,沉寂了700多年的《伤寒论》终于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青睐,出现了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朱肱的《南阳活人书》、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伤寒百问歌》等.宋代319年间有关《伤寒论》的研究著作共有86种,而宋以前的741年间,有关著作只有15种.单从数量上不难看出,宋代的伤寒学研究已经渐入了一个热潮.尤为突出的还是在研究的质量上,宋代医家大多数已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把《伤寒论》作为一种方书来对待,而是把它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构筑外感热病的诊疗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补充发展了《伤寒论》.  相似文献   

10.
自从《伤寒论》流传之后,宋代医家对它进行研究的日益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庞安常的《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郭雍的《伤寒补亡论》;韩祗  相似文献   

11.
正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经方是相对于宋、元代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是医方之祖,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疗效显著,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经方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常常效如  相似文献   

12.
王水金  莫鹏利 《河南中医》2011,31(9):981-982
众学者对曹颖甫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面比较广,但研究角度大都是放在曹氏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学术特色和学术经验上,研究的层面比较宏观,内容也比较分散,对曹氏临床经验的研究则比较欠缺,对曹氏治《伤寒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对曹氏《伤寒论》部分学术问题也缺乏比较性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曹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陈念祖,字修园,清·福建长乐人。陈氏学识渊博,著作饶丰,仅伤寒著作就有《伤寒论浅注》、《伤寒医诀串解》(以下简称《串解》)、《伤寒真方歌括》三种。《串解》是伤寒代表作,是研究发挥性著作,不是逐句逐条的注本。诚如任应秋教授曰:“陈念祖用于《伤寒论》的功夫,不在于《浅注》,而在他晚年所著的《伤寒医诀串解》六卷。”该书因得其要旨之能事,故脍炙人口,为医林所习诵。爰就笔者读后体会,作一研讨,现浅析于下,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学习和掌握《伤寒论》研究方法,对于《伤寒论》及其他经典著作的挖掘、整理和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最早研究伤寒学的晋代开始,从整体上就《伤寒论》研究方法及今后的设想,谈一家管见,冀求斧正。一、《伤寒论》研究方法的沿革研究《伤寒论》者首倡于晋·王叔和,后此而不断发扬光大,迄今为止,系统注释《伤寒论》者竟达约800家之多。由于社会背景和条件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各有所异。使伤寒之学不断发展。 (一)晋、唐侧重临证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研究《伤寒论》多从临证上着眼,阐幽发微,其特点,诚如韩愈所谓“寻堕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脉证研究由晋·王叔和开其先河,他著《脉经》,从脉证角度上绍述伤寒,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善于运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病,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痰浊内盛、肝阳上亢之眩晕;用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木郁乘土之眩晕;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胆郁滞、心气不足之失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痰饮内阻、气阴不足之胸痹。  相似文献   

16.
从《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现状出发,对某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和概念,如伤寒是什么、《伤寒论》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认识六经和经方、伤寒和温病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并对伤寒理解方面的某些误区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7.
古之研习仲景学说医家众多,明清大家沈金鳌独具慧眼,著《伤寒论纲目》十六卷,析六经所发之款症,各经各款,循六经之次,析各款之繁,揭伤寒之症,以仲景论为纲,集诸家方论,庶揽群书,可循流溯源,晓仲景之旨,阐幽发微,堪称历代注疏、研究《伤寒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8.
曹师穎甫先生,名家达,号鵬南,晚署拙巢,江阴县人,公元1968年生,1937年卒,擅詩文画梅,晚年特以医学著称。其遺著有《汉乐府評注》、《諸子精华录》、《气听斋詩集》、《梅花詩集》《詞集》各若干卷,并有《伤寒发微》、《金匱发微》,(1956年9月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合刊,改称《曹氏伤寒金匱发微合刊》)《曹穎甫医案》、《經方实验录》等书,久为医林称道。茲将其史迹和医学經验分別介紹如次:  相似文献   

19.
曹颖甫 ( 1 868~ 1 937年 ) ,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家和中医教育家 ,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曹氏治学从源寻流 ,不舍本逐末 ,不泥古不化 ;执经问难 ,商榷疑义 ,诲人不倦 ;考验实用 ,不尚空谈。其为人憨直 ,不逐浮名 ;匡正时弊 ,以敢用药闻。临险证 ,每曰 :“毋有方而不用 ,宁不效而受谤。”曹氏执仲景之学 ,能卓然自成一家 ,桃李繁衍 ,近代“中医之驰名海上者” ,如秦伯未、章次公、严苍山、许半龙、程门雪、张赞臣、姜佐景、任应秋诸公多出其门 ,正是源流活泛之故。1 从源寻流 今古咸宜曹氏积四十年之经验 ,…  相似文献   

20.
许叔微,字知可,因曾任翰林学士,故后世又称其为许学士。宋朝真州白沙人,其早年致力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先后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三书又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晚年则辑其生平治验用方,并附以治疗验案,勒成一部,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此外,许氏还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一书,现已遗失。由于许氏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因此诸书均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二书均是他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伤寒九十论》是许氏从其平生临床实践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