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阴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阴气与阳气都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阴气属于气的范畴,不是"功能",也不能以精血津液替代.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适用于阐释寒热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内经》阴气、经气、脏气等理论阐述,认为阴气是经气的一部分,阴气与脏气在生理上保持着某种一致性,但阴气不应等同于脏气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阴气、阳气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检出<黄帝内经>160篇中有关"阴气"、"阳气"的所有记述,分析和归纳出<黄帝内经>中阴气、阳气的基本涵义:阴气与阳气相对待而言,阴气指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气,阳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气;阴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阳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外或在上之气;阴气在自然界主要指寒凉之气,阳气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阴气与阳气的基本概念:阴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阴气与阳气的对立互根关系适用于阐释寒热性或动静失常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医学气的功能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气的功能中的几个问题,认为目前教材中对气的功能的表达,过分强调阳气的功能而忽略了阴气的作用,是重阳轻阴观念的反映,营养作用不是一身之气的功能,而应归属于精的功能,气是类生命物质而非功能,气的功能由其结构或构成成分所决定,功能与结构应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一、风风从内生的观点,在《内经》中尚未见有明确论述。《内经》所谓内风一证,是“入房汗出中风”,是使内而受风,并非由内而生风,仍属外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亦非论风从肝生,而是说风归于肝,亦即“风气通于肝”。此句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通篇所论之风,皆为六气之一的外来之风。二、实风虚风正风实风。风所从来的方向与当时太乙即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和月建即北斗柄所指的方向一致。具体而言,如月建在子即十一月,风从北方来;在卯即二月,风从东方来;在午即五月,风从南方来;在酉即八月,风从西方来;春春夏之交风从东南来;夏秋之交,风从西南来;秋冬之交,风从西北来;春冬之交,风从东北来,都是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中模型聚结与选择问题,构造了一种用于模型选择的评价函数,设计了一种用于分布式环境下模型聚与选择的黑板结构,提出了一种优化模型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提出了《内经》“阳气”之白昼性消长变化的表象是体温变化,而本质是热能的散发规律,调控机制的基础是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同时也提出了《内经》“阳卫”理论时重新认识散热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5-216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麦舒桃  邹旭 《四川中医》2008,26(6):33-34
本文对<内经>中阳气的概念、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阳气失常所致外感内伤多种疾病以及阳气在维持阴阳平衡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临床应用分析阳气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内经》《难经》几个概念辨析江苏215003苏州市中医院欧阳八四高洁指导老师肖少卿主题词《内经》《难经》中医名词注释《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难经》在诸多方面阐发了《内经》的旨意,并大大丰富了有关内容,在主要观点上与《内经》保持了一致,但也涉及...  相似文献   

12.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徐宁  孙广仁 《光明中医》2009,24(9):1648-1650
对<内经>中有关"脉气"、"经气"、"络气"的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脉气是由营气、胃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组成.组成脉气的气合则为人体之气,因此脉气当是人体之气分布于经络系统的部分,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脉气以有胃气为贵,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动.脉气分布到经脉的部分称为"经气";分布到络脉的部分称为"络气".外感和内生邪气也可进入脉中,因此在疾病过程中脉气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的力量变化,在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开阖枢学说,历代颇有争议,其交点在于“开”“关”二字。本文从历代注家、版本、文字,及《内经》它篇佐证等多方面进行了考证,提出有力的证据疏通了“开关”之梗塞,为后人方便应用开阖枢理论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5.
重视阳气是《内经》重要的学术观点,气血的周流、肢体的运动、精神的爽慧等,都依赖于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阳气不足或出入障碍则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而这正是抑郁症的基本临床特征。所以,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体质基础都与阳气失常有关,其临证治疗也当以温通阳气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结合《内经》中的有关论述,对气虚及藏气虚、真气虚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辨析,并就有关气虚与少气、短气、无气的鉴别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临床精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的探索。本文提出了人体内处于气液双态的流动水是《内经》中人体“阳气”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而气液双态的流动水作为“阳气”的本质是它蕴涵着相当大的“动能”能量。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内经》“阳气”之白昼性消长变化的表象是体温变化 ,而本质是热能的散发规律 ,调控机制的基础是下丘脑的体温中枢 ;同时也提出了《内经》“阳卫”理论对重新认识散热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笔者提出了人体内气性物质就是人体内“阳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气”贯穿于整个《内经》理论体系的始终。据有人对《内经》的详细统计,其中单纯提“气”有近800余处,以气组成的气名多至2000余处,以气名分类的270余种。可见,“气”在《内经》理论中运用广泛。 从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内经》理论的形成来看,“气”的概念十分明确。但由于以气组成的气名比较复杂,给人们造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