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物中毒中不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2起食物中毒中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第1起食物中毒发生在2010年5月17日深圳市某食堂,感染人数20人左右,采集到病人肛拭子9份,可疑食品3份,每份样本挑取20个可疑菌落;第2起食物中毒发生在2010年7月1日深圳市某配餐中心,感染人数10人左右,采集到病人肛拭子7份,可疑食品2份,涂抹样3份,每份样本挑取10个可疑菌落。对可疑菌落分别进行盐耐受试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从2起食物中毒的每份样本中挑取不同血清型进行tdh、trh、GS—PCR、orf8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PFGE)。结果第1起食物中毒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0株,其中03:K6107株,02:K2870株,04:K34、03:K25、04:K12各1株;第2起食物中毒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80株,其中03:K644株,04:K8、011:K36、011:K19各10株,01:K566株。03:K6、01:K56、04:K8、011:K36携带tdh基因,不携带砒基因,其他血清型(02:K28,04:K12,03:K25,04:K34,011:K19)均不携带tdh和f砘基因。03:K6和011:K362种血清型的GS-PCR和orf8基因阳性,其他血清型阴性。PFGE结果显示第1起食物中毒中食品和病人肛拭分离的02:K28(分别3、2株)的PFGE带型基本一致,属高度相关菌株。第2起食物中毒中病人肛拭分离的4株03:K6与卤鸡蛋盘涂抹样分离的1株03:K6PFGE带型一致。2起食物中毒的03:K6带型基本一致。来自相同样本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带型不一致。结论第1起食物中毒与食用污染了副溶血性弧菌的食品有关,第2起食物中毒与污染了副溶血性弧茵的卤鸡蛋盘有关。通过血清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可认为相同样本中分离的不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未发现遗传学证据,为遗传不相关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锡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5份食品样品、8份环境涂抹样品、7份患者肛拭子、1份厨师肛拭子分别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分析。结果分离自患者肛拭子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tox R)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分离自食品和环境的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42型,毒力基因检测tox R阳性,tdh阴性,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两者之间的同源性50%。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临床常用的8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排除了所采集食品和环境样品被污染作为传染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31株副溶血弧菌的tdh和trh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血清学分型方法和ERIC-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克隆分析。分离菌株来自病例肛拭(33份)、食品(59份)和餐具涂抹(12份)标本。生化反应鉴定采用VITEK系统和API20E生化鉴定条。共分离得到31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株来自食品,30株均分离自患者肛拭。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等标准对29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和tdh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6份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0株,分属5个血清群:7株O1,5株O4,3株O5,4株O10,1株O11。分离自患者水样便和肛拭的6株菌株tdh均为阳性,分离自食品和加工环节的14株菌株tdh均为阴性。PFGE分子分型显示:分离自患者的同一血清群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群为不同克隆;分离自加工环节的与分离自患者的同一血清群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和O10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李涛  黎明  苗艳芳  杨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376-3379
摘要:目的 了解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菌株和生鲜冻水产品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成都市副溶血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检出的91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结实验血清分型;采用E-test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检测;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91株菌分属于8个群26个血清型,主要为O1群(36.26%),其次是O4群(23.07%)和O2群(16.48%);46株疫情患者肛拭分离株O4群(48.71%)、O1群(35.89%)为主;22株鲜冻海产品分离株O1群(45.45%)为主;18株生鲜淡水产品分离株O2群(55.55%)为主。9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检出tlh,检出tdh基因均为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仅有1株食物中毒患者肛拭菌株检出trh基因。E-test实验结果显示,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其他12种试验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成都市引起食物中毒疫情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携带tdh基因的O4、O1群菌株。  相似文献   

8.
301份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浙江省部分海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方法:按3个季节,分别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取鱼、虾、贝类标本,采用MPN法定量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参照GB/T4789.7方法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301份海水产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33份,阳性率为44.1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虾类和贝类样品显著高于鱼类样品(P〈0.01),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浓度虾类样品显著高于其它两类样品(P〈0.01);夏季采集的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1);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主要为05、01和04,占分离菌株的62%。结论:我省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十分严重,夏季尤其突出,因此我省应重点防止由海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WS271-2007等标准对10名病人的肛拭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份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样本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在92.9%~100%之间,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K8和O3:K6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一起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2004方法[1]对病人粪便或肛拭、剩余食物、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作血清分型及神奈川溶血试验。结果:1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14株副溶血性弧菌,并从海虾和加工环节涂抹物中各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致病菌。方法对14例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及7份剩余菜肴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tdh、trh和toxR基因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PFGE分子分型试验,4份患者标本的分离株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9,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和toxR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带型相似度为100%。7份剩余菜肴均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两种不同来源菌株的相关性,了解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50株贝类样品分离株以及18株本市散发性腹泻患者和食物中毒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tdh、trh、off8和toxRS/new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贝源分离株tdh、toxRS/new和orf8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只有冬季检出的2株汕阳性。临床分离株中有14株tdh、toxRS/new和orf83种毒力基因为阳性,1株trh阳性,其余3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说明这18株中有14株(77.78%)属于流行株,其中13株(92.86%)为03:K6型,1株为01:KUT型;而PFGE分型结果显示:53株菌株分属9种不同血清群的副溶血性弧菌,但经NotI酶酶切可分成多种不同PFGE酶切图谱,仅少部分相同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有相同酶切图谱(按相似度100%分)。多数菌株PFGE酶切图谱差异明显。结论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贝类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在血清型分型、致病因子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建立了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基因指纹图谱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明确传染源。方法参照WS 271—2007等标准,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和剩余食物进行致病菌分离,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敏试验。结果 16份来自患者的样本,1份来自食品龙虾的样本和1份盛装龙虾的容器涂抹物样本均检出O_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所有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为100%。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O_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染污的龙虾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的特征。方法采集患者肛拭子、剩余食物和水样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27份样本中分离出1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8个血清型;经PFGE分型,16株菌共产生11种带型,相似度为51.45%;12株菌携带tdh基因,所有菌株均不带有trh基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多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建议在处理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过程中,每一个样本均需挑取多个可疑菌落,留待后续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采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8份、酒店厨师肛拭5份、剩余食物18份、砧板涂抹物1份、刀具涂抹物1份、呕吐物2份、餐具拭样4份等,共44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WS/T-1996、GBl4934—94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8份、厨师肛拭1份、剩余食物1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患者肛拭和1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说明本次食物中毒除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外,也可能有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为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该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接触者肛拭子、食物样本、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采集的38份样本中,有21份(19份肛拭子、2份环境涂抹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3%。分离出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其tlh/tdh毒力基因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显示高度同源(同源性在98.7%~100.0%之间)。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携带tlh/tdh基因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长沙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O3∶K6血清型;tdh携带率为100%,未检测到trh阳性菌株;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氯霉素等其他7种抗生素均敏感;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度高(85%)。结论长沙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菌株都携带tdh毒力基因且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19.
金玉娟  甘丽萍  陈应坚  杨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15-16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地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和不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分离的9株副溶血性弧菌和3株产毒大肠埃希菌进行生化分型,并抽取6株副溶血性弧菌和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相同,血清学分型同是K29型;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生化相同,血清学分型同是O20型;其中抽取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DNA指纹图谱相同,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DNA指纹图谱相同,提示了不同菌株之间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K29型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020型引起的混合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