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FNγ对健康和肿瘤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继豹  林冰 《现代免疫学》1994,14(6):325-327
本文采用BSA-ELISA方法,研究rHuIFN-γ(IFNγ)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HLA-DR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能促进两者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但IFNγ对健康人单核细胞HLA-DR表达促进程度较恶性肿瘤患者强(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BSA-ELISA方法,研究rHuIFN-γ(IFNγ)对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HLA-DR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能促进两者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但IFNγ对健康人单核细胞HLA-DR表达促进程度较恶性肿瘤患者强(P<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重组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M-CSF能提高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最适剂量(500u/ml)时能使DR抗原表达量提高到对照组的2.5倍。GM-CSF对HLA-DR抗原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不是通过诱生的IFN-γ的作用而实现的,因为有中和活性的IFN-γ单抗并不能阻断这种效应。GM-CSF能够增强低剂量IFN-γ(5u/ml)对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诱导作用,但未观察到对高剂量IFN-γ(100u/ml)的HLA-DR抗原的诱导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重组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M-CSF能提高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最适剂量(500u/ml)时能使DR抗原表达量提高到对照组的2.5倍。GM-CSF对HLA-DR抗原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不是通过诱生的IFN-γ的作用而实现的,因为有中和活性的IFN-γ单抗并不能阻断这种效应。GM-CSF能够增强低剂量IFN-γ(5u/ml)对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诱导作用,但未观察到对高剂量IFN-γ(100u/ml)的HLA-DR抗原的诱导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cell-ELISA法对IFN-α,γ及rTNFα单独或协同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HLA-Ⅱ类抗原作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IFNγ直接刺激HUVEC可依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提高其HLA-Ⅱ类抗原表达量,而rTNFα,IFNα单独处理HUVEC无效,当rTNFα和IFNγ同时诱导时,对HUVEC表达HLA-DR,DP,DQ均表现抑制作用,但是,当先用IFNγ诱导HUVEC24h后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亚单位P55和P75(IL-2R,P55和IL-2R,P75)的表达为T淋巴细胞活化的指标,用双色免疫标记流式细胞法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VPBTL)进行分析。实验发现:HLA-DR在VPBTL及其亚群T辅助细胞(Th,CD4^+细胞)和T抑制细胞(Ts,CD8^+细胞)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49.62%比14.54%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上皮HLA—DR抗原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敏  牛恕淼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1):34-36,T001
应用一组识别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细胞因子,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单克隆抗体及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0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标本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与局部浸润细胞总数,Tac^+细胞,TLiSA1^+细胞,IFN-γ^+XLEQ,-2^+细胞,尤其是I2^+细胞与TNF-α,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素水平呈正相关,甲状腺上皮DR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图揭示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规律,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HLA-DR和FⅧRAg的抗血清,对39例淋巴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质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形态定量研究,同时取新生儿、成人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做对照。结果新生儿、成人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内各类血管内皮细胞对HLA-DR、FⅧRAg均呈阳性,其中高内皮后微静脉(HEV)呈强阳性;Hodgkin病和T细胞淋巴瘤中血管多数是HEV样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HLA-DR及FⅧRAg;B细胞淋巴瘤中血管多数是毛细血管样血管,内皮细胞很少表达或不表达HLA-DR,只表达FⅧRAg。结论说明Hodgkin病和T细胞淋巴瘤中血管内皮细胞既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又参与凝血过程;而B细胞淋巴瘤内血管内皮细胞只参与凝血过程,不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组识别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细胞因子,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单克隆抗体及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0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标本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与局部浸润细胞总数,Tac ̄+细胞,TLiSAl ̄+细胞,IFN-γ ̄+细胞,IL-2 ̄+细胞,尤其是细胞与TNF-α,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素水平呈正相关。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最强,其它依次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伴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以肿痛最弱;而甲状腺片治疗可明显抑制DR抗原异常表达。提示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程度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预后及临床药物疗效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HLA-DR+嗜酸性粒细胞(EO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将破伤风类毒素抗原(TT)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能力。方法新分离的EOS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24小时,以诱导HLA-DR的表达,然后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TT,检测HLA-DR+EOS对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评价EOS呈递抗原的能力。结果HLA-DR+EOS于TT存在时可以明显促进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与TT的浓度呈剂量相关性。而抗HLA-DR单克隆抗体则可以明显地抑制EOS的抗原呈递过程。结论人EOS可以摄入和处理抗原并能将其传递给自身T细胞,而EOS呈递抗原的过程具有明显的HLA-DR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宋强  宋素芹 《现代免疫学》1995,15(5):285-285,283
利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HLA-DR抗原及CD57抗原检测。结果发现AA患者外周血HLA-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57^+细胞却较正常对照为低,这种异常经ATG、GsA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得到纠正。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LA-DR^+细胞的增多及CD57^+细胞的减少在AA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了2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细胞(CD20+)以及B、T和单核细胞中HLA-DR+细胞比率。结果发现,MM患者CD20+以及B、T及单核细胞中HLA-DR+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加入重组IL-4,可使8名MM患者CD20+、HLA-DR+CD20+、HLA-DR+单核细胞比率提高非常显著(P<0.01)。而在T细胞,P值则>0.05。我们认为由于IL-4分泌减少,一方面使多克隆B细胞激活及增殖受抑,另一方面使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减少,抗原提呈能力下降可能是MM发生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HLA-DR抗原及CD57抗原检测。结果发现AA患者外周血HLA-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57+细胞却较正常对照为低,这种异常经ATG、CsA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得到纠正。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LA-DR+细胞的增多及CD57+细胞的减少在AA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欣  李杰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4-257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对AA发病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对38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改良APAAP法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  相似文献   

17.
γ-干扰素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分别建立了四种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经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进行鉴定分析,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灭活肿瘤细胞体外刺激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产生。结果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IFN-γ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获得了正确整合和表达。FACS分析结果表明,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强度显著增强,Ⅱ类分子的表达阳性百分率有显著提高。一些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在体外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提高。结论IFN-γ基因修饰可增强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为基因工程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上海人群中HLAⅡ类基因和抗原处理相关基因与多发性硬化症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和PCR-SSO技术对21名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的MS患者和89名正常人作HLAⅡ类(HLA-DRB1,-DQA1和-DQB1)和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1,TAP2和LMP2)分型。结果患者组DRB1*0405、T 克*0502(P=0.0025)等位基因DRB1*0405-DQA1*0301-DQB1*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白细胞抗原-A2阳性(HLA-A+2)黑色素瘤病人的瘤块中分离得到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进行HLA-A2限制性TIL抗人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TIL对自身和同种异体的HLA-A+2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HLA-A-2黑色素瘤细胞及HLA-A+2非黑色素瘤细胞无作用。选择重组白细胞介素4(r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促进黑色素瘤细胞HLA-A2表达量,并增强TIL对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抗CD3、抗HLA-ABC和抗HLA-A2单抗具有明显抑制TIL的抗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TIL杀伤黑色素瘤细胞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对瘤细胞共同抗原的识别,并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参与。  相似文献   

20.
将分离的人单核细胞(M)在体外分别与雌二醇(E2)、睾酮(Te)以及E2+Te共同温育24小时后,观察M表面HLA-DR、HLA-DQ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E2(7.34×10^-12mol/L)能显著抑制M表面HLA-DR、DQ抗原的表达,Te(3.47×10^-11mol/L)则能促进M表面HLA-DR、DQ抗原的表达。E2、Te一起作用(浓度分别同上)于M时,M表面HLA-DR、DQ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