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能够快速减轻患儿咳嗽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吴群 《医学信息》2009,22(6):946-947
目的评价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舒利迭(SFC)治疗,对照组采用必可酮(BDP)。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EF差值比较P〈0.05;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改善比较P〈0.05。结论舒利迭总体疗效与必可酮相当,但在PEP改善与日间咳嗽症状改善方面舒利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单用于治疗5~14岁轻度持续哮喘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安慰剂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首诊诊断为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采集患儿基线数据,经过2周安慰剂洗脱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睡前咀嚼口服孟鲁司特钠或安慰剂5 mg.d-1,疗程均为12周。在入组后4、8和12周记录哮喘日记卡内容: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β2受体激动剂使用频率、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因哮喘急性发作而需急诊或住院治疗的次数等;于治疗后12周检测肺功能指标:FEV 1%预计值、FEF 25%~75%。结果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安慰剂组纳入42例,孟鲁司特钠组纳入89例,至观察终点安慰剂组35例,孟鲁司特钠组77例进入分析。与安慰剂组相比,孟鲁司特钠组的PEF明显改善(P〈0.05);每周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平均评分、每月因哮喘发作而需急诊或住院就诊率和每周平均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孟鲁司特钠组FEV 1%、FEF 25%~75%较安慰剂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孟鲁司特钠单独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4.
李波 《医学信息》2018,(2):130-132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使用抗生素加口服丙卡特罗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尹静华 《医学信息》2018,(9):138-139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小儿哮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肺部哮鸣音、憋喘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Cmax、FEV1、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韦春峥  莫彬  莫善圆  黄涛 《医学信息》2019,(20):142-14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为(6.59±2.21)分,高于观察组的(4.92±1.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为(4.20±1.37)分,高于观察组的(3.5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109.48±26.37)ng/L,高于观察组的(93.79±23.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为(351.39±46.37)ng/L,高于观察组的(313.50±37.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临床症状及炎性反应指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甘瀛 《医学信息》2019,(12):150-151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3.34±1.01)L vs(2.17±0.62)L、(4.23±1.31)L vs(3.19±1.05)L、(78.96±3.25)% vs(66.3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明显,促进相关症状消退,改善肺功能,快速稳定病情,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对dxJL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效果。方法54例2-5岁患儿随机分为LTRA组(27例)和ICS组(27例)。LTRA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4mg,睡前服用1次;ICS组患儿规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400μg,采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药物治疗3个月后继续随访观察15个月。结果LTRA组与ICS组比较.控制症状所需的平均天数为(8.31±3.69)d和(7.20±2.78)d;症状缓解率为92.6%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的18个月LTRA组复发率(36.0%)显著高于ICM组(15.4%)。转化为典型哮喘者。LTRA组7例(28.0%),ICS组2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LTRA控制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ICS相当。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接受LTRA治疗的患儿远期复发率或者转化为典型哮喘的比率高于ICS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夜间激醒、腿动、呼吸事件特点。方法:对63例成人原发性癫痫患者(病例组)及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夜间多项睡眠图(PS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入睡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维持率、睡眠效率、浅睡期比例、深睡期比例、REM期比例和清醒期比例、分别为(87.64±27.94)minVS(150.33±82.26)min(P〈0.05)、(13.11±5.23)minVS(17.34±19.26)min(P〉0.05)、(0.58±0.09)VS(0.70±0.50)(P〈0.05)、(0.22±0.07)VS(0.16±0.35)(P〈0.05)、(0.20±0.05)VS(0.14±0.38)(P〈0.05)、(0.08±0.07)VS(0.17±0.90)(P〈0.05)、(0.91±0.07)VS(0.89±0.07)(P〈0.05)和(0.96±0.03)VS(0.81±0.16)(P〈0.05)。两组夜间激醒指数、在NREM期激醒指数、孤立性腿动指数、在REM期及NREM期孤立性腿动指数、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夜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较差和睡眠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活菌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SAP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8d。两组均记录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并发感染情况等。结果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8天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谷氨酰胺(GLn)的水平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淀粉酶(AMYL)、尿素氮(Urea)第8天的水平均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8天WBC、AMYL、Urea的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Hb、GLn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肠内营养可有效减少SAP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可进一步促进胃肠黏膜和功能的恢复,是对现有治疗SAP措施的一项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培林腔内注射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抽净积液后腔内注射沙培林混合液,3h后抽净药液,再用绷带加压包扎积液创面;对照组仅以50%葡萄糖腔内注射,其余步骤相同。观察两组皮下积液改善的效果以及发热和局部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积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45±36.22ml vs 172.41±45.37ml,P0.05);第一次治疗后和第二次治疗后,观察组积液量均少于对照组(55.43±36.29ml vs 132.31±41.65ml,18.39±15.47ml vs 69.42±38.75ml;P0.05),积液完全消失时间(3.22±0.64天vs11.84±1.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率均为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皮肤坏死事件。结论:局部腔内注射沙培林可很快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喂养SD大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6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3)和辛伐他汀干预组(n=13),正常SD大鼠(n=10)作为对照组.辛伐他汀干预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肌酸激酶水平;光镜观察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骼肌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骨骼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2.04±2.04) mmol/L、(11.23±2.61) mmol/L比(5.92± 1.28) mmol/L,均P<0.05],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糖尿病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对照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照组>辛伐他汀干预组>糖尿病组(均P<0.05).3组肌酸激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骨骼肌肌膜完整、清晰,肌纤维排列紧密;糖尿病组大鼠部分肌纤维萎缩、变性、水肿,肌纤维断裂,肌丝走行紊乱,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减轻.