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刺激BALB/c小鼠产生接触性皮炎,观察TCE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背部皮内注射TCE染毒BALB/c小鼠,观察脾脏、胸腺脏器系数的变化情况,对脾和胸腺细胞进行体外淋巴细胞活力和增殖功能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及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含量的测定。结果TCE实验组胸腺脏器系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TCE实验组T淋巴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TCE实验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TCE实验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三氯乙烯能够诱发接触性皮炎,其中毒机制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三氯乙烯对致敏豚鼠脾淋巴细胞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三氯乙烯(TCE)诱导过敏性皮炎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豚鼠最大值法建立TCE致敏的豚鼠动物模型,应用四唑蓝(MTT)法测定TCE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致敏及非致敏豚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促增殖活性。结果 阴性对照组动物脾淋巴细胞与TCE (+S9)共孵育3 d后,细胞存活率(63.4%±8.4%)明显低于TCE (-S9)处理组(77.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E致敏组动物淋巴细胞与TCE (+S9)共孵育后细胞存活率(83.0%±3.4%)明显高于TCE (-S9)处理组(7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E (+S9)孵育的淋巴细胞存活率致敏组(83.0%±3.4%)与阴性对照组(63.4%±8.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E(-S9)孵育的淋巴细胞存活率此两组(75.9%±7.9%、77.0%±7.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经代谢活化后对正常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强,促进致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TCE的代谢产物可能作为半抗原诱导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豚鼠致敏最大值试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检测并比较TCE致敏豚鼠与未致敏豚鼠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探讨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过敏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DNCB阳性对照组和TCE处理组。采用GPMT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根据致敏结果及末次激发后采血的不同时点将TCE处理组分为TCE未致敏24h组,TCE致敏24h组,TCE未致敏72h组,TCE致敏72h组。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6和IL-8的含量。结果DNCB组致敏率为100%,TCE组致敏率为62.1%。溶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24h组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未致敏72h组与TCE未致敏24h组相比,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72组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在TCE诱导的致敏组和未致敏组豚鼠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三氯乙烯(TCE)染毒的小鼠模型,研究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TCE诱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皮肤接触同时结合吸入对12只小鼠进行致敏处理,6周后耳部涂抹TCE进行激发。以耳肿胀系数作为评价小鼠过敏反应的指标;分离脾细胞体外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G和白介素-4(IL-4)、γ型干扰素(IFN-γ)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TCE致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TCE体外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79±10)%vs(63±11)%,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G水平(与二甲基亚砜对照孔比较的相对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0±5%)vs(53±6)%,P<0·0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TCE致敏组脾淋巴细胞与TCE共培养后,CD3 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41·6±4·4)%]及CD4 /CD8 (2·1±0·6)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9·4±4·0)%和(2·3±0·9)],差异无显著性(P>0·05)。TCE致敏组小鼠激发时未见耳肿胀,然而TCE致敏组小鼠IFN-γ/IL-4比值(0·54±0·12)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0·90±0·22,P<0·01)。结论TCE能够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并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和皮肤中的水平,探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雌性豚鼠7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把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分别分为24 h、72h、1周、2周组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8.8%。血清TGF-β水平检测,致敏72 h和1周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血清IL-10水平检测,致敏72 h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2周组显著下降(P<0.05),致敏72 h组高于未致敏72 h组(P<0.05)。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致敏72 h组高于致敏24 h组、致敏1周组显著高于致敏72 h组(P<0.05),致敏2周组降至最低,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结论 TCE对豚鼠皮肤具有强致敏作用,TGF-β、IL-10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中补体(C)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方法 选用体重250~300 g的雌性豚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橄榄油)对照组(5只),TCE实验组(26只).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对豚鼠进行染毒.激发接触后24 h观察和记录豚鼠背部受试区的皮肤反应情况,进行评分.按皮肤致敏反应积分将TCE处理组豚鼠分为致敏组(积分≥1)和未致敏组(积分为0).分别在实验结束后24、72 h采血,检测血清中C3、C4、IgA、IgG、IgM浓度.结果 TCE处理组豚鼠致敏率为65.38%(17/26).TCE致敏24、72 h组C3含量[24 h:(99.75±1.45)μg/ml,72 h:(93.28±3.61)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112.30±9.1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致敏24、72 h组C4含量[24 h:(34.63±2.53) μg/ml,72 h:(33.82±2.76) μg/ml]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3.87±3.65) 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24、72 h组、TCE未致敏24、72 h组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E未致敏组比较,TCE致敏24、72 h组血清中Ig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中IgG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TCE致敏豚鼠皮肤后,血清中C3、C4含量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体内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的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分别在实验结束后24 h、72 h采血,检测血清中IgA/C3-CIC、IgG/C3-CIC和IgM/C3-CIC的浓度。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5.38%;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致敏组和TCE未致敏组的血清中IgA/C3-CIC、IgG/C3-CIC和IgM/C3-CIC的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处理组豚鼠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降低,可能提示其体液免疫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动物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每组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和TCE。实验结束后观察动物皮肤改变,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阳性对照组和TCE实验组动物出现明显皮肤损害,阳性对照组动物致敏率为100%,TCE实验组致敏率为83.3%。