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胃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植入裸小鼠胃黏膜下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13例人胃恶性淋巴瘤标本9例移植成功。依据WHO新分类标准,从中筛选出1株人胃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9903,1株人胃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GBL-9904和1株人胃原发性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GBL-9902。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和CD79a均阳性。染色体众数范围75~87条,流式细胞分析示DI值1.23~1.47,均为异倍体。3株模型分别传至83代、87代和89代,共移植裸鼠785只;自第3代起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GBL-9903肝转移率为100%,脾转移率为36.7%,淋巴结转移率为57.6%。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发生血液(肝,脾)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转移。结论HGBL-9904、HGBL-9903和HGBL-9902三株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来源人胃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完整的模拟了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自然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一株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为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22、CD79α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范围56~69条;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47±0.12,均为异倍体.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4年,已经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156只;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内自主侵袭性生长,浸润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HGBL-0305模型的肝转移率为69.5%,脾转移率为55.6%,淋巴结转移率为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30.5%.结论 HGBL-0305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结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结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结肠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得移植成功。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结肠原发性(原发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CBL-0303)和1株人结肠原发性(肝转移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CBL-0304)。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CDl9、CD20、CD22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数目55—59条;流式细胞DI值1.59—1.71,均为异倍体。HCBL-0303肝转移率为63.7%,淋巴结转移率为56.4%;HCBL-0304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结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CBL-0303和HCBL-0304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结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肝转移模型,可用于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切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 HRBL-0305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切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RBL-0305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新鲜组织块和肝转移灶瘤组织分别移植于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5例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标本3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1株同一人体瘤源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SIL-0101)和皮下移植高转移模型(HSIL-0102)。移植瘤病理组织学为非霍奇金(大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流式细胞分析示DI值1.47~1.61,均为异倍体。HSIL-0101和HSIL-0102分别传至32和38代;共移植裸鼠357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L-0101肝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HSIL-0102肝转移率为63.5%,淋巴结转移率为62.7%。移植瘤在裸鼠的小肠内和皮下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肝、脾)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SIL-0101和HSIL-010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H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裸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HMN-1移植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HNHL-H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HMN-1和BFNHL-H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脱朝伟等 《消化外科》2002,1(3):166-169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L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LMN-1移植瘤呈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FNHL-L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LMN-1和BFNHL-L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移植成功。建成一株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SIM-0501)和一株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5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显示S-100蛋白;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染色体众数55~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1.61;均为异倍体。HSIM-0501和HSIM-0502分别传至25代和27代;共移植裸鼠317只;肿瘤移植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501肝转移率为46.2%,淋巴结转移率为36.7%;HSIM-0502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小肠内自主侵袭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SIM-0501和HSIM-0502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黏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 从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已传至27代,一株人胃鳞腺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已传至25代和一株人胃鳞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已传至21代。共移植裸鼠426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为96.5%。自发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癌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并直接侵袭到邻器官和组织。经血行转移到肝、肺、脾、肾等。淋巴道转移到胃的黏膜和黏膜下淋巴丛。局部及远处淋巴结。多伴发幽门梗阻癌性腹水,卵巢和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具有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功能。移植瘤对p53、C-erbB-2、rasp21癌基因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袭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移植瘤细胞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 三株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完整的模拟了人胃癌患的临床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及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为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采用人肝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同一人体瘤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LBL-0102)和皮下移植模型(HLBL-0103)。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45 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阳性,LDH 1 267.5 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HLBL-0102和HLBL-0103分别传至37代和31代,共移植裸鼠3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LBL-0102移植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被累及。HLBL-0103在裸鼠皮下呈结节状局部生长。结论HLBL-0102和HLBL-0103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恶性淋巴瘤裸鼠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黏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 从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已传至27代,一株人胃鳞腺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已传至25代和一株人胃鳞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已传至21代。共移植裸鼠426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为96.5%。自发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癌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并直接侵袭到邻器官和组织。经血行转移到肝、肺、脾、肾等。淋巴道转移到胃的黏膜和黏膜下淋巴丛。局部及远处淋巴结。多伴发幽门梗阻癌性腹水,卵巢和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具有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功能。移植瘤对p53、C-erbB-2、rasp21癌基因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袭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移植瘤细胞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 三株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完整的模拟了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及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方法 将稳定、高表达RFP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RFP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原位移植裸鼠皮下荧光肿瘤组织小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及微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只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原发肿瘤的牛长状况以及在肿瘤生长早期即可检测到各脏器微小转移的发生.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可以在体外无创性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并观察淋巴引流情况。方法应用我们前期建立的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行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建立高转移特性胆管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然后将高转移性种植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门部胆管与门静脉间组织间隙紧贴胆管处,4周及6周后行种植瘤瘤组织解剖学和病理学检查,并观察淋巴管引流情况。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中,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10/10);原位种植4周后,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成瘤率为100%(10/10),原位种植6周后,合并发生肝脏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为80%(8/10)。结论成功建立了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5.
High-malignancy orthotopic nude mouse model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LNCaP.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 Wang  Z An  J Geller  R M Hoffman 《The Prostate》1999,39(3):182-186
BACKGROUND: An animal model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LNCaP demonstrating high rates of spontaneous metastasis from the orthotopic site after tumor implantation would be very valuable for mechanistic and drug discovery studies. We previously develope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to implant histologically intact tumor tissues orthotopically in nude mice in order to develop high metastatic mouse models of human cancer. METHODS: Intact tissue of the androgen-dependent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LNCaP, was implanted on the ventral lateral lobes of the prostate gland by surgical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SOI) in a series of 20 nude mice. Mice were autopsied,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rimary tumors and relevant organs was done to identify and quantitate micrometastasis. RESULTS: Eighteen of 20 animals transplanted with LNCaP by SOI had tumor growth. Mean primary tumor weight in the prostate was 9.24 g at time of necropsy. Sixty-one percent of the transplanted animals had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rty-four percent had lung metastasis. Mean survival time was 72 days, indicating a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 of the tumor. CONCLUSIONS: The extensive and widespread lung metastasis as well as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llowing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of LNCaP in nude mice and the short survival time provide a high-malignancy nude model of the LNCaP human prostate tum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瘤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当裸鼠体内形成肺转移瘤后重复筛选4次,再将肺转移瘤植入另一只裸鼠小肠黏膜行鼠问连续传代.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建成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肺转移模型命名为HSIM-0601,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S-100、HMB-45呈阳性表达.染色体数57~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均为异倍体.HSIM-0601已传至26代,共移植裸鼠173只,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肺转移率为100%(173/173),淋巴结转移率为61.3%(106/173).结论 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肺转移模型HSIM-0601.完整地模拟了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