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螺旋CT机做CT平扫,其中6例另行增强CT扫描.结果:所有48例肠梗阻病例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①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部位(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原因(腹壁疝13例,肿瘤19例,肠粘连14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梗阻性质(单纯性肠梗阻41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②CT扫描不仅显示肠梗阻时肠道的扩张及肠腔内的气液平面,而且清晰地显示肠梗阻时肠壁、肠系膜的情况、闭襻的形成以及肠梗阻是否伴有出血及腹水等征象.结论:CT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4%。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大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CT检查成为明确大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进行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快速、正确地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CT重建技术的进展,其在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及梗阻程度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研究热点。现对46例小肠梗阻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程度及肠壁血供状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22例患者的CT平扫和/或强化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22例患者CT均诊断为肠梗阻,20例(91%)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一致,包括肠道肿瘤3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2例,斜疝2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扭转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粪石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5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MSCT检查资料,探讨MS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少见病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为全腹部平扫。结果:14例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临床表现。梗阻病因分别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成人肠套叠3例,闭孔疝2例,胆石6例。结论:MSCT不仅能准确诊断肠梗阻,还有助于明确肠梗阻的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7.
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4%.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大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CT检查成为明确大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进行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22例扫描前60min分次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余12例因腹张、呕吐频繁等原因未服甘露醇溶液。均行平扫+三期增强扫描。成像方法包括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MPR)、容积再现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成像。结果:在34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病例中,经MSCT检查明确为肠梗阻者27例,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4例,较高位小肠梗阻2例,11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其中炎性病变9例、粘连8例、肠道原发肿瘤7例、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2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往往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CT被广泛应用之前,立位平片一直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因其密度分辨力低,对肠梗阻的诊断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CT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其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28例机械性肠梗阻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小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CT已成为明确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对CT影像中一些关键征象的较好理解和准确分析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2.
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机械性肠梗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手术(16例)及临床(14例)证实的肠梗阻CT及临床资料,比较腹部平片与CT对肠梗阻存在、定位、病因、有否绞窄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结果:CT证实肠梗阻存在100%,平片的70%;病因诊断准确性CT为96%,平片13%;CT能对肠肿瘤及时发现并分期(9例),及早诊断肠绞窄(2例)及发现肠外肿块(4例),有助于及早选择外科治疗,结核、局限炎症、肠套叠等首选保守治疗,常规CT检查发现肠管异常扩张应扩大扫描范围,往往能发现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本组因此偶然发现肠肿瘤3例)。结论:肠梗阻或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平片、B超诊断信息不足时尽早CT检查对于明确病因,治疗选择及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的诊断及其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2013年期间55例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55例肠梗阻患者中,MSCT正确报告52例梗阻部位,准确率为94%;梗阻原因有50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91%,其中有17例粘连性梗阻,11例肠道肿瘤,4例肠扭转,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肠套叠,3例粪石性梗阻,1例结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动力性肠梗阻,1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小肠内疝。结论 MSCT能快速准确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男40岁,女60岁,平均年龄51岁)可疑肠梗阻患者,每位患者均行增强扫描。2位医生独立对CT定位像,CT横断位,以及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可信度分为1~5级。结果:25例除外肠梗阻,7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2位医生利用CT定位像、横断位、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肠梗阻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和83%,90%和86%,91.5%和87%。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可信度高于横断位。结论:64层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冠状位图像可增加诊断可信度,对诊断肠梗阻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G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SCT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7%,对其TNM分期的准确率为69.7%、78.8%、100%,对其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33.3%,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75%。结论:MSCT对引起肠梗阻的结肠癌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结肠癌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