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西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是临床常见的现象.据调查,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群约有30%~50%合并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5.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恶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严重的慢性微细血管并发症之一.据尸检资料报导,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糖尿病患者的10%~25%,以蛋白尿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其发生率为糖尿病患者的5.9%~50%.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临床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3年来采用我院自拟自制中药制剂川黄解毒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17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最新报告~([1-2])显示,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仅2. 5%,截至2008年,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9. 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 5%;如果按照ADA的诊断,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之一,至2010年,中国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 6%,糖尿病前期发病率高达50. 1%。积极有效地防控糖尿病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1理论创新1. 1发展糖尿病中医药诊疗体系以三消理论为基础,依据现代糖尿病发病特点,重新将糖尿病中医病名命为"糖络病",将疾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Ⅴ期糖尿病肾病是其最终结局.国内报道约30%的1型糖尿病与20%的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死于糖尿病Ⅴ期(肾功能衰竭)者占53%[1],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导师仝小林教授从事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20余载,学验俱丰,现将仝小林教授辨治糖尿病终末期肾病临证经验略陈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方法:对健康体检49122人体检资料中确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122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男性2.95%;女性1.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23.95%.结论:本次调查糖尿病发病率结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50-60岁为高发年龄,女性7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全国水平相近.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关资料报道:Ⅰ型糖尿病患 者最终约30%发生肾功能不全,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蛋白尿发生率也高达30%左右,有5% ~1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因肾病致死.因此,如发现糖尿病患者有肾脏损害,及时进行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笔者自1996年~1999年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采用生大黄粉口 服加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其对自觉症状、浮肿及蛋白尿的影响.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35%~40%,占糖尿病死亡率的17%,其比例之大,危害之重,不可忽视.近年来,我们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40%,伴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5年生存率小于20%.本研究以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CRP,TNF-α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使人们丧失劳动能力,患者预期寿命缩短8~12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者高达70%以上,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为非糖尿病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中5~10年DN发病率为30%~50%,2型糖尿病中10~20年DN发病率为15%~20%[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DN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由于胰岛素的应用使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慢性并发症如DN等已成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对DN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其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23例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98-69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患者致残、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据统计,有 5%~ 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因糖尿病而截肢者占所有非外伤性截肢的一半,截肢率 1%; 65岁以上糖尿糖患者则高达 10%,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 49.5%.现将我院收治的 23例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振腹推拿对改善Ⅱ型糖尿病运动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征集血糖控制良好,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至靶心率的运动单位数,总结振腹推拿改善Ⅱ型糖尿病运动能力的效果.结果:66.7%为优,25%为中,3.3%为差,显效率为91.7%.结论:振腹推拿对改善Ⅱ型糖尿病运动能力疗效确切,不失为Ⅱ型糖尿病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傅陆 《国医论坛》2006,21(3):45-4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并发症的60%~90%,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近10多年来运用中医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该病42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1-1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益气活血补肾方,外用中药泡洗.结论:显效率为42%,有效率为44%,无效率为14%.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透析治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并发症多,存活率低,风险大,有其特殊性.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监护受到重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不断被发现如常常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据报道[1]其发生率可达20%~50%.本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3%.糖尿病肾脏病变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0%~40%及15%~20%[1].目前大家公认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DN的防治中.现将ACEI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在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II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90%,I型糖尿病约占5%-10%.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代谢疾病,糖尿病到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不但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大大加重了个人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脑梗塞是糖尿病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6.4%~18.6%,死亡率可达12%~47.8%[1].积极防治糖尿病脑梗塞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探讨糖尿病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同时以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的27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糖尿病肾病住院时的节气,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病季节特点.方法 收集3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85例,Ⅳ期116例,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证型与季节相关.糖尿病肾病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69例(37.3%)最为多见,发病节气夏季64例(34.6%)最多见.糖尿病肾病Ⅳ期以痰瘀互结44例(38.6%)为最多见,发病节气冬季38例(32.8%)最多见.结论 糖尿病肾病分期中医证型病机特点与发病节气相符合.提示夏秋季节可适当增加益气养阴药物,冬季用药应适当增加温补肾阳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之相关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出现并发症之糖尿病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并发症发生之年龄分为8组,并对各年龄段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最多,占27.1%;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最少,仅占6.0%.55~59岁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最多,占21.7%;80岁以上最少,仅占1.8%.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之患者以阴虚质和气虚质居多,分别为92例及91例;平和质最少,仅有10例.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主要分布在55~59岁;以阴虚质及气虚质多见,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等3种体质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上述结论可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理论支持及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