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的感染情况。方法 Mp检测采用培养法 ,Cp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对 2 0 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检测 ,并以同期体检的 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从感染率、感染年龄、感染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Mp、Cp单项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岁组Mp、Mp +Cp及总感染显著高于≤ 3岁组 (P <0 .0 5 ,P <0 .0 1) ,Cp感染率和各病原感染部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者有相当高的Mp和Cp感染率 ,Mp感染和Mp +Cp混合感染以 >3岁儿童为主 ,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下呼吸道感染MP的患者126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CRP、PCT、IL-6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建惠 《浙江医学》2004,26(7):529-530
为进一步了解小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感染情况,我们采用ELISA法对389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血清CP-IgM抗体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及CP-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调查宁德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就诊的294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1.3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月份是本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期,2月份感染率最低.<1岁组阳性率为20.29%,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滴度1:40~1:80比例最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宁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深圳博卡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69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抗MP-IgM阳性150例,检出率为21.74%。<3岁、3~6岁和6~14岁3个年龄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14%(60/350),30.67%(46/150)和23.15%(44/190)。查阅4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史,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有110例,抗MP-IgM阳性82例,阳性率为74.55%;而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有304例,其中抗MP-IgM阳性仅30例,阳性率为5.1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ELISA法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速、敏感高度、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纯真  卜景芝 《中国病案》2007,8(4):F0003-F0004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对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从感染性别、年龄、季节、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3岁组高于>3岁组。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肺炎支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衣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以肺炎为主。结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以≤3岁婴幼儿为主,以夏秋季感染为主,以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目前已被列为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自轻型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尚能引起其他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肾炎等。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70例作血清抗MP-IgM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NO、SOD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刚  杨军  张晔 《新疆医学》2003,33(2):17-18
目的:探索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测试盒,按其提供的方法对66例肺炎支原体患者血清NO、SOD进行检测,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N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结论:NO、SOD在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引起机制损伤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成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1目的 探讨快速定量 CRP测定对鉴别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 )的病因的意义。 2方法 将 2 63例上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用 Quick-Read CRP分析仪测定 CRP和血象 ,CRP≥ 10 m g/ L给予抗生素治疗 ,CRP<10 mg/ L给予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只查血象 ,WBC≥ 10× 10 9/ L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WBC<10× 10 9/ L者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各组 3 d后体温降至正常例数。 3结果  3 d退热例数分别为 :观察组 12 2例 (76.3 % ) ,对照组 5 0例 (48.5 % ) ,P<0 .0 0 1。两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病例 3 d退热例数分别为 :观察组 40例 (76.9% ) ,对照组 2 1例 (43 .7% ) ,P<0 .0 1。两组应用抗病毒治疗 3 d退热例数分别为 :观察组 80例 (74.1% ) ,对照组 3 9/ 5 5例 (70 .9% ) ,P>0 .0 5。 4结论 根据 CRP≥ 10 mg/ L 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 ,高于根据血象升高应用抗生素的有效率 ,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初期血象可以略有升高 ,造成临床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有关 ,快速定量 CRP测定是判断上感病原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春 《海南医学》2008,19(6):126-12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支原体呼吸道感染、3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血清CRP测定。结果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感染CRP测定结果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感染血清CRP结果明显比细菌感染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CRP结果稍高,但没有细菌性感染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对体内CRP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98例,按照随机字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99例及对照组(头孢拉定+利巴韦林)99例,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对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红肿消失及血象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RP、PCR及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P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0%及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可明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CPR水平,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液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的末梢血铜(Cu)、锌(Zn)、钙(Ca)、镁(M.g)及铁(Fe)水平,并比较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不同严重程度感染患儿的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液Cu、Cu/Zn均高于对照组,Zn、Ca及Fe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度感染患儿的变化大于中度及轻度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血液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各微量元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变化较明显,且不同严重程度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痰细菌学检查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分泌物痰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对及时早期明确诊断及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素意义重大。为获取合格的痰标本和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依据,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2 8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检测,了解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2 846例患儿病原体检测阳性1 161例(40.8%),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原体分别是肺炎支原体[470例(16.5%)]、流感病毒A[252例(8.9%)]及呼吸道合胞病毒[117例(4.1%)],并有79例混合感染(2.8%).随年龄增加病原体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0.724,P=0.000 1).婴幼儿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11.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5.2%~25.4%).冬季病原体感染检出率最高(57.7%),夏季最低(22.5%).结论 亳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婴幼儿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A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秋冬季高发应注意加强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7.
徐敏  胡岗  刘晓  梁宗安 《西部医学》2019,31(3):416-421
【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就诊收治的198例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给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单一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抗菌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PCT、CRP、WBC、IL 6、CD8+、CD4+/CD8+、CD3+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145,P=0013);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WBC、IL 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4+/CD8+、CD3+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4475,P=003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21,P=0516)。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抗菌作用显著,可有效地抑制其血清PCT、CRP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8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多重PCR扩增结合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检测hMPV的F基因,阳性病例同时用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MPV的核蛋白基因、N基因和L基因,并分析hMPV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多重PCR扩增结合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检测出hMPV 2例,其阳性率为2.5%(2/80),并经单RT—PCR证实。其他常见呼吸道RNA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8例,副流感病毒(PIV)6例,鼻病毒(RhV)3例,柯萨奇及埃可病毒(CVEV)3例,流感病毒A(IFVA)4例。2例hMPV阳性患者临床过程一般。结论深圳地区儿童下呼吸道中存在有人类偏肺病毒的感染,临床上无明显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丘芸  罗丽娜  林伟雄 《吉林医学》2010,(35):6461-6462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82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和常规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并分析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分类(NEU),同时测定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早期CRP、WBC、NEU联合监测有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的大类,并提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对及时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G亚类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IgG亚类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中的变化。方法:利用免疫扩散法检测4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G及亚类,与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G、IgG1与对照组无差异,IgG2、IgG3、IgG4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42例IgG亚类缺陷20例,占47.62%(20/42),结论:IgG、IgG4为主。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IgG亚类缺陷,IgG亚类比总IgG更能反映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