TCE致敏豚鼠血清总IgG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三氯乙烯属于强致敏物,可诱导豚鼠产生皮肤变态反应,引起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中β-arrestin蛋白表达水平,核转录因子(NF-κB)和激活蛋白-1(AP-1)活性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TCE致敏中免疫反应调节机制.方法 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方法,用TCE对豚鼠进行处理(TCE处理组,14只),同时设立空白对照(5只)和DNCB阳性对照(7只),对受试动物进行皮肤反应评分,据此判断致敏与否,并把TCE处理组分为TCE致敏组和TCE未致敏组.提取豚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ing)法检测β-arrestin蛋白表达水平,用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方法检测NF-κB和AP-1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豚鼠未见红斑或水肿,TCE组的部分豚鼠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致敏率为71.4%,DNCB处理组所有动物皮肤出现明显红斑或水肿,致敏率为100%.空白对照、TCE未致敏组、TCE致敏组和DNCB处理组豚鼠PBMC中β-arrestin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TCE未致敏组相比,TCE致敏组NF-κB活性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豚鼠AP-1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组血清中TNF-α水平[(55.485+8.732)pg/ml]较空白对照组[(32.118±12.55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TCE致敏豚鼠β-arrestin和AP-1可能没被激活,而NF-κB被明显激活且在TCE致敏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TCE处理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处理豚鼠.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的评分标准对动物的皮肤反应进行评分,评分≥1的判为致敏.在末次激发后24 h和72 h分2批采血,用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DNCB组致敏率为100%,TCE组致敏率为62.1%.DNCB阳性对照组和TCE致敏组TNF-α和IL-1β水平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24 h及72 h 2个时点,TCE致敏动物TNF-α和IL-1β水平比相应的未致敏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TCE诱导的致敏豚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皮肤和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探讨TCE药疹样皮炎新的发病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TCE处理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方法(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处理豚鼠。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的评分标准对动物的皮肤反应进行评分,评分≥1的判为致敏。在末次激发后24 h,72 h,1周和2周分四批采血和皮肤组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17的含量;将皮肤组织制成蜡块,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皮肤反应评分判断致敏阳性,TCE处理组致敏率为70%。TCE处理组血清中IL-17的水平及皮肤组织免疫组化评分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处理组的不同时间段相比,IL-1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E处理组72h和1周两个时点,TCE致敏鼠IL-17的表达比相应的未致敏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可以诱导豚鼠致敏,IL-17在豚鼠致敏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方法将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实验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将TCE实验组以及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TCE致敏组24 h、TCE致敏组72 h、TCE未致敏组24 h和TCE未致敏组72 h;DNCB组24 h和DNCB组72 h)进行皮肤反应评分,并采取皮肤组织,制成蜡块,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IL-1、IL-6和IL-8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皮肤反应评分≥1判断为致敏阳性,TCE实验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组24 h和TCE致敏组72 h的IL-1水平要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E致敏组24 h与TCE未致敏组24 h比较、TCE致敏组72 h与TCE未致敏组72 h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和IL-8水平在各个组别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表达.方法 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8例为病例组,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Foxp3、GATA3、CTLA4、T-bet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oxp3、GATA3、CT-LA4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15%、97%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be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的部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基因可能在TCE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洗衣场所低浓度TCE污染对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洗衣场所低浓度三氯乙烯接触对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用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的TCE浓度,用免疫球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人体血中的IgG,IgA,IgM;用酶免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IgE;应用APAAP法测定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低浓度TCE接触IgM水平比非接触有所下降,两之间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01)。IgG,IgA,IgE水平两差异则无显性意义。接触CD^ 3,CD^ 4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 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CD^ 4/CD^ 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TCE低浓度污染对人体IgM会产生抑制作用,TCE可激活CD^ 3,CD^ 4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殖,引起TCE接触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氯乙烯(TCE)对接触工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寻找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方法 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28例(病例组),来自发生病例车间的健康ICE作业工人56名(接触组)和未从事过TCE作业的健康工人28名(非接触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2 ml,EDTA抗凝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合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绝对数及CD3+ CD4 +/CD3+ CD8+比值,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绝对数(中位数依次为2810.00、1846.17、831.87、904.05个/μl全血)均明显高于接触组(中位数依次为2101.00、1218.59、643.87、482.81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9、-4.96、-3.22、-4.99,P值均<0.001)和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依次为1900.00、1223.60、558.60、325.8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 3.30、-4.46、-3.45、-5.03,P值均<0.001);病例组CD3+ CI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绝对数(中位数分别为1.11、255.50个/μl全血)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1、-3.56,P值均<0.01);接触组CD8+T细胞数(中位数为482.81个/μl全血)明显高于非接触对照组(中立数为325.80个/μl全血,Z=-2.63,P值<0.01);接触组CD3+ CD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1.27、318.76个/μl全血)均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2.29、-3.52,P值均<0.05).结论 TCE接触可导致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CD4+T细胞计数升高可作为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