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化疗效果不佳.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新手段.目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道的靶向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近期有关HER2、EGFR、VEGF、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RAD001 (everolimus)等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报道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Liu YP  Xu L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2):81-83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EGFR治疗的策略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胞外配体结合区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和尼妥珠单抗;另一类是胞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等.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EGFR小分子抑制剂埃罗替尼(erlotinib)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可逆性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阻断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生长.埃罗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良好作用,在神经胶质瘤及其他EGFR异常表达的肿瘤中尚未显示显著疗效.埃罗替尼和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埃罗替尼和其他靶向制剂或化疗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能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获益于厄洛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子标记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在多数国家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高死亡率与首诊已属晚期和对目前治疗策略的抵抗密不可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广泛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抑制剂例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吉非替尼(gefitinib)可以结合到ATP结合部位,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R-1)活性对不同结肠癌细胞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方法:选择对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敏感性不同的结肠癌细胞,给予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荆AGl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IGFR-1β及其下游信号蛋白AKT、MAPK表达和活性,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AKT、MAPK活性被抑制,P<0.05,而不论是否与AG1024联合;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作用下AKT、MAPK活性均抑制不明显,而联合作用则其活性显著被抑制,P<0.05;HCT116细胞在AG1024作用下AKT、MAPK活性被抑制,P<0.05,而不论是否与吉非替尼联合.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见于吉非替尼作用下的LOVO细胞、吉非替尼联合AG1024作用下的HT29细胞以及AG1024作用下的HCT116细胞(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AG1024可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生长抑制作用的耐受.  相似文献   

6.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由四个受体成员构成:HER1(亦称c-erbB1,EGFR)、HER2(亦称c-erbB2,neu)、HER3(c-erbB3)及HER4(c-erbB4).EGFR是一分子量为170 kD的跨膜糖蛋白,有配体依赖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在多种肿瘤中都有过表达,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鳞癌EGFR表达率为85%,腺癌和大细胞癌为65%,而小细胞肺癌罕见EGFR表达.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增长迅速,容易发生转移,复发率高,因此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分子靶点.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有两种方法:(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EGFR胞内部分的磷酸化酶位点结合,阻止磷酸化酶的活化.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开发,以吉非替尼和Erlotinib为代表.(2)单克隆抗体与HER的胞外区结合从而阻断其活化.以HER2特异性的Herceptin及HER1/EGFR特异性单抗Cetuximab(C-225)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FR-1β之间以及受体与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MAPK的结合。以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于3种结肠癌细胞(LoVo,HT29,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不出现与EGFR结合的IGFR-1β条带,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可见该条带,而HCT116细胞(吉非替尼耐受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可见条带。LoVo细胞的吉非替尼作用组、HT29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以及HCT116细胞的AG1024作用组EGFR结合的AKT、MAPK显著减少(P<0.05)。LoVo细胞在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G1024单独组的增殖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吉非替尼单独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HT29细胞在单独应用吉非替尼或AG1024时增殖率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HCT116细胞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增殖率无明显降低,但在AG1024作用下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AG1024单独作用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耐受吉非替尼作用可能或者部分可能与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激活IGFR-1β信号通路有关,抑制IGFR-1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化疗效果不佳。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新手段。目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道的靶向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近期有关HER2、EGFR、VEGF、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RAD001(everolimus)等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报道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9.
西妥昔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W  Guo RP  Li JQ  Xu L  Shi M  Zhang YQ 《癌症》2008,27(4):386-392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研究报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常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高表达,并常与肝癌侵袭、转移、放化疗抗性等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现已证实EGFR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和厄洛替尼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本研究探讨联合两种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的体外作用,及两者是否具有协同性。方法:选用浓度递增的西妥昔单抗(5~500mg/mL)和厄洛替尼(2.5~25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观察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联用时的两药协同系数(combinationindex,CI),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HepG2和Bel-7402细胞EGFR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酶的表达。结果:单药西妥昔单抗和厄洛替尼对HepG2和Bel-7402细胞的作用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药单独作用72h后,对HepG2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3.1±1.9)%和(83.4±1.3)%,对Bel-7402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5.1±2.6)%和(73.9±1.2)%;两药联用72h对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1.1±1.0)%和(84.6±1.1)%。不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在各时间点的CI均小于1,提示二者联合作用有较好的协同性。免疫蛋白印迹检测亦显示,两药联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中活化的EGFR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酶的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和厄洛替尼在体外对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增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作用可能与进一步下调了活化的EGFR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在肺癌的临床应用中颇为广泛.鉴于这两种药物均针对EGFR分子靶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就上述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对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单独或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SPC-A-1后,用碘化丙啶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种药物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p-Akt)、磷酸化EGFR(phosphorylated EGFR,p-EGFR)和磷酸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MAPK)]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吉非替尼或西妥昔单抗单独作用后,A549和SPC-A-1细胞均明显凋亡,同时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Western印迹法检测p-Akt、p-EGFR和p-MAPK蛋白表达量均较不用药对照组下降.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作用后,肺腺癌细胞的凋亡、增殖以及在EGFR分子层次表现出较单一用药更为显著的作用.结论: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两种药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