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在1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资料。根据临床相关因素收集结果,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闭孔区,髂内、髂外、髂总及腹股沟依次次之;年龄>35岁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Ⅲ级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Ⅰ级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Ⅱ期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Ⅰ期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类型为腺癌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患者做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医治在术前应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做出充分的考虑与评估,最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其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共22例(21.57%),作为观察组,其余80例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探讨2组患者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生长类型等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绝经期9例,占40.91%(9/22),对照组22例,占27.50%(22/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22例,占100%;Ⅰb 14例,占63.64% (14/22),Ⅱa 8例,占36.36%(8/22);14例肿瘤直径 ≥ 4 cm,占63.64%(14/22)。观察组10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45.45%),对照组17例(21.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生型17例,外生型5例,没有溃疡型及颈管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年龄、组织学分型等无明显相关。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有高危型HPV、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内生型的宫颈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波  刘健  李胜泽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28-1029,1118
目的研究影响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9%,其中Ⅰ期为10.1%,Ⅱ期为39.7%。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病理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内生型肿瘤、肿瘤直径越大、肌层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杨火梅  宋晓霞  张龙 《当代医学》2022,(20):107-10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使用亚甲蓝和99Tcm标记的硫胶体示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计算SLN检出率。比较患者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分析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结果 SLN中占比最高的部位是骼内闭孔区域,为76.32%,其次是髂外及髂总区域,分别为17.29%和5.64%;SLN总检出率为92.68%(76/82),肿瘤最大直径≤4 cm时SLN检出率为96.55%,高于肿瘤最大直径>4 cm的83.3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时检出率为98.00%,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84.38%(P<0.05);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0.98%,且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直径、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84.38%,准确率为92.68%,阴性预测值为96.4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分层指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355例ⅠA-ⅡA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5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7.0%;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OR=1.90),浸润深度(OR=7.56)和肿瘤直径(OR=2.5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当逐一增加这些危险因素时,危险分层指数显示淋巴结转移危险度Ⅰ期为5%-50%,Ⅱ期为9%-65%。结论:在低危的Ⅰ期和高危的Ⅱ期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风险存在相当大的跨度,使用危险分层模型能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春艳 《浙江医学》2018,(7):753-755
目的探讨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370例,分析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栓塞、组织学类型和术前是否化疗等9项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0例宫颈癌患者中,4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2.4%。肿瘤的转移部位以闭孔区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最高,分别为69.6%和4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联(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6.573,95%CI:1.073~4.286,P<0.05)、浸润深度(OR=3.442,95%CI:1.713~6.915,P<0.01)、宫旁浸润(OR=7.171,95%CI:1.781~4.241,P<0.01)和脉管栓塞(OR=6.001,95%CI:3.137~7.482,P<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相关资料的324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分析影响其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盆腔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324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9.8%,术后盆腔感染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宫旁组织浸润、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术前血清SCC-Ag、CA125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在盆腔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开腹手术、术前有盆腔感染史、术后盆腔淋巴结囊肿是发生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与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明显相关。结论 FIGO临床分期Ⅱ期、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宁阳 《当代医学》2021,(2):179-18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4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182例(75.83%),有淋巴结转移58例(24.17%);术前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具有一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病例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70.07%,低于宫颈癌总体5年总生存率85.3%。对不同年龄、临床类型、术前有无治疗、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生存时间比较分析,其中中位生存时间高分化组18.21年、中分化组17.01年、低分化组12.22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项目各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生存率与组织分化显著相关,P<0.05。术后补充治疗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6.2年)明显低于放疗组(15.1年)与放化疗组(14.8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是严重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独立因素,术后补充放疗或放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结果:61例(18.60%)患者25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3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数为1~2枚组和≥3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和21.4%(P=0.018);单组淋巴结转移与多组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26.8%(P=0.02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细胞分化程度,受浸润淋巴结个数和组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c-Met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经病理确诊的患者120例。采用SP法检测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探讨c-Met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c-Met表达与子宫颈癌转移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0例子宫颈癌患者中转移、复发或死亡者35例,相关性分析提示c-Met蛋白水平与宫颈癌患者CA-125值、肿瘤的N分期、肿瘤侵犯深度成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化程度(P=0.013)、c-Met水平(P=0.02)、肿瘤侵犯深度(P=0.04)是宫颈癌患者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是宫颈癌患者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7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和PET/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例经临床和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癌Ⅰa~Ⅱa期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前1周行上、中、下腹和盆腔螺旋CT检查,与术后病检为金标准对照,计算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制作ROC曲线.结果 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90.3%,所制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5.结论 CT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率,将对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卵巢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与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37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SCC-Ag的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CC-Ag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肿块(OR=7.391)、淋巴结转移(OR=2.457)、脉管内癌栓(OR=3.748)、分化良好(OR=1.453)均是影响血清SCC-Ag滴度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SCC-Ag水平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中等。ⅠB1、ⅡA1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由0.705增加至0.728。结论:治疗前SCC-Ag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有无脉管内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对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ⅠB1、ⅡA1期中的诊断价值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LNB,而后行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送检,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肿瘤大小、分期对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结果的影响。结果20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转移47例,无转移153例,共切除淋巴结数目为3287枚(其中SLN 657枚,NLSN 2630枚);SLN诊断正确197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9.35%,准确率为98.50%,阳性预测值97.83%,阴性预测值为98.70%,Kappa值为0.96;SLN诊断对直径≤4 cm及>4 cm的宫颈癌肿瘤盆腔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99.25%、96.97%,总检出率为98.50%,对Ⅰa2、Ⅰb、Ⅱa、Ⅱb期宫颈癌肿瘤盆腔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100.00%、98.39%、97.06%、100.00%。结论SLNB对早期宫颈癌盆腔微转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较高,且肿瘤大小、分期对SLN检出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宫颈癌患者的 MRI 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最大径、宫颈浸润深度、宫旁侵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肿瘤最大径>4 cm、宫颈浸润深度>1/2、存在宫旁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均<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宫颈浸润深度、宫旁侵犯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上述宫颈癌原发灶 MRI 影像特征有助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马爱平  李菲 《广西医学》2006,28(12):1934-1936
早期宫颈癌的治疗目前正面临挑战,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当今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术式,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也愈发突出.近年发展起来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为在术中判断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癌,避免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致的并发症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