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结直肠息肉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小儿结直肠息肉不少见,国外统计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1%。大多数息肉是无症状的,单发幼年性息肉仅有2%有临床症状,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与息肉的定位及数目有关。为进一步了解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我们对近10年来电子结肠镜发现的结直肠息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息肉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结直肠息肉检查方法有多种,但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腺瘤的检出率。结肠镜下不但可以评估息肉大小,进行内镜分型诊断,而且更能在内镜下将息肉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成为结直肠息肉早期治疗的首选技术。该文就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分型诊断评估其浸润深度和内镜下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及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 我院内窥镜室2006年1月至12月结肠镜检查2055例,对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74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之间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多发息肉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息肉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最多;多发息肉、管状腺瘤病例中息肉恶变率高.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多发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恶变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患者脂代谢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10月在作者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258例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直肠息肉良恶性情况分为良性息肉组(n=171)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n=87)。根据病理诊断类型将良性息肉组分为非腺瘤性息肉组(n=89)和腺瘤性息肉组(n=82)。根据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组(n=76)和左半结肠+直肠组(n=182)。根据结直肠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息肉组(n=155)和多发息肉组(n=103)。分析影响中老年男性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部位、息肉数量结直肠息肉患者脂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4, 95%CI:1.030~1.098,P<0.00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OR=1.182, 95%CI:1.042~1.340,P=0.009)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OR=1.261, 95%CI:1.028~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VD的差异。结果 结直肠癌中LVD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6.7±1.3)个vs(3.5±1.1)个,P<0.001]。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中LVD低于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2.1±0.7)个vs(3.6±0.7)个,(4.1±1.1)个,P<0.05]。直径≥10 mm的息肉中LVD高于直径<10 mm的息肉[(3.6±1.1)个vs(2.7±1.0)个,P<0.05]。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中LVD显著高于不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4.0±1.0)个vs(3.0±1.0)个,P<0.001]。而LVD在不同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D有可能作为反映结直肠息肉预后的重要指标,为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随访间隔与结直肠癌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代亮  王子卫 《医学综述》2012,18(10):1584-1586
结直肠癌遵循着"息肉—腺瘤—癌"的顺序演变发展过程,早期治疗结直肠息肉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目前,腹腔镜、结肠镜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对某些特殊息肉,单行结肠镜或腹腔镜手术均困难,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应用,为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同源修复基因家族成员BRCA1、BRCA2在结直肠息肉和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7例正常结直肠粘膜、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33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 BRCA1、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BRCA1、BRCA2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中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Ducks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BRCA1、BRCA2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结直肠病变组织中的BRCA1蛋白、BRCA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共计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实验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结直肠息肉进行息肉切除,评价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两年内随访中,实验组发现结直肠癌3例,而对照组60例中,26例发生结直肠癌,阳性率为43.3%。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息肉电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变。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8):595-599
目的探究无症状人群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因素,以便为无症状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某医院行肠镜筛查的61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连续变量分析息肉组和无息肉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独立的风险因素。结果 614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结直肠息肉组219例,检出率为35.68%。息肉组与无息肉组之间比较,经单因素连续变量分析得出年龄、体重指数(BMI)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相关(P<0.001),男性、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P<0.05或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BMI、 HP阳性为结直肠息肉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息肉检出率越高。年龄、BMI、HP阳性是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禹蓉  董卫国  田山  王婷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790-1794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约90%的CRC由息肉演变而来。传统观念认为,CRC的发生、发展大多是通过“腺瘤-癌”序列,但研究发现,锯齿状息肉中也形成了形态和基因不同的亚类,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CRC有密切联系,15%~30%的CRC是通过“锯齿状息肉-癌”途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结直肠腺瘤、锯齿状息肉以及炎症后息肉的临床特点,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癌变进展中的发生率以及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监测时间表,更好地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监测和癌前病变的早筛、早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检出的7976例胃肠息肉患者,按年龄≤30岁、31~49岁及≥50岁分为青少年组、壮年组及中老年组3组。比较分析患者的胃肠息肉检出率、性别、息肉的数目、位置、直径和病理类型及肠道准备评分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胃息肉的检出率为12.22%,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41.85%,均以中老年组最高(P<0.05);肠道准备充分者的息肉检出率高于肠道准备不充分者(P<0.05);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单发胃息肉发生率高于单发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多部位发生率和息肉直径≥1.0cm的检出率均高于胃息肉(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以男性较为显著,尤其是中老年组男性(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总体高于胃息肉,两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胃息肉多见于女性,以单发非肿瘤性息肉为主;结直肠息肉多见于男性,以多发腺瘤性息肉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李斌  韩怡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003-1006
目的观察确定胃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了解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分析完成胃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有胃息肉病人设为观察组,无胃息肉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多项检验指标及临床特征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胃息肉以女性多见(P < 0.05);临床症状中观察组反酸烧心症状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便秘症状在对照组中更为多见(P < 0.01)。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35.0%,CI 0.19~0.43)和胃底腺息肉(52.7%,CI 0.72~0.89)多见。观察组HP-IgG阳性较对照组多见(P < 0.01);2组病人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检出的结直肠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HP-IgG阳性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结论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有一定关联性,建议胃息肉病人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临床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考虑将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的一级与二级预防的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对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在最佳剂量及疗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79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结直肠息肉分为结直肠息肉组(n=161)与对照组(n=118);结直肠息肉组再依据息肉大小分为息肉直径≥1 cm组(n=39)和息肉直径<1 cm组(n=122),依据息肉数目分为单发息肉组(息肉数=1个,n=75)和多发息肉组(息肉数≥2个,n=86).比较各组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分析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息肉组TC、TG、LDL水平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息肉直径≥1 cm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息肉直径<1 cm组(P<0.05);多发息肉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单发息肉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1.321,95%CI:1.016~1.456,P=0.027)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息肉直径大小、数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患肉及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80例正常肠粘膜、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80例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AT3在正常肠粘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率在直径≥2cm的息内高于直径<1cm的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左半结肠的息肉高于右半结肠的息肉(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对于预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及化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80例炎症性息肉和8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00%、35.00%和31.2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率直径≥2cm的息肉高于直径<2cm的息肉,无蒂息肉高于长蒂息肉,绒毛状腺瘤高于管状腺瘤(P<0.05),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探讨二者在结直肠腺瘤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30例结直肠炎性息肉,9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从结直肠炎性息肉、腺瘤型息肉、腺癌逐渐增高,survivin与CyclinD1在结直肠腺瘤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和CyclinD1在结直肠腺瘤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结自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病例,对其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中共发现携带结直肠息肉91例,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8例行术中结肠切除,8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其中1例结肠息肉发生癌变而且无法内镜切除行再次剖腹手术,1例息肉无法息肉内镜下切除而行再次剖腹切除.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尽量应用内镜进行切除,对于不能进行扩大切除的患者,进行内镜定位下的区段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9.
熊霞林  代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37-73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镜下电切除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 对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论 肠镜下电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操作简便、安全、是一种不需麻醉,避免剖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