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五加对肺纤维化BALF中IL-6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用石棉灌肺制成大鼠支气管肺纤维化模型基础上,应用刺五加注射液进行体内实验治疗。测定了治疗及非治疗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单个核细胞自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了刺五加对IL-6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能对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有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刺五加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IL—6及IL—1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波  景世宁 《免疫学杂志》1996,12(2):117-118
应用MTT比色法及ConA活化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了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血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结果发现DCM患者IL-6及IL-1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提示:IL-6及IL-1功能紊乱参与了DCM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IL-6/2融合蛋白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其等电点,并对该蛋白的表位,柔性和抗原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ELISA测试结果表明;融合蛋白IL-6/2含有IL-2和IL-6两个结构域,可分别与IL-2与IL-6单克隆抗体结合,且两个结合无明显空间排阻效应,这与计算机的表拉,柔性和抗原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IL—6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的多能性是由IL-6受体介导的,IL-6刺激靶细胞后可通过其受体活化胞内的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从而实现IL-6反应基因的诱导表达。IL-6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两条:Ras途径和Jak/STAT途径,Jak/STAT途径是近年来IL-6信号转导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以Jak/STAT途径为重点,阐述参与IL-6信号转递功能的信号蛋白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其IL-6的分泌。结果表明,IFN-γ既可单独诱导又可促进TNF-α诱导HUVEC分泌IL-6。协同诱导的动力学表明,4-h后IL-6分泌明显提高。IL-1ra对IL-1诱导的IL-6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LPS诱导的IL-6分泌无影响。IL-10可单独诱导HUVEC分泌IL-6,工协同促进IL-1诱导的HUVEC分泌IL-6。  相似文献   

6.
手术应激对血清IL—6的影响及消炎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49例开胸手术患者血清IL-6,其中23例患者接受了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清IL-6明显升高,至术后14天仍高于术前水平。消炎痛治疗患者的血清IL-6术后3天时升高明显,但术后14天时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对IL-6检测的方法学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IL-6的多种生物效应都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IL-6受体介导的。临床上的多种疾病不仅与IL-6分泌异常有关,而且也与IL-6受体的异常表达有关。IL-6/IL-6R形成的自泌作用机制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产生和增殖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对于急、慢性白血病细胞则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促分化的作用。随着可溶性IL-6以及IL-6R阻断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将是十分  相似文献   

8.
IL—6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波  张尔胜 《免疫学杂志》1996,12(2):119-120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20例病毒性心肌炎(MC)、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及1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NC)比较,结果发现MC、DCM及AMI病人IL-6水平明显高于NC组,表明IL-6与MC、DCM及AMI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IL—6,IL—1及TNF对人类骨髓瘤细胞系KM2,K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11.
胸腺细胞对胸腺上皮细胞分泌IL—6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胸腺细胞对胸腺基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将胸腺细胞与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共育,分析胸腺细胞对MTEC1分泌IL-6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细胞能明显促进MTEC1分泌IL-6,其促进程度与两种细胞的数量及共育时间有关。胸腺细胞(4×10^6/孔)与MTEC1(1×10^5/孔)共育48小时,MTEC1分泌IL-6达高峰。去除胸腺细胞后96小时,MTEC1分泌IL-6的量仍比单独培养的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甙协同诱生IL—2,3,6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依赖细胞株法,分别检测了淫羊藿甙协同诱生IL-2、IL-3及IL-6的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甙可协同PHA诱导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产生IL-2、3、6,呈剂量依赖关系;动力学观察表明:IL-2、IL-6的最大分泌时相为48h,IL-3的最大分泌时相为72h。提示,淫羊藿甙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B9细胞)增殖MTT比色分析,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血清中IL-6的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IL-6活性显著地高于正常成人组。BMT0d时,IL-6活性显著地高于BMT前水平;BMT后第9 ̄10d时,IL-6活性明显地高于BMT前和BMT0d,高于BMT后21d和35d。BMT后21d时,IL-6活性略高B  相似文献   

14.
应用MTT比色法及ConA活化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了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结果发现DCM患者IL-6及IL-1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1)。提示:IL-6及IL-1功能紊乱参与了DCM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IL—6与胰岛功能及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β有IL-6基因表达,病毒和某些细胞因子可诱导或促进胰岛β细胞表达IL-6、IL-6对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DNA和胰岛素合成、胰胰岛糖代谢均有影响,认为IL-6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及糖尿病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田志刚  刘杰 《现代免疫学》1994,14(3):138-141
采用缺口平移技术对IL-6cDNA进行了生物素和同位素标记,证明两种标记的IL-6cDNA(30ng/ml)均可检出低至5pg的同源DNA,而模拟探针(500μg/ml)对高达100ng的同源序列无此反应。应用IL-6cDNA对富含IL-6mRNA的标本进行斑点杂交或Northern杂交,证明人参三醇皂甙促进了淋巴细胞IL-6基因表达(4倍),人胎脾单个核细胞、人胎脑细胞匀浆和胎胰岛细胞内均含有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IL-6和IL-8 mRNA在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BAL中表达IL-6和IL-8 mRNA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全部哮喘患者BAL细胞对IL-6和IL-8 mRNA探针杂交均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4/14和14/14)。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BAL中表达IL-6和IL-8 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P<0.01)。结论: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BAL细胞中IL-6和IL-8 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反应靶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对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l)的激活。方法:利用抗STATl和抗酪氨酸磷酸化STATl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IL—6可促进7TDl和TFl细胞生长,但在这两种细胞中对STATl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M1、R2和U937细胞在IL—6诱导下生长停止并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而IL—6在这3种细胞中均可激活STATl,且激活效应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结论:STATl的活化可能与抑制效应有关。我们的数据有助于解释为什么IL—6在不同效应靶细胞中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I L6 生物效应与胞内磷酸化蛋白和转录激活子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 A P A A P 方法检测细胞内 I L6 R m R N A 和蛋白的表达;采用 D N A 结合蛋白凝胶阻滞电泳分析 I L6 信号转导与 A P R F 活性的相关性;用免疫沉淀和 S D S P A G E 观察 I L6 信号转导中磷酸化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1) I L6 受体( I L6 R) m R N A 和蛋白表达阳性的人骨髓瘤细胞系( S K O007) 体外对 I L6 有增殖反应;(2) 胞内转录激活子活性与 I L6 诱导时间和剂量有相关性,抗gp130 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均可特异性抑制转录激活子活性;(3) I L6 诱导 S K O007细胞后,胞浆内出现一组相对分子质量为(130 、90 、54 、36) ×103 磷酸化蛋白,它们的磷酸化活性与转录激活子活性一样,也具有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结论 结果提示,转录激活子和这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参与 I L6 信号转导调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