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预防性光凝术疗效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预防性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532rm激光对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行周边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随访6m~42m,无医源性并发症和视网膜脱离形成,术前后周边视功能无显著性改变,有效形成赤道区PVD.结论 限定的赤道区预防性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高危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状态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 90°视网膜光敏感度 ,为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Octopus 10 1中的低视力程序 (L VP) ,对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 90°视网膜光敏感度进行定性定量观察 ,分别对四象限进行对比。结果 高度近视眼颞上、鼻上、鼻下、颞下象限平均光敏感度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0 ) ,与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高危眼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度近视眼与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同样在发生视网膜脱离之前已经存在明显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严重损害 ,与正常人群有着明显的功能和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
倍频Nd:YAG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近视眼视网膜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翔 《临床眼科杂志》2003,11(2):122-123
目的 观察对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方法 散瞳检查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42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随访9—12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视网膜周边变性和/或裂孔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 方法 散瞳检查高度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206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 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接受LASIK手术后,随访一年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矫正视力没有变化。 结论 视网膜变性激光预防性光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至少在角膜屈光手术后近期观察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35-136)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7例586只眼,平均随访35.6月(8~12月),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0.68 mm(26.11~35.17 mm).结果 15只眼(2.56%)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前39只眼(6.65%),术后64只眼(10.92%)行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期间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手术会增加高度近视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术后预防性光凝对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变性和裂孔区光凝对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若屈光间质透明可行眼底检查及治疗,则纳入本研究,对高危眼变性区或裂孔区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每6~12个月随访1次,每次详细记录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40例(63只眼)进行了预防性光凝,所有患眼均发生了玻璃体后脱离,其中完全性后脱离28例(39只眼)。31例(46只眼)进行了随访,其中27例(42只眼)痊愈,4例(4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最佳矫正视力( BCVA )<0.05者7只眼,0.05≤BCVA<0.3者13只眼,0.3≤BCVA<0.6者20只眼,0.6≤BCVA<0.8者4只眼,BCVA>0.8者2只眼。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进展和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但光凝区病变进展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发展是预防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与近视视网膜脱离眼(RD)的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分布特点—90°视网膜光敏感度,为预防性治疗视网膜脱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ctopus101中的周边低视力程序(LVP),对高度近视360例的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9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四象限光敏感度、四象限视野绝对暗点、平均视野绝对暗点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分别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161例、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眼118例、正常眼108例、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41例及其对侧眼54例进行对比分析,共计842例。结果:高度近视眼平均光敏感度(21.3±5.4)dB,视力0.56±0.37;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20.4±5.2)dB,视力0.55±0.40;正常对照眼(27.6±3.6)dB,视力1.00±0.00;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4.1±5.7)dB,视力0.19±0.26;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5.6±5.7)dB,视力0.27±0.32;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23.3±4.9)dB,视力0.87±0.27。视力和平均光敏感度在高近组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与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眼视野平均绝对暗点(9.3±8.7)个,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10.5±8.2)个,正常对照眼(4.6±4.5)个,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9.8±11.0)个,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7.5±12.0)个,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7.2±6.0)个。平均视野绝对暗点在高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和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与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眼已经存在明显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严重损害,与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在发生视网膜脱离之前相似;高度近视眼和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复位后,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仍会降低,且中心视力仍呈不可逆降低;与正常人群、中低度近视有着明显的功能和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于LASIK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拟行LASIK手术的38例(44眼)近视眼合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年龄19~42岁,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2.00~-12.75D.结果 38例眼底光凝治疗后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地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对侧眼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有干性裂孔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常规行散瞳三面镜或间接眼底镜检查,对明确有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等)或伴有干性裂孔的192例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接受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192例患者对侧眼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变性区或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光凝术后随访6~18mo,所有患者均无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对眼底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有干性裂孔的患者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方法: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101例138眼,合并局限性浅脱离8眼,予以预防性激光治疗,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氪激光对预防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有显著疗效。随访2年,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且中心矫正视力同术前,结论:对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应尽早进行 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病情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4例(496只眼)LASIK术前高度近视患者行散瞳眼底检查并作详细眼底检查记录。结果 496只眼中11只眼有干性视网膜裂孔(占2.2%),9只眼有玻璃体牵引,4只眼伴视网膜脱离,14只眼有严重视网膜变性。11只眼干性视网膜裂孔和2只眼视网膜浅脱离行氩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硅压术。结论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常规散瞳检查眼底对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172只眼(16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 17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只眼在气液交换过程中出现脉络膜大出血而作硅油填充术。17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 (2 0眼 )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化碳 (C3 F8)充填及眼内光凝 (或巩膜外冷凝 )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2 0月 (平均 10 6月 ) ,2 0例 (2 0眼 )视网膜完全复位 ,术后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 ,6例术后并发晶状体浑浊 ,半月后自行变为透明。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放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和激光治疗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丽  邓世靖 《眼科》2001,10(2):79-8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随访。硅油取出时间平均7个月。术后均作1年以上随访(平均18个月)。结果: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23只眼(92%),术后视力在0.1以上16只眼(66%)。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有利于脱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分析黄斑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7只眼选用单纯气液交换,环扎加压,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手术方法,部分病例予以激光辅助治疗。结果:患眼视网膜总复位率达86%(49/57),一次手术复位38只眼(占67%)。视力提高36只眼(占63%),未变10只眼,下降3只眼,激光治疗眼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严重PVR、术前病程长、高度近视、后极部裂孔、并发脉络膜脱离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封闭裂孔,预防膜增殖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对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按病历序号进行登记随访,排除随访条件不良的病例,随访时间为27~3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1%(1/90),老年性白内障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0/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使用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轻、眼轴长及继之而施行的后囊膜切开术。避免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以及术前、术后的眼底检查与治疗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梁丹  陈家祺 《眼科学报》1997,13(2):90-92
目的:探讨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按病历序号进行登记随访,排除随访条件不良的病例,随访时间为27~3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1%(1/90),老年性白内障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0/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使用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P<0.005)。结论: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轻、眼轴长及继之而施行的后囊膜切开术。避免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以及术前、术后的眼底检查与治疗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眼科学报1997;13:9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