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摘要患者30岁,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后15d,腹胀10d,加重伴尿少2d于2006.7.13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收入院。既往月经欠规则,Lmp:2006-6-16。结婚5年,无避孕,G0P0A0。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本周期用HMG HCG促排卵。2006.6.28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2.
张亚君 《上海护理》2004,4(1):33-33
卯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指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引起的症候群,严重的OHSS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将我科2例重度OHSS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7月~2002年10月,共收OHSS患者2例,其中1例因促排卵治疗33 d,腹胀进行性加重18 d,尿少7 d,呼吸困  相似文献   

3.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由垂体功能衰竭导致的一类闭经,其表现为无排卵、闭经与不孕.应用促性腺激素(Gn)、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促使月经来潮、排卵与妊娠,在国内外已有报道,但促排卵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者较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红  胡海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301-1301
2004年3月~2005年9月,我们收治了6例因促排卵治疗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不孕患者,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因促排卵治疗并发OHSS的不孕患者。其中2例为超促排卵周期(COH)后已验证尿HCG阳性,4例系COH周期注射HCG后出现症状者。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实施IVF-ET后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112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重度OHSS患者112例,均为女性;年龄24~40岁,平均29.25岁.均使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度52例,重度60例.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分为:轻度OHSS出现下腹隐痛不适,食欲缺乏,有疲乏感,卵巢直径<5 cm,下腹有轻度压痛;中、重度OHSS者,腹部胀痛明显、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尿少、腹水、胸水、低血容量甚至休克、水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血凝异常甚至血栓形成、卵巢明显增大等.  相似文献   

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一种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引起的医源性疾病,总发生率为23%,表现为双侧卵巢增大、腹胀、恶心呕吐、胸腔积液、腹水,甚至血栓形成,重度患者存在一定生命危险。近年来,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由于大量使用促排卵药物,使OHS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院于2003年3月~2004年8月共收治5例重度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来曲唑(LE)的促排卵效果.方法:46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LE组(23例,口服LE)和尿促性腺激素(HMG)组(23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 ~ 7天每天口服LE 5.0 mg或HMG 75 IU肌注,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 10 mm卵泡个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个数,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水平,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LE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 (P = 0.00), LE组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P = 0.00),睾酮水平明显较高(P = 0.002),优势卵泡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2),OHSS发生率LE组低于HMG组(P = 0.054),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78).结论:对PCOS的不孕患者,用LE促排卵,可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8.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疾病 ,近来资料显示 ,不孕症约占已婚夫妻的8 %[1]。虽然生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宫腔内人工受精 (IUI)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IVF—ET)的应用广泛 ,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的应用为普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是药物促排卵治疗中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20 %[2]。引起OHSS的药物有 :枸橼酸克罗米芬 (CC)、绒毛膜促性腺素 (HCG)、绝经妇女尿促性腺激素 (HMG)、尿促卵泡成熟激素 (UFSH)和促性腺激素 (GnRH)等。它多见于年轻瘦弱妇女 (年龄<35岁 )、多囊卵巢…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护理     
972839基础体温在生殖内分泌中的应用/王晓洁刀天津护理一l卯6,4(4)一148一15197284()腹腔镜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术的护理/吴汉霞//中华护理杂志一1996,31(12)一704一705 严格遵照医嘱,准时准量应用促性腺激素(11MG);按腹腔镜术前护理。配子移植后,嘱患者仰卧3天。术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黄体酮。术后5周行阴道B超,若宫腔内有孕囊、胚芽及胎心搏动,即可确定临床妊娠。警惕卵华过度刺激综合征(01455)的发生。目前对OHSS尚无特效治疗,预防较为重要。应用HMG和HCG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腹胀等情况,并配合医生准确留取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因婚后1~+年不孕、多囊卵巢等病在外院于月经第5天绝经期尿促性素(HMG)治疗。75μ,肌肉注射,1次/日,共用7天。B超监测卵泡发育不良,改用150Iu.肌内注射,1次/日。共用9天,发现双侧卵巢均有多个卵泡生长,最大的直径达20mm,于月经第21天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Iu。用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胀、胸闷、恶心等症状且逐渐加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8岁,因"垂体微腺瘤、闭经泌乳综合征"致原发不孕4年,口服溴隐亭治疗后月经恢复,因有生育要求,于2007年7月到我院监测排卵示无优势卵泡,使用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MG/HCG)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真珍  胡玥玥  穆艳丽 《中国临床护理》2012,4(3):276-276,F0003
<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由于超促排卵后发生的医源性并发症。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OHSS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约占超促排卵者的20%,其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为0.3%~0.5%。我中心发生1例OHSS患者出现双下肢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钟燕桃 《山西临床医药》2009,(17):1798-1799
