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海滨  刘刚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3,18(14):835-836
最新研究证明 ,神经体液的激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RAS)系统、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以及内皮素、血管加压素等。其中RAS系统中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1 醛固酮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过度激活 ,神经激素水平 (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升高 ,并引起肾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持续升高 ,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RAS系统中 ,人们往往偏重前两者 ,而低估了醛固酮对心血管疾病的影…  相似文献   

3.
卡维地洛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新型β-受体阻滞剂国产卡维地洛(Carvedilol)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40例住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安慰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用等量安慰剂片。观察心率、血压、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级别、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Dd),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生化指标,并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E、PRA、AngⅡ水平均较正常安慰剂组明显升高(P<0.01),且心衰越重,升高越明显。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浆NE、PRA、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心衰恶化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亦较安慰剂组降低了76%(P=0.028),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级别均有明显改善,LVEF明显提高,LVDd缩小。结论卡维地洛能降低心衰患者血循环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在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 6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为 1个月~ 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  相似文献   

5.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密林  戚国庆  王震 《临床荟萃》2003,18(21):1256-1258
自从 195 4年醛固酮被发现 ,因其潴钠作用 ,醛固酮一直被认为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治疗的靶目标。螺内酯 (商品名 :安体舒通 )是几十年来广泛应用的醛固酮拮抗剂。因其拮抗醛固酮的增加钾、镁排泄的作用 ,常和排钾性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CHF。近些年来 ,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的一些重新认识 ,一些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标准疗法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治疗CHF的临床研究激起了人们对抗醛固酮治疗的新的兴趣。其中最有意义的是随机螺内酯评价研究 (therandomizedaldact…  相似文献   

6.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安体舒通为临床常用的利尿剂,既往用于中度以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可抑制钠水重吸收而消除水肿,减少循环血容量,减轻肺淤血,降低前负荷,而改善左室功能,且主张问歇使用,而不能持续抑制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而长期神经内分泌活性增高,可直接损害心肌和加剧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试验表明,使用足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醛固酮的抑制仅是暂时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普遍存在。针对这一因素,我科于1999年始,对于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无明显肾功能不全,无引起高钾血症危险的情况下,持续应用小剂量的安体舒通。单纯应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文会  孟立军 《临床荟萃》1998,13(13):611-6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由于细胞和分子心脏病学的发展,对 CHF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目前认为心脏从初始的心肌损害发展到终末的心力衰竭主要的机制是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即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血液动力学异常仅仅是心力衰竭的结果和表现,以往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治疗,不能改善CHF的预后.因而现代CHF的治疗不仅是纠正心泵功能.更应兼顾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阻断CHF的代偿(适应)阶段到失代偿(适应不良)阶段的发展,改善CHF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螺旋内酯是一种弱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有明显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情况下,利尿作用增强。现将我们1组采用大剂量螺旋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本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按NYHA标准。心功能Ⅲ~Ⅳ级。②入院前袢或噻嗪类利尿剂应用2周以上。③入院后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5~7天效果不满意。其中  相似文献   

11.
王淑君  刘桂华  吕俊 《临床医学》2011,31(11):43-44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CHF组)共75例(包括缺血性心肌病25例,非缺血性心肌病50例),以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脏病依据的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TnI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按cTnI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血量(CO)值的差异。结果 CHF组血清cTnI测定值及其增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分级越差,血清cTnI水平及其增高的检出率越高;LVEF值较低组(LVEF≤35%),血清cTnI水平较高;LVEF值与cTn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项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TnI是CHF患者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它对评价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等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4):334-335
随着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模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变化 ,从 6 0年代之前的心肾模式 (cardio renalmodel) ,到80年代心脏循环模式 (cardio circulatorymodel) ,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的药物如米利隆 ,虽然改善了不少心衰的临床症状 ,但均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 ,甚至可增加慢性心衰的病死率[1] 。 80~ 90年代 ,人们开始关注神经体液紊乱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慢性心衰时 ,循环中许多与心血管效应有关的神经体液均被激活 ,如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13.
周卫锦 《临床医学》2007,27(8):64-6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危重症,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我们通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8例应用观察,旨在探讨该药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44~78(58±11)岁,均为2001年1月至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肘静脉压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HF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估测心功能指导临床用药,给予不同程度的利尿、扩血管、强心、降低心肌耗氧等综合治疗 B组根据肘静脉压测定值评估心功能指导用药,同样给予上述疗法,但用药时机、剂量尤其在补液、利尿方面不同。结果:B组1周内静脉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A组,且短期治疗(1个月)后心功能改善程度B组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采用肘静脉压测定评估心功能,方法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补液、利尿方面彰显指导作用,对药物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也有相应、及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升  晁储璋 《临床荟萃》2001,16(7):329-331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历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列为禁忌。近年来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加剧心肌重构和促使心力衰竭恶化研究的深入 ,开始强调对神经内分泌的干预作用 [1 ]。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启示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的治疗也提到日程上来。现就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综述如下。1 作用机制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通过 :1.1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减少静息和活动时动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1.2 减…  相似文献   

16.
17.
一氧化氮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琳 《临床医学》2000,20(3):50-52
1980年Furchgott和Zawadyki首先发现了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发的血管扩张作用依赖于内皮的存在,并证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参与了血管的扩张。1986年Furchgott首先提出EDRF可能就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目前,大量试验已证明,NO作为EDRF的主要形式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且呈现多种生理功能,NO的生成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NO是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以L-精氨酸(L-arginine,L-Arg)为底物,在氧分子和一系列辅酶作用下生成。NO是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气体分子,它不带电荷,可以在膜性结构中自由扩散,它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具有很高活性,半衰期极短(2~6秒),在传递信息后,可很快变成NO。NOS按其活性及调控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患者最终要经历的阶段。治疗CHF的目的为纠正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9.
洋地黄应用于临床已200余年了,但至今仍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近些年来有关洋地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大系列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应重新评估洋地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