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定量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脂肪肝病例及健康对照者各100例,对脂肪肝病例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测定各组中的肝、脾CT值,同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肝肾不足、湿热内蕴5个中医证候分型均以弥漫型脂肪浸润为主(P〈0.05);脂肪肝5个中医证候分型在不同CT分度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型和湿热内蕴型以轻度为主;痰湿内阻型及痰瘀互结型以中度为主;而肝肾不足型以重度为主;肝脾CT比值最高的为肝郁脾虚型,最低为肝肾不足型;5个中医证候分型患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肾不足型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的肝脾CT值及血液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以及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此次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实施CT与核磁共振(MRI)方法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判断CT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诊断为97.66%,与MRI诊断为70.31%,CT诊断的准确率显著要比MRI诊断高,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证17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湿热内蕴证54例,肝/脾CT值比值为(0.895±0.236);痰淤互结证28例,肝/脾CT值比值为(0.622±0.149);痰湿内阻证23例,肝/脾CT值比值为(0.774±0.190);肝肾不足证5例,肝/脾CT值比值为(0.594±0.137)。由数据可知,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的肝/脾CT值则最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和脂肪肝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对于肝郁脾虚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轻度脂肪肝;而对于湿热内蕴证、痰淤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患者,则占比最高的是中度脂肪肝;此外,肝肾不足证患者占比最高的是重度脂肪肝。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脂肪肝疾病患者,采取CT诊断的效果优于MRI诊断,因此可择优选择CT诊断方法;同时,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可采取CT诊断脂肪肝的同时,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以此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评价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以及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观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病例分组时先将拟观察病例数编号,采用计算机软件按3∶1的比例将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19例。试验过程中对照组因受试者失访脱落1例。治疗组给予脂肝丸(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室配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模拟脂肝丸(成分为糊精及淀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室配剂)。结果:治疗组肝脾CT比值治疗前后组内及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显效率50.0%,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CT比值改善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肝脾CT比值能较为敏感地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前后病情变化,并与中医证候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及科研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比分析 ,探讨脂肪肝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6 4例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 6型中 ,CT诊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 ,肝郁气滞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肝郁气滞型 ,肝胆湿热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痰浊闭阻型 ;气虚型见于单纯肥胖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定量测定在湿热内蕴型脂肪性肝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湿热内蕴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祛脂方为主进行中医系统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祛脂方治疗前后行普通常规CT扫描、增强CT扫描和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查。对比两次检查间肝脾的普通CT扫描比值、增强CT扫描比值、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祛脂方中医治疗前血清ALT、AST、ALT/AST、TC水平与祛脂方中医治疗后血清ALT、AST、ALT/AST、TC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t=0.21,P0.05;t=0.32,P0.05;t=0.44,P0.05;t=0.15,P0.05);祛脂方治疗前TG含量与治疗后比较,组间相比差异显著(t=4.98,P0.05)。祛脂方中医治疗前普通CT扫描比值、增强CT扫描比值、肝/脾CT值比值与祛脂方中医治疗后普通CT扫描比值、增强CT扫描比值、肝/脾CT值比值相比,差异显著(t=3.58,P0.05;t=3.21,P0.05;t=3.44,P0.05)。结论:在脂肪肝中医疗效评价中,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70例各常见中医证型的脂肪肝患者的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实质回声、远场回声、膈肌及肝内血管像的清晰度、肝静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痰瘀阻络型、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患者门脉内径增宽,平均血流速度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痰瘀阻络型与其他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肝右、中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肝气郁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血流动力学,给临床提供了解脂肪肝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客现指标.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符合临床诊断的脂肪肝患者(58例),经中医辨证后分型为脾虚痰湿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作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以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证型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前白蛋白(PAB)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脂肪肝向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张婷  董淑娟  韩艳俊 《河南中医》2016,(11):1940-1942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FAI值)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48例和健康对照组144例。使用Fibro Touch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FAI值,按照2011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脂肪肝超声分级。结果: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的FAI值进行比较,发现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健康人(t=37.414,P=0.000),表明FAI值可用于定量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比较不同分级中医证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FAI值,发现不同中医证型FAI值各不相同(F=3.15,P0.05),且重度痰瘀互结证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P0.05),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P0.05),表明FAI值可用于诊断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对FAI值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AI值和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r=0.758,P=0.000),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FAI值随之升高;采用ROC曲线分析,FAI值诊断轻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中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表明FAI值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检测准确率高。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可定量、准确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儿脑瘫中医证型与头部磁共振各向异性(FA)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儿科收治的脑瘫儿童76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肝肾亏损、心脾两虚、脾虚肝亢、脾肾虚弱、痰瘀阻滞5种中医证型,均予以头部磁共振获得FA值。结果各中医证型FA值之间的关系:不同证型之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头部磁共振获得FA值无明显差异,FA值作为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