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为表现的脑血管疾患.其发病率较高,尸体解剖检出率约为1%~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0 d的病死率达45%,存活者中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2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权  钟书 《广西医学》2002,24(12):1977-1979
自发性蛛网膜腔出血 34%来自颅内动脉瘤破裂 ( 1) ,以往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近十余年来 ,由于高能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 DSA)出现以及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颅内各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1 .1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较小而未破裂的动脉瘤无症状 ;71 %病人有颅内动脉瘤出血 ,而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为首发症状 ,表现为 :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可有眩晕、复视、一过性黑蒙、共济失调等。出血后形成血肿的约占 1 5 % ,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科120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12个月或再出血时行DSA脑血管造影复查,观察动脉瘤的复发、再出血情况,以及动脉瘤栓塞程度、大小、瘤颈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结果:120例患者中动脉瘤复发10例,复发率8.33%,再次破裂出血的1例,再出血率为0.83%.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及再出血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文忠 《当代医学》2009,15(16):69-6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病因以颅内动脉瘤多见。脑血管造影是明确病因的最好手段,应尽早进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血管内栓塞治疗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本文对10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造影结果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再出血、再通问题,评价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0例共22枚颅内动脉瘤,术后定期临床和脑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记录有无再出血发生,比较随访造影与术后即刻造影的动脉瘤形态变化。结果栓塞后,14例15枚动脉瘤100%栓塞,3例4枚动脉瘤95%栓塞,2例2枚动脉瘤90%栓塞,1例1枚动脉瘤80%栓塞。术后无再出血发生,11例患者共11枚动脉瘤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再通2枚;瘤内血栓形成1枚;其余稳定。结论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期疗效确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访。临床及影像随访是栓塞术后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及动脉痉挛造成。单个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是神经外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的手术。围手术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1%~2%,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常使患者致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死原因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1/4[1].动脉瘤破裂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动脉瘤至关重要.颅内动脉瘤常发生于血管分叉处,特别是弯曲血管的凸侧,与血流的冲击有关,多见于Wills环的动脉分叉部,以囊状动脉瘤最多.  相似文献   

11.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异常膨出的部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及导管技术、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使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都能通过血管内栓塞而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PR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结果: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动脉瘤15例,血管畸形2例。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占所有脑卒中的5%-10%,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SAH的主要病因(约占85%)。IA在脑血管疾病中,是仅次于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形成,极易破裂出血。在普通人群中,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总患病率2%到3.2%之间,男女比例为1:2。首次破裂死亡率为20%-30%,再次破裂死亡率高达60%。SAH是最为危重的脑血管病,一旦发现IA应尽早积极处理,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栓塞治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拟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45个动脉瘤,均给与100%致密栓塞,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2例,脑血管痉挛1例,随访1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残及死亡率较高,发病率为0.5%~1%,其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近年,随着神经介入的逐渐发展,颅内动脉瘤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邵奎志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94+96+161-94,96,F000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应用计算机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是一种十分快捷、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在51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中,4例(7.8%)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在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11例(64.7%)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1例患者行外科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在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中,如果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高度怀疑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于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可采用直接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其最常见病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其结果可靠.脑动脉瘤一旦确诊,为防止再次出血,应尽早手术,临床上常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加强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致残或死亡,幸存者可再次出血.发病率为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及高血压脑出血.现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0月20日收治的颅内动脉瘤32例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