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1,(3):154-15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及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符合子宫内膜息肉率为84%(42/5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初筛,对于可疑患者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异常子宫出血165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4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同时定位活检并行宫腔镜直视下电切术,术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子宫内膜息肉39例,诊断符合率87%.结论 宫腔镜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子宫异常出血、腹疼、不孕患者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与宫腔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60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高于阴道超声.结论 宫腔镜较阴道超声检查更准确、直观,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更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和处理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对经宫腔镜检查诊断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为91.7%;l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另外4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绝经期则以绝经后出血为主,宫腔镜对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应警惕隐匿的恶性病变及息肉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8例,肌瘤或腺肌瘤10例,内膜癌2例,诊断符合率为74.36%;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7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肌瘤或腺肌瘤4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应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再行宫腔镜检查,最后配合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阴道彩超和宫腔镜检查,比较两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6月至2010 年6月运用经阴道彩超和/或宫腔镜检查和/或病理检查证实284 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将病理结果与阴道彩超诊断和宫腔镜检查比较,并对阴道彩超诊断和宫腔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彩超、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66.7% 、97.9% 、0.87,100% 、97.9% 、0.99.结论:阴道彩超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可用于初步筛查,宫腔镜是理想的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诊断子宫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6例宫腔内病变患者的3D-TVS诊断资料,并与宫腔镜检查及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用Kappa检验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1例,子宫内膜癌5例。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3D-TVS与宫腔镜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56、0.909和0.887,3D-TVS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48、0.818和0.774。结论 3D-TVS对宫腔病变的诊断与宫腔镜及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宫腔病变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子宫内膜息肉的110例患者分别采用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结果 用B超检查,有57例患者与病理诊断结果 相符合,占51.8%,有35例不符合,占31.8%,不确定的有18例,占16.4%;用宫腔镜检查,有91例患者与病理诊断结果 相符合,占82.7%,有14例不符合,占12.7%,剩下的5例是不确定的占4.5%.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子宫内膜息肉诊治时,首选的方法 为宫腔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6年6月间应用宫腔镜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334例临床资料。结果:宫腔镜诊断为宫腔内息肉样病变者520例,其中经病理确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34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64.23%。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缺乏典型和恒定的症状,以往临床很难作出诊断,由于宫腔镜的问世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的749名患者中,选择经阴道超声和/或宫腔镜检查提示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77例,进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或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并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效果。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B超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分别为65.6%和96.0%。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愈率达95.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非常准确、效果好、创伤小、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及病变情况,并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诊断符合率93%,黏膜下肌瘤3例.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宫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的33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分析宫腔镜下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并发腺体增生、子宫内膜炎和分泌期内膜患者在宫腔镜下厚度具有不同差异;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和内膜癌患者其子宫息肉样病变的比例为29.7%、0.7%和0.0%。结论在宫腔镜检查后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内膜疾病检查的准确性,可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宫腔镜诊断治疗的262例子宫内膜息肉,分析探讨宫腔镜对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阴道超声或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26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阴道超声、HSG及宫腔镜的诊断准确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宫腔镜的敏感性为89.3%,与阴道超声及H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阴道超声联合HSG对子宫内膜息肉阳性预告值89.7%,宫腔镜为95.7%,与阴道超声及H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明确,敏感度高,阴道超声联合HSG有助于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存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卫华 《当代医学》2010,16(2):50-5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854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74例)与B超诊断6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155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08%,B超诊断符合率为38.71%。174例中,单纯息肉切除68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45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6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C)。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力军 《当代医学》2009,15(36):38-3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87例与B超诊断3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8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66%,B超诊断符合率为38.46%。87例中,单纯息肉切除3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22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3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amp;C)。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附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霞  董伟妍 《当代医学》2010,16(32):66-6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妇科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391例宫腔镜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91例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298例,粘膜下肌瘤4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2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9例,恶性肿瘤5例,不全纵隔5例,息肉样腺肌病3例;绝经前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更容易发生病理结果异常。结论宫腔镜下组织活检术及内膜息肉切除术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163例子宫内膜息肉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B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了解宫腔镜在诊断治疗宫内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门诊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临床表现、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结果 163例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46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32例,子宫内膜呈简单型增生过长16例,呈复杂增生10例,呈分泌反应4例;黏膜下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 1例.超声、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0.98%、90.41%.结论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8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09年1月我院经宫腔镜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中,经病检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占10%。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异常出血,也可无症状。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处理首选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9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81/89),误诊8例,误诊率为9%(8/8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