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较常见的错畸形,其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临床上若早期开始治疗,大多数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能得到明显的临床改善或治疗成功。文献报道约25%的患者需正颌手术治疗,因此,大部分骨性Ⅲ类错的早期治疗是必需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临床探索,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适应证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几何形态测量和传统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对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进行研究,探讨颅底在Ⅲ类错牙合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Ⅲ类与Ⅰ类骨面型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4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数字化后,用Procrustes重叠法和薄板曲线法这两种几何形态测量法比较Ⅲ类与Ⅰ类骨面型儿童的颅底形态。用传统头影测量法对颅底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结果:Ⅲ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相比,颅底角无明显差别;后颅底发生显著变化,长度变小、水平向向前明显缩短、向下轻度延长;前颅底长度变小,S-SE段明显向上改变。结论: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有自身特点;颅底形态影响Ⅲ类错牙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患者栗×,性别:女,1984年4月出生,就诊年龄13岁。主诉:要求矫治前牙兜齿。病人自替牙期开始出现牙齿不齐,前牙反 ,随年龄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未曾进行正畸治疗,否认外伤史,无口腔不良习惯及明显骨性Ⅲ类错 家族史,全身健康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一、临床检查 患者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下颌略显前突,骨骼型为安氏Ⅲ类。放松状态上下唇能够自然闭合,无开唇露齿。上齿槽座凹陷,下齿槽座丰满。(正侧面相见插页)。 替牙 ,磨牙及尖牙均呈近中关系。前牙反 ,反覆盖3毫米。后牙覆盖基本正常。上颌中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方法 :拔除下颌第一恒磨牙 ,拉下双尖牙向远中 ,下第二恒磨牙向近中 ,关闭拔牙隙后 ,后牙为牙尖交错 ,同时解除后磨牙区拥挤 ,加舌栅使舌后退带动下颌后退以矫治前牙反覆盖和矫治不良舌习惯。矫治完成后下颌为固定保持 ,上颌为活动保持同时加舌栅。结果 :从X线头影测量值及面像看下颌骨长度得到较好抑制 ,但面下 1/ 3高度抑制较差 ,口内像见后牙关系改善好 ,前牙反覆盖解除 ,前牙无明显唇舌倾。结论 :拔下颌后磨牙矫治骨性安氏Ⅲ类可较好的抑制下颌骨长度发育 ,但应尽量在早期面下 1/ 3高度未过长时即开始矫治。  相似文献   

5.
以下颌反时针旋转前移的手术结合正畸矫治Ⅱ类骨性开(牙合),业已证明效果不稳固,面容的改善也不如意;而在上颌作手术,则能得到稳固的效果和满意的外观。过去作者对Ⅲ类骨性开(牙合)作下颌枝截骨术,也有类似的复发问题。近3年半来改进了外科正畸的方法,治疗青春期后的病人13例,取得成功,特加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之间。两组均要求为恒牙早期牙合,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男女各半。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13项颅面基本构成指标和14项反映基本面型及矢状垂直关系等的指标,对线距值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中比较这些指标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这些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在男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长减小、下颌升支前倾、下颌角开张所致,在女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后颅底前倾、升支和下颌体的增长也是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从面部比例看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有变窄长的趋势,女性更明显。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中颅面骨骼基本组分之间的匹配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结论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生长发育期的暂时现象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男女性别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0岁,前牙不能咬物而就诊。1.临床检查:患者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下颌前突,息止位时舌位于上下牙列之间。替牙,磨牙关系为完全近中关系,左下第一磨牙残根,左上中切牙外翻,左侧切牙唇侧牙颈部黏膜隆起,右侧切牙内翻,第一前磨牙至前牙反,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前牙开3mm  相似文献   

8.
严重骨性第Ⅲ类(近中(牙合))错(牙合)的病例,在早期发育阶段进行矫治是必需的。矫治的目的有二,第一靠矫治力改进骨骼的不平衡, 第二靠正牙的方法改善牙的排列并建立牙尖间关系。颏兜是一种最普通的矫治器,常用于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期拉下颌向后。虽然颏兜自十九世纪以来就被使用,其对下颌骨生长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二级亲属患病率为1.88%,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为0.96%。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74±0.092。分离分析认为,该病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4岁。主诉:上下前牙不能咬合求治。存在扁桃体病史及吐舌习惯,无家族遗传史及正畸治疗史。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面部左侧稍丰满,颏部右偏,面下1/3长,面中1/3凹。侧面观闭口时颏部肌肉紧张,颏部后缩(图1~2)。2口内情况:恒牙,左侧上下第一磨牙近中尖对尖,右侧上下第一磨牙中性关系。14-25/35-45开伴反,开Ⅱ°反OJⅠ°。上下中线正,13、23、33、43唇向低位,  相似文献   

