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卷柏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卷柏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约有7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50种,产于全国各地。常作为药用的有6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的两种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垫状卷柏S.Pulvinata(Hook.etGrev.)Maxim.,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炒炭后可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相似文献   

2.
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r)Spring]和垫状卷拍[Selaginellapuluinata(Hook·etGrey·)Maxim]的干燥带根全草,用于多种血症。由于卷柏和垫状卷柏在我省均有分布,因此对其鉴别特征进行了探讨,以供生产和临床应用参考。1材料与试药卷柏与垫状卷柏采集于泉州郊区,试剂均为分析纯,聚酰胺薄膜由浙江黄岩化学品厂生产。2方法和结果2.1性状卷柏与垫状卷柏性状极为相近,其主要区别点是:卷柏主茎不分枝,基部簇生多数须根、呈律状。小技上腹叶不并行。斜向上,边缘有微齿。而垫状卷柏主茎有的从基部分枝,…  相似文献   

3.
卷柏属植物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共有7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该属植物中有相当数量的品种具有药用价值,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卷柏项下收载的植物卷柏(S.tamariscina(Beauv.)Spring)和垫状卷柏(S.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作为国标药材使用,  相似文献   

4.
喻剑  陈科力 《中国药师》2011,14(3):356-359
蕨类石松纲卷柏科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全世界约有700种,我国有60~70种,其中药用植物有20多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十分丰富。卷柏属药用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止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我国民间多用其治疗肿瘤、高血糖、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疾病。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卷柏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卷柏属药用植物的资源、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又有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2):129-142
卷柏属植物隶属蕨类植物门石松纲卷柏科,全世界分布约为700余种,我国约有70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卷柏属植物广泛的地理分布、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在植物进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其产生了大量结构新颖的二次代谢产物并呈现出一定的化学多样性。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卷柏属植物发现并报道了296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炔酚类、(双)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甾体、萜类、蒽醌等多种结构类型。本文重点综述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概况,为卷柏属植物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14种卷柏属植物小孢子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卷柏属植物小孢子微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植物分类学和药材鉴定学上的意义。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卷柏属14种植物的小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14种卷柏的小孢子各不相同,其中多数小孢子的微形态特征为首次报道。结论:卷柏属植物小孢子的微形态特征具有种间 专属性,外壁纹饰、裂缝形态和四分体的特征等都是卷柏属植物鉴定和卷柏类药材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卷柏属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疱疹病毒I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楠  陈科力  陈刚  杨占秋 《医药导报》2009,28(4):415-418
目的 对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13种提取物在体外抗疱疹病毒I型(HSV-I)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采用13种提取物一定浓度的溶液作用于HSV-I感染的Vero细胞,观察比较细胞病变效应(CPE),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结果 在Vero细胞体系中,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乙酸乙酯和95%乙醇提取物部位具有一定的抑制HSV-I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提高. 结论 多种卷柏属药用植物可作为新的抗HSV-I的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8.
13种卷柏属植物大孢子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卷柏属植物大孢子微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植物分类学和药材鉴定学上的意义。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卷柏属13种植物的大孢子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大孢子囊在孢子囊穗上的着生位置有一定的规律。首次报道13种卷柏的大孢子微形态特征,极为难得。结论:卷柏属植物大孢子为三缝孢,微形态特征各不相同,是卷柏属植物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上柏是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的常用药,来源于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多德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H ieron)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止血的功效。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植物甾醇、皂苷等。其药理实验证明。石上柏水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显示出较好的生理活性[1],目前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癌、鼻咽癌、肝癌等。由于卷柏科的同属植物较多。如地柏枝(江南卷柏)翠云草、兖洲卷柏等,其植物形态与石上柏外观极为相似,个别地方还有将其当作石上柏使用的,但是,因其从生境分布、植物形态外观、化学成分、功能主治,均有所…  相似文献   

