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年上升趋势,器质性二尖瓣病变的患者约50%合并有AF。AF主要不良后果是血液在左心房的淤积增加了血栓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有AF患者的病死率是无AF患者的2倍,因此,对AF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有重要的临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0%(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心房纤颤病人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病人发生栓塞事件的危险性分别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及17倍。血栓的检出和预测以及相应的抗凝药物的应用对房颤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及经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则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胸闷、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头晕,偶发晕厥,甚或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且因其容易形成血栓而引起栓塞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一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80%的患者伴有心房纤颤。近年来,冠心病房颤患者引起的肢体动脉栓塞呈明显上升趋势。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病情危急,如不及时取栓,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我院1997年3月-2004年3月采用Fogarty导管为32例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行急诊取血栓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有效,而治疗预激综合征诱发的快速性心房纤颤有效的药物较少,且较难控制。笔者总结了我院门诊、急诊自1995年来采用较大剂量胺碘酮(Am)静注等措施抢救治疗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资料,现将用药经验与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心房纤颤发生率为1%,并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1998-2003年,我科共收治老年人心房纤颤患者6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0-2006年共对348例心房纤颤(AF)患者检查动态心电图,其中持久性AF307例,阵发性AF41例,现对其出现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10例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骨盆及下肢骨折、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长期卧床血流缓慢的患者。其中肺血栓栓塞最常见,占肺栓塞绝大多数,通常所指肺栓塞即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急,死亡率高,误诊率高,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我院2004~2006年共收治10例肺栓塞患者,经抗凝、静脉溶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综合性护理等,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各50例,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维持INR1.8~2.4,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维持INR 2.0~2.8,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结果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与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低抗凝强度INR 1.8~2.4安全性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完善CHADS2评分指标以提高其预测卒中风险的准确性,为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00例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进行统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均明显增高。使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后脑卒中风险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与传统高危因素相比,体重指数超高、冠心病、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左室射血分数45%、左房面积扩大、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等因素均可使卒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临床较常见,发生率为3%~16%,多见于中老年,可严重恶化血流动力学,增加AMI病死率,急需转复为窦性心律。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间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研究脑脉泰胶囊结合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部118例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9)给与脑脉泰胶囊1.0g,每日3次,口服;叶酸5mg,维生素B6 20mg,维生素B12 250u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n=59)给与华法林2.5mg,每日1次,口服。均治疗6个月,观察INR的首次达标时间等指标及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行食道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0和1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结合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与华法林疗效差异不显著,但前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偏低,且价廉,临床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纤颤发生的病因、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左房扩大与房颤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住院治疗的91例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1例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1例(34.1%),慢性房颤60例(65.9%);非瓣膜病房颤82例(90.1%),瓣膜病房颤9例,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P〈0.05)。慢性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是老年人栓塞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院2000-2006年共对348例心房纤颤(AF)患者检查动态心电图,其中持久性AF 307例,阵发性AF 41例,现对其出现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并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其反复发作及诱发室颤,因此如何控制其发作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为预防其发作,本文对预激综合征并心房纤颤33例,口服胺碘酮,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纤颤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异位心律,频率高达350次/min以上,由于整个心房失去协调一致和收缩,故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并易形成附壁血栓.临床上常用毛地黄类强心甙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室率、增加排血量、增高心肌自律性,使心房和心室肌的乏兴奋期缩短,并消除心房纤颤,改善充血性心衰.笔者在救治中当使用强心甙无明显疗效时,改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3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针刺内关穴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笔者集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48例108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起发病率在3%左右。房颤既可以发生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也可以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植人、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治疗仍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探讨稳心颗粒对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相当一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冠心病病人对替代治疗耐受性较差,常诱发心肌缺氧,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梗、心衰,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