11.
儿童骨性Ⅲ类错早期颅面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Ⅲ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 ,它严重影响儿童颅面部正常生长发育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近年来有学者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颅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错早期已具有成人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大部分的特征[1] ,表现为颅底结构、面部矢状和垂直向关系和牙及牙槽、软组织外形不同程度的异常。由此探讨机制 ,为早期矫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一、颅底形态的异常通常认为颅底结构决定髁状突的位置 ,而髁状突的生长方向影响下颌生长旋转。颅底影响下颌骨旋转的机制为 :颅基角小时 ,髁状突靠下和前 ,使下颌前移并发生前旋 ,反之则后移…  相似文献   

12.
病史:患者,男,14.5岁,身高170cm。主诉:“地包天”求治。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青春发育晚期,无家族遗传史。临床检查:1.患者正侧位外貌特征:长脸形,开唇露齿;凹面型,下颌骨前突,下颌可少许后退,但不能退至前牙切对切关系。2.牙列情况:口腔卫生欠佳;恒牙,左侧磨牙近中尖对尖关系,右侧磨牙完全近中关系,双侧尖牙近中尖对尖关系,12、11、21、22、43、42、41、3132、33反,反覆盖约3mm。上牙列无拥挤,上前牙唇倾,下牙列无拥挤,散在间隙约1mm,下前牙舌倾。上颌中线居中,下颌中线左偏约0.5mm。3.双侧颞颌关节区无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拔除第三磨牙,利用第二磨牙远中与上颌结节后缘/下颌升支前缘之间的剩余间隙,最终解除了上牙弓的Ⅱ度拥挤及上下牙弓矢状关系的不调。  相似文献   

14.
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有多种,如①身高、年身高增长量;②手腕骨X线片;③头侧位X线片(颌骨的年生长量、方向);④第二性征的出现等等。本研究通过计测患者尿中生长激素浓度的变化,以探索一种新的生长发育预测方法,并与年身高增长量及年颌骨增长量曲线进行对比。 材料和方法30名骨性Ⅲ类错(牙合)女性患者,无肾性疾病,既往身体健康,初诊年龄8 2/12岁至19 7/12岁。初诊时摄头侧位X线片,测量上午身高并取晨起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Ⅲ类错畸形的颌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并且软硬组织之间具有相关性,学者们已发现软组织和骨骼间的相关性,并且认为可根据上颌轻微凹陷或下颌轻微前凸这一软组织形态来预测骨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用颏兜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最有效的时间。分折治疗后A—B差角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及治疗前A—B差角的关系。材料和治疗:本研究使用的材料是61个X线头颅测量片。17个男性和44个女性患者。儿童开始治疗的年龄从3岁11个月到12岁8个月。全部的头颅测量片显示,在下颌最大后退位置时,从尖牙到尖牙为Ⅲ类错(牙合)。全部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严重的骨性Ⅲ类错,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肖×,女,12岁,要求治疗前牙反咬合以及咀嚼功能低。病史:全身发育良好,幼时母乳喂养,否认不良习惯史和正畸治疗史,叔叔有类似的面型和咬合。身高164cm,月经初潮未出现。检查:面部左右不对称,颏部左偏,息止颌位时下颌偏斜没有改善。面中1/3凹陷,下颌发育过度。恒牙,双侧磨牙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覆Ⅱ度,反覆盖3毫米。下颌不能后退。上中线正,下中线左偏2mm。上牙弓方圆形,Ⅰ度拥挤;下牙弓卵圆形,Ⅱ度拥挤。影像检查:头影测量见附表。诊断:安氏Ⅲ类,毛氏Ⅱ1 Ⅰ1 Ⅳ1矫治设计:方案一:观察患者的生长发育,成年后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以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力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 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永磁体磁块对15例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经X线头影测量、模型及面像分析,观察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的Ⅲ类面型均获得明显改善,上下(牙合)位均达Ⅰ类关系,疗效满意。结论 磁力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Angle Ⅲ类骨性错(牙合)有明显疗效,其制作简单,结构小巧,容易测量和控制矫治力,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的牙矫治效果。方法测量80例矫治完成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治疗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牙齿错位、咬合关系和覆盖的PAR指数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牙齿错位与中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牙齿错位、咬合关系项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R分值能反映错严重程度,拔牙病例的错主要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较非拔牙病例重。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齿错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