目的:探讨溴隐亭配合促排卵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伴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伴PCOS不孕患者31例,根据溴隐亭使用方案不同分为两组。Ⅰ组18例,溴隐亭从1.25~2.5mg/d开始,逐渐加量至5~7.5mg/d,使催乳素水平维持正常后逐渐减少溴隐亭用量(每日减少1.25mg),至溴隐亭维持至1.25~2.5mg,至少3周,然后于月经第5天加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于月经第9天B超检查若无优势卵泡生长则加用尿促性素(HMG)75u/d,至卵泡直径达20mm时,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Iu,HCG用药后第2天及第3天各指导同房。Ⅱ组13例,溴隐亭初始治疗剂量同Ⅰ组,并在开始溴隐亭治疗的同时进行促排卵治疗。用法也同Ⅰ组。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Ⅰ组HMG用量少,妊娠率高。结论:高催乳素血症伴PCOS不孕患者,先用溴隐亭正规治疗至催乳素正常3周后联合促排卵治疗,能减少促排卵药的使用时间及剂量,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促排卵晚期白细胞与基础白细胞的比值(LLC/BL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效果。方法将2015年5至8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促排卵并发生中-重度OHSS的69例患者作为OHSS组,按匹配标准选择同期在本中心行IVF促排卵且未发生OHSS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基础N/L、促排卵晚期N/L、LLC/BLC与OHSS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OHSS组及对照组均能发现促排卵晚期N/L(OHSS组2.47;对照组2.39)较基础N/L(OHSS组1.70;对照组1.94)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OHS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基础N/L(1.70与1.94)和促排卵晚期N/L(2.47与2.39)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而OHSS组的LLC/BLC(1.51)比对照组(1.37)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照组(1.37)、中度OHSS组(1.48)、重度OHSS组(1.56)的LLC/BLC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促排卵周期中N/L的显著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发生的过程。LLC/BLC可作为OHS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在IVF促排卵过程中,LLC/BLC越高,发生中-重度OHSS的可能性越大,OHSS的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种促排卵方案对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化选择促排卵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73例诊断为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共101周期纳入研究分为三组,分别予克罗米酚(CC组)、克罗米酚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组),以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三种方案促排卵。采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并联合尿促黄体生成素(LH)和Insler宫颈黏液评分以确定HCG注射时间,肌注HCG后30~40h指导同房,在确定排卵后3d开始肌注黄体酮支持。结果三组在年龄、不孕年限、窦卵泡数及基础内分泌方面无统计学差异。CC组的卵泡期[(16.32±1.73)d]显著长于CC+HMG组[(15.3±1.49)d]和HMG组[(13.85±1.19)d](P<0.05);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为(7.44±0.96)mm,少于CC+HMG组[(9.15±0.85)mm]和HMG组[(9.52±1.36)mm];排卵个数为(1.84±0.86)个,少于CC+HMG组[(2.06±0.75)个]和HMG组[(2.48±0.68)个]。三组妊娠率分别为12.9%、24.24%和26.92%,CC+HMG组和HMG组妊娠率显著高于CC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MG组周期取消率最高,达18.75%。CC组1例、CC+HMG组1例、HMG组2例发生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双胎2例,均发生于HMG组。结论对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采用CC+HMG方案促排卵治疗效果优于CC方案、与HMG方案无统计学差异,但周期取消率、OHSS及多胎发生风险低于HMG方案,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曲普瑞林在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供精人工授精助孕的不孕患者223例共255周期,当卵泡成熟时,根据不同的触发排卵方案分成两组:采用曲普瑞林触发排卵92周期为观察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触发排卵163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的周期排卵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触发排卵后24 h、48 h、72 h 周期排卵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比较两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供精人工授精促排卵治疗周期中短效 GnRH-a 能有效的触发排卵,尤其当优势卵泡数大于2个时,在获得与 HCG 相似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同时,能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风险,但应重视黄体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多囊卵巢IVF-ET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28例和B组(来曲唑组)28例。比较2组的促性腺激素(Gn)量、Gn时间、窦卵泡数、受精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性激素水平。结果 B组的Gn量小于A组,Gn时间短于A组,窦卵泡数、受精率及妊娠率均高于A组,OHSS发生率低于A组,不同时间的AMH水平均高于A组,HCG日B组血清LH高于A组,血清E_2低于A组,移植日B组血清P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在多囊卵巢IVF-ET患者中的效果较好,患者相关指标的表达状态也更好。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74-3275
<正>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开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OHSS是一种医源性疾病,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可出现胸腹水、呼吸循环、凝血功能障碍,尤其血栓形成可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行促排卵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0.04%[1],约67%发生在静脉系统,OHSS患者合并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4%[2~4]。且多发生在胚胎移植术后的2周内,平均10d。本研究通过对1例胚胎移植术后OHSS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以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所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非PCOS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者,分为发生OHSS及未发生OHSS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础指标及IVF周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相较于未发生OHSS者,发生OHSS的患者年龄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高、睾酮水平高、窦卵泡数目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目多、注射HCG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值高、取卵数目、MII期卵母细胞数目均多(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素(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促排卵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PCOS患者115例,分为HMG组(A组)、LE+HMG组(B组)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CC)+HMG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卵泡成熟天数、HMG用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E2水平及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率.[结果] 各组间卵泡成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MG用量最大,较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G日优势卵泡数、E2水平、OHSS率最低,较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最低,而LUFS发生率最高,较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COS促排卵中,LE联合HMG应用LUFS发生率低,单卵泡发育率高,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及多胎妊娠发生率,节约促排卵费用,是PCOS较理想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