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一、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郑州市某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除躯体化一项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0.2%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4%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其中主要问题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女生的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高于男生,男生的敌对因子分高于女生。人际敏感为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学生血防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中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现状,为干预计划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峡库区示范点及对照点的106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项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其中有8项血防知识的知晓率都在20%以下。而及格率各示范点和对照点均在16%以下。结论对三峡库区中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增强学生预防血吸虫病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带动整个三峡库区人民血防知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社区护士心理现况的研究,提出有效维护社区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对策。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测试和调查吉林省卫生厅第二期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68名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社区护士SCL-90中有8个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护士具备普通人和职业人双重角色特征,子女教育及人际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知识匮乏及心理调节能力不足是导致社区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的最重要原因。结论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刻不容缓,并提出改善社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齐鲁护理杂志》2017,(2)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为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名急诊科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急诊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和大专护士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段的急诊科护士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护龄的急诊科护士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科护士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以提高护士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重点中学中学生6307人的抑郁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在北京、辽宁、安徽3省市各随机取1所重点中学,在同1个月内分别对该校全体非毕业班的在校中学生6307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及由班主任提供的筛查结果虽正常但怀疑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精神科检查,根据ICD-10中F32抑郁发作、抑郁复发和F34.1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筛选出抑郁障碍的学生。其中北京市某校参加学生(北京组)3727人;辽宁省某校学生(辽宁组)1637人;安徽省某校高一年级学生943人(安徽组)。结果:发放问卷6307份,收回合格问卷6307份,有效率100%。①在6307人,抑郁自评量表筛查的阳性率为23.50%;诊断为抑郁障碍的学生184例,患病率2.92%(184/6307)。其中北京组89例,辽宁组45例,安徽组50例。男女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5/3016,99/3291,χ2=0.392,P=0.531)。三所中学高一学生的总检出率以安徽最高(50/943),辽宁次之(32/870),北京最低(25/66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5.423,P=0.066)。北京组高中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与辽宁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1%(42/1349),2.75%(45/1647),χ2=0.344,P=0.558]。②北京组中学学生抑郁障碍的总患病率为2.39%。初一学生的总患病率明显低于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11,0.037)。但各年级中学生抑郁障碍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③辽宁组中学学生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2.75%。高一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高二学生(3.68%,1.84%,χ2=6.016,P=0.0146);各年级男女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④安徽组高一学生抑郁障碍总患病率为5.31%(50/943),男女学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20%,5.44%,χ2=0.027,P=0.870)。结论:所调查的重点中学学生中抑郁障碍比较常见,从初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男女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学生近视及视觉质量现况,为制定预防近视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0月对山西省太原市师院附中在校学生进行对比敏感度视力普查.结果 共普查2490人,高中877人,初中1613人.初中生近视患病率75.14%;高中生近视患病率84.49%.学生近视患病率随学龄增长而增加.女生近视患病率(80.30%)高于男生(76.49%).学生总体视觉质量评判结果为:良好180人(7.23%),早期预警266人(10.68%),强力预警63人(2.53%),差1981人(79.56%).其中视功能可能受损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早期预警10.68%,强力预警2.53%).评判结果为良好、早期预警、强力预警的学生所占比例随学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果为差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随学龄增加而逐渐上升.结论 中学生近视率高,学龄和性别是影响近视率的重要因素.对比敏感度视力普查是发现和预防近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点中学中学生6 307人的抑郁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在北京、辽宁、安徽3省市各随机取1所重点中学,在同1个月内分别对该校全体非毕业班的在校中学生6 307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及由班主任提供的筛查结果虽正常但怀疑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精神科检查,根据ICD-10中F32抑郁发作、抑郁复发和F34.1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筛选出抑郁障碍的学生.其中北京市某校参加学生(北京组)3 727人;辽宁省某校学生(辽宁组)1 637人;安徽省某校高一年级学生943人(安徽组).结果发放问卷6 307份,收回合格问卷6 307份,有效率100%.①在6 307人,抑郁自评量表筛查的阳性率为23.50%;诊断为抑郁障碍的学生184例,患病率2.92%(184/6 307).其中北京组89例,辽宁组45例,安徽组50例.男女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5/3 016,99/3 291,x2=0.392,P=0.531).三所中学高一学生的总检出率以安徽最高(50/943),辽宁次之(32/870),北京最低(25/66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5.423,P=0.066).北京组高中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与辽宁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1%(42/1349),2.75%(45/1647),x2=0.344,P=0.558].②北京组中学学生抑郁障碍的总患病率为2.39%.初一学生的总患病率明显低于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11,0.037).但各年级中学生抑郁障碍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③辽宁组中学学生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2.75%.高一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高二学生(3.68%,1.84%,x2=6.016,P=0.0146);各年级男女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④安徽组高一学生抑郁障碍总患病率为5.31%(50/943),男女学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20%,5.44%,x2=0.027,P=0.870).结论所调查的重点中学学生中抑郁障碍比较常见,从初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男女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13.
目的:探讨肥胖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992名学生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肥胖组108名,超重组182名,正常组702名。对3组中学生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3组中学生自评量表的其他问题维度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正常组其他问题维度分显著低于肥胖组(P<0.01)。中学生体质量指数与青少年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行为、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其他问题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不同体质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差异不明显,但肥胖中学生存在明显的饮食、睡眠、安全感等问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人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农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及260名健康人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评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状况;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量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对上述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SCL-90总症状指数得分高于当地健康个体,尤其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个体.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年龄、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社会支持总分为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蒙农牧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卫生人员应充分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针对性措施,达到提高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肇庆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市区及乡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市区及乡镇各抽2所1998年中的中学生2510名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4.6%的高中生(乡镇学生为8.3%.市区学生为3.5%)及9.3%的初中生(乡镇学生为8.1%.市区学生为9.5%1有心理健康问题。高初中组的SCL-90总均分与EPQ中E量表分呈负相关.与NP量表分呈正相关;高中乡镇学生SCL-90中9个因子及阳性项目数.EPQ中的NPL分均高于市区学生,差异显(P<0.01)。结论:提示乡镇学生与市区学生中在个性特征上有不同之处,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化因素、经济状况及环境因素有关.应重视和加强乡镇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覃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999,3(7):793-794
目的:为了解市区及乡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艾森克个性问卷(EPQ),[2]对市区及乡镇各抽2所1998年中的中学生2510名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4.6%的高中生(乡镇学生为8.3%,市区学生为3.5%)及9.3%的初中生(乡镇学生为8.1%,市区学生为9.5%)有心理健康问题。高初中组的SCL-90总均分与EPQ中E量表分呈负相关,与N.P量表分呈正相关;高中乡镇学生SCL-90中9个因子及阳性项目数,EPQ中的N.P.L分均高于市区学生,差异显著(P<0.01)。结论:提示乡镇学生与市区学生中在个性特征上有不同之处,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文化因素、经济状况及环境因素有关,应重视和加强乡镇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应付方式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120名中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并对其进行6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后再次测评。结果本组中学生采用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及自责,不同性别、家庭完整性、是否独生子、是否留守学生部分应付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心理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应付方式问卷的求助因子分显著升高(P<0.01),自责、幻想、回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学生应付方式整体状况较佳,但存在群体差异,对其予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改善其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和分析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为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 2 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的各因子均分位于前 3位的是 :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 ,除躯体化症状、恐怖因子外 ,2 6岁~ 30岁年龄组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症监护室 (ICU)护士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的得分与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工作科室、年龄相关 ,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合理的对策 ,促进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