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和杀菌活性的影响,以了解IL-10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麻醉后从眼球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在37℃水浴中作用2 h,然后加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置37℃水浴中15 min,溶血剂去除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IL-10浓度组PMN的吞噬率。小鼠麻醉后局部消毒,摘眼球,无菌方法取血。与不同浓度IL-10在37℃下作用2 h,然后加大肠埃希菌置37℃水浴1 h,同时设PMN杀菌0 min组、无IL-10的PMN杀菌对照组,各组样品作适当稀释后接种琼脂平板,最后观察各组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IL-10对杀菌力影响。结果: PMN的吞噬功能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减低(15.87 ±1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PMN的杀菌功能在IL-10浓度为0.1 ng/ml组降低(39.59 ±37.36)%,在IL-10浓度为1 ng/ml组则降低(42.28 ±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0对PMN的吞噬功能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对PMN的杀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牛初乳提取物乳珍对老年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Studies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neutrophil's phagocytosis and bactericidal function in three groups of rats (control,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suppl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lues of chemiluminescence (CL) among three groups. The values of peak CL and five minutes integrated CL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neutrophils of iron-deficient rats, accounting for only 41% and 32% of the control's values respectively. These sugges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NADPH oxidase was decreased, and the function of respiratory burst of neutrophils was impaired. The activity of myeloperoxidase in the iron-deficient neutrophil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cells. It constituted only 30% of the control's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bactericidal function of neutrophils was injured. One week after iron administration, the low values of the peak CL, the five minutes integrated CL and the activity of myeloperoxidase all went up apparently, but not reached the normal levels yet. The time the function of neutrophils in iron-deficient rats returned to normal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neutrophil maturation in bone marrow.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三组大鼠(对照组、缺铁组、补铁组)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三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5分钟积分面积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缺铁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1%及32%,示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吞噬伴随的“呼吸爆发”功能受损。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三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缺铁组为对照组的30%,示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障碍。补铁一周后,补铁组上述三项指标明显恢复,分别达正常组值的79%、76%及66%,与缺铁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尚未达正常水平。若按其每日平均恢复速率,推算出补铁后中性粒细胞吞噬伴随的“呼吸爆发”功能完全恢复约需11天,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完全恢复约需14天。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20例肺心病病人进行了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同时观察正常人红细胞对其吞噬功能的影响及与血气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明显低下,正常人红细胞可提高其吞噬率,但达不到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正常人、外伤病人、感染病人全血中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TL)的吞噬功能进行了测定,发现外伤病人、炎症病人血中NTL的吞噬率比正常人NTL的吞噬率明显降低(P<0.01),并且血中NTL的百分率与NTL的吞噬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L-2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新鲜健康成人外周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L-2(20,40,80,160 U/ml)孵育2 h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孵育5 min后,瑞特染色,观察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正常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38.71±2.37)%和0.35±0.032;加入IL-2 20,40,80,160 U/ml,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45.38±1.94)%和0.49±0.084,(51.12±2.06)%和0.61±0.054,(56.73±1.32)%和0.67±0.028,(59.46±1.72)%和0.71±0.039。结论IL-2能提高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增强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兔抗钙调素(CaM)或患者抗CaM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共育后,制备40~70nm超薄切片,用胶体金标记SPA处理,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见淋巴细胞结构完整,胞膜、胞浆、胞核内可见散在的金颗粒分布,与正常人或正常兔血清共育的淋巴细胞,同法处理未见金颗粒沉着。提示抗CaM可进人活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先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韦格尔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自 1989年Targan等[1] 报告了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来 ,深入研究发现它可作为UC的血清学标志 ,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抗原的研究较多 ,但确切抗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UC病人血清中ANCA的阳性率及对其可能的相关抗原进行检测 ,以探讨ANCA与UC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自 1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临床谱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ic an-tibody,ANCA)是一组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质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2年由 Davies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ndirect im munofluoroscence,IIF)首先在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1 ] 。 1985年 Vanderwonder发现在 Wegenger肉芽肿 (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患者血清中存在 ,并认为对 WG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且抗体滴度消长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以后的研究又发现 ,ANCA与其他血管炎 ,如显微镜下多动脉炎 (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 )、Churg- strauss…  相似文献   

13.
1982年Daries等在一组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发现了直接针对多形核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胞浆成份的自身抗体,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a anboay,ANCA)。1985年Vander Woude等发现了ANICA与Wegener肉芽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988年Falk和Jennene发现了与系统性血管炎和坏死性新月体形成型肾小球肾炎有关的另一种ANCA。1989年Fargan等发现了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ANCA。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4次国际ANCA会议。  相似文献   

14.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 :(1)在 4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有 12例 ANCA阳性 ;(2 ) 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3)在 ANCA阳性患者的肾小球内大多有新月体形成 ,血管病变及间质炎症 ;(4)ANCA阳性患者血中 TNF均高于正常值 ,在肾小球内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现粘附因子 VCAM- 1沉积。结论 :一些肾小球肾炎实际上就是血管炎的一类 ,无论是病理变化 ,还是发病机理都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是一种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在临床上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系统性血管炎等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自身免疫疾病,肾小球肾炎,炎性肠病等均有临床意义。经过不断的研究ANCA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分布及特征,探讨AN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在诊疗中对病情做出更加精准判断,并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ANCA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ANCA阳性患者247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06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阳性141例,患者60岁以上ANCA阳性率均有所增高(P<0.05)。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占比最高,达143例(57.89%),除常见的呼吸系统(17.41%)及肾脏(21.86%)受累外,有15例患者(6.07%)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其他疾病以pANCA阳性为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SSc)等疾病中均有分布。pANCA阳性SLE患者中81.8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制血抗原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结果 ANCA在血管炎组的检出率(37%)明显高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组(4.5%),而85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韦格氏肉芽肿活动期检出率(6/6)高于非活动期(2/6)。结论 ANCA可作为鉴定血管炎类疾病的特异笥诊断指标,对韦格氏肉芽肿的诊断及判断活动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法检测 2 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 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 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 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 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 (A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 ANCA与其它对照组 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 .0 0 5)。 UC组 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 A值 2 s以上病例达 80 % ,诊断特异性达 89%。结论 :UC血清中存在有诊断价值的 ANCA,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可作为血清 ANCA检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1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其他肝功能异常患者1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CA及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1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7.6%。16例ANCA阳性患者中AIH11例,PSC3例,慢性乙型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41例AIH中,11例ANCA阳性(11/41,26.8%),同时伴有ANA阳性,核型以均质型为主(8/11,72.7%);30例ANCA阴性者中,25例ANA阳性,核型多样化,均质型仅占20.0%(6/30)。结论本研究中AIH中的ANCA阳性率仅为26.8%,以高滴度为主;ANCA阳性AIH患者ANA均阳性,其核型以均质型为主,且未观察到特殊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性粗细胞吞噬功能状态以及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用酵母菌吞噬法对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20例健康者进行了中性粒细胞吞噬率的测定。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下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吞噬率下降的程度增大,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非特异性免疫状态关系密切。制定包括捉高患者免疫功能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