10.
卷柏为卷柏植物卷柏的全草,生用破血,以治疗经闭、紫癜、跌打损伤,炒炭以治吐血、尿血、便血。为了阐明其止血作用机制,以便合理用于临床,我们以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血管收缩情况三个方面,做以下的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卷柏属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13种提取物在体外抗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3种提取物一定浓度的溶液作用于HSV-Ⅰ感染的Vero细胞,观察比较细胞病变效应(CPE),72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在Vero细胞体系中,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乙酸乙酯和95%乙醇提取物部位具有一定的抑制HSV-Ⅰ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提高。结论多种卷柏属药用植物可作为新的抗HSV—Ⅰ的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卷柏属植物微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植物分类学和药材鉴定上的意义,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卷柏属8种植物的微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本文所述的8种卷柏的微形态特征为首次报道,包括营养叶,孢子叶穗的微细特征。结论:叶表面,叶缘微细特征,气孔带的有无和宽窄、气孔的亚显微微结构以及大小孢子囊排列方式,可以作为卷柏属种间鉴别论据。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10年来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薄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叶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11种卷柏属药用植物叶缘细胞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葭  陈科力  万定荣 《中国药师》2009,12(10):1335-1338
目的:建立卷柏属药用植物叶缘的显微特征观察方法并探讨其在分类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对11种卷柏属药用植物主茎中部的叶表面制片,通过对叶缘细胞的形状、排列、细胞壁的壁孔、以及刺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长度等方面进行观察,以确定这些植物及其来源的药材的叶缘显微鉴别特征。结果:11种卷柏属植物的叶缘细胞均具有稳定和独特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卷柏属植物叶缘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为这些植物的分类和药材鉴定提供新的依据,为蕨类植物药材的鉴别方法提供了新的观察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郑晓珂    张鑫  王小兰    侯庆伟  陈克宇  王彦志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4):1216-1221
目的: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卷柏提取部位(A,B,C,D)对此大鼠模型肝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尾部采血,测量血液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根据TC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卷柏A组、卷柏B组、卷柏C组和卷柏D组(n=10)。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给药的同时给予高脂饲料。计算大鼠的体重增长情况和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平。结果:给药16周后,卷柏A组和D组的ALT,AST,TC,TG,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APN,VLDL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并且D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相当于A组用药量的1/4。结论:卷柏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降低脂肪在肝脏中积聚,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卷柏提取物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积聚、改善肝脏脂肪变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肝脏中VLDL水平有关;卷柏提取部位D可能是其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卷柏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卷柏属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卷柏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尿苷(uridine,1)、垫状卷柏双黄酮(pulvinatabifla-vone,2)、selaginellin(3)、selaginellin C(4)、熊果苷(arbutin,5)、腺苷(adenos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卷柏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卷柏中特征性成分穗花杉双黄酮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其在不同卷柏药材中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为338 nm,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穗花杉双黄酮在0.295~8.853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RSD为0.94%(n=6),其在卷柏药材中的含量为2.176~8.186 mg.g-1。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卷柏中差异较大,本试验为卷柏药材质量评价和优良品种筛选提供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卷柏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卷柏合剂的制备李欣(威海市卫生学校文登264400)于时英(山东文登中心医院)中华卷柏,系蕨类卷柏科植物Selaginellasinensis(Desv,)Spring.的全草。山东民间以该药烧灰口服治疗慢性气管炎有良效。我们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曾庆海  涂超  范凡 《肿瘤药学》2012,(6):402-406
卷柏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理作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在卷柏属药用植物的资源、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有很多新发现和研究。特别是卷柏属植物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多认为卷柏属植物中的双黄酮类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物质。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双黄酮类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卷柏属新型炔酚类化合物Selaginellin是近几年分离得到的新型碳骨架化合物,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外,最近发现其能通过发挥细胞毒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本文针对近年来对卷柏属植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概况以及对Selaginellin的研究历程、抗肿瘤作用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