糖尿病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54倍[0.318±0.037比0.206±0.024,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0.256±0.035,是糖尿病组的80.50% (P< 0.05).糖尿病组TLR4 mRNA水平是对照组的1.62倍[0.625±0.074比0.385±0.088,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TLR4 mRNA水平0.501±0.105,是糖尿病组的80.16%(P< 0.05).结论 糖尿病性骨骼肌病变与TLR4高表达相关,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骨骼肌TLR4的表达从而减轻骨骼肌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组(研究组)33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对照组)32例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4~6 mg/d),同时给予氯硝西泮口服(2~4 m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肌肉注射(10~20 mg/d),疗程7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0,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27,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P<0.01);对照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39,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44,P<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PANSS总分(t=0.63,P>0.05)和PANSS-EC评分(t=1.62,P>0.0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s)TIMP-1在皮肤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取3-6个月、6-12个月皮肤增生性瘢痕,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ELISA方法测定其MMP2、MMP9以及TIMP-1的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以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它们在不同时段瘢痕组织中变化的意义。结果(1)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高(110.70±5.23ng/ml VS 54.59±3.01,P〈0.01;77.23±7.10ng/ml VS 54.59±3.01,P〈0.01),而3-6月瘢痕组织的MMP2较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亦有显著增高(110.70±5.23 VS 77.23±7.10,P〈0.01);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9之间(3.85±0.88 VS 3.61±0.43,P〉0.05)以及它们与正常皮肤组织的MMP9相比(3.85±0.88 VS 4.13±0.33,P〉0.05;3.61±0.43 VS 4.13±0.33,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2)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TIMP-1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有显著增高(4.74±0.35 VS 3.01±0.11,P〈0.01;5.12±0.34 VS 3.01±0.11,P〈0.01),6-12月瘢痕组织较3-6月瘢痕组织的TIMP-1有显著增高(5.12±0.34 VS 4.74±0.35,P〈0.05);(3)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与TIMP-1的比值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均有显著增高(23.38±1.01 VS 18.15±0.58,P〈0.01;15.10±1.45 VS 18.15±0.58,P〈0.01),3-6月瘢痕组织较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与TIMP-1的比值有显著降低(23.38±1.01 VS 15.10±1.45,P〈0.01)。结论MMPs以及TIMPs参与了皮肤瘢痕的增生过程,MMP2、TIMP-1含量及其比值可作为瘢痕生长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促宫颈成熟的撤药时间。方法选择于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使用地诺前列酮栓进行引产的产妇46例。其中观察组20例,药物的撤药时机为宫颈评分达6分;对照组26例,撤药时机为临产。记录两组产妇的药物平均放置时间、总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胎监异常和羊水粪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药物放置时间为(7.30±2.39)h,对照组为(9.85±5.7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为(11.1±6.4)h,对照组为(9.1±5.3)h,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产程缩短,对照组出现5例急产,而观察组无急产发生;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0.0%,剖宫产分娩率为20.0%,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69.2%,剖宫产分娩率为30.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羊水和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的撤药时机定义为宫颈评分达到6分相对于临产容易掌握,能减少急产的发生机会从而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13.)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0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B,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13,浓度为(110.87±22.64)ng/L和(15.08±3.2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4.75)ng/L和(7.17±1.86)μ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26.70)、(118.04±20.75)、(134.65±25.73)ng/L(F=15.689,P〈0.0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μg/L(F=12.438,P〈0.05);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血清VEGF与TGF-13,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检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经静脉心肌超声造影(IMCE)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7~10d,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随机分成骨髓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IMCE,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增大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及A与β之积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移植组LVEF由术前的(37.26±4.21)1月后上升到(54.42±5.26)(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8.86±4.63对40.28±4.56)(P〉0.05)。LVDd移植组术后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50.23±3.42对52.48±3.26)(P〉0.05);而对照组(50.96±2.68对64.31±3.28)(P〈0.05)心脏有扩大趋势。IMCE示手术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及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A.β(dB/s)移植组由术前的2.37±0.16(dB/s)增加到术后的15.60±0.24(dB/s);较对照组(2.06±0.12至7.98±0.23)增加更为明显(P〈0.05),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术后梗死相关节段心肌血流灌注速度和灌注量均有增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增加更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改善梗死区心肌微循环,明显增加心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室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5.93±0.79)d比(7.57±0.72)d,(7.10±0.91)d比(10.83±1.08)d,(9.15±3.26)d比(11.52±3.95)d,均P〈O.05]。治疗组显效41例(97.6%),有效1例(2.4%);对照组显效35例(83.3%),有效7例(16.7%)。结论小剂量肝素辅佐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非糖尿病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52例,在常规治疗上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ROS)口服。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A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1.49±0.59mg/L vs 1.21±0.66mg/L,P〉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44±0.51 vs 1.32±0.5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4.56±0.51vs -4.44±0.57,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前后比较,脂联素水平升高(0.89±0.73mg/L vs 2.52±1.37mg/L,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1.50±0.45 vs 0.99±0.3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4.61±0.45 vs -4.10±0.4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糖尿病MS患者经口服ROS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