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13例(16只眼)重症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刀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大部分获得满意视力,而且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3例(16只眼)重症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42例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只要术前血糖控制在9.00mmol·L-1以内,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只要将血糖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而无全身和眼部严重并发症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4只眼)糖尿病患者行ECCE IOL,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行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0例(36只眼),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前段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术后视力在0.4以上者24只眼(70.59%),对照组为30只眼(83.33%),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59,P>0.05)。术后观察眼前段并发症,在前房纤维素样渗出、虹膜色素脱落及瞳孔上移三项,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ECCE IOL是一种较理想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414眼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结果:术后一周低视力的发生率为32.26%,术后三月为17.85%,术后一周自身眼疾导致的低视力占低视力患28.12%,余均与手术并发症有关。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肯定,但手术并发症是导致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因素,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是医师基本功的训练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体植入术眼前段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玲  张勇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4):319-320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中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段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31例(40只眼)糖尿病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28例(35只眼)对照组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糖尿病组白内障前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均有其特殊性。但总体预后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可靠、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587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并发症为后囊混浊、虹膜粘连、玻璃体脱出、后弹力层脱离;术后并发症为手术性散光、继发青光眼、后囊增厚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毅 《临床眼科杂志》2010,18(5):433-43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3例(6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并以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相同术式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19只眼(占30.1%),前房纤维渗出10只眼(占15.8%),瞳孔后粘连14只眼(占22.2%),后囊混蚀26只眼(占41.2%),色素弥散晶状体表面1只眼(占1.6%)。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5%者为39只眼(占61.9%),≥0.3者为52只眼(占82.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将血糖控制稳定在5.1~8.0 mmol/L之间,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糖尿病不再成为手术禁忌证。我院近 1a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110眼 ,其中糖尿病患者 118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2例 118眼 ,男 42例 5 2眼 ,女 5 0例 6 6眼 ,年龄 42~ 86 a,平均 5 8a。术前视力 :≤ 0 .1者 10 2眼 ,0 .1~ 0 .3者 16眼。糖尿病史由就诊时发现至 2 0 a不等。术前血糖 :<6 .0 mm ol· L- 1 者 6 2眼 ,6 .1~ 9.0 mm ol· L- 1者 38眼 ,≥ 10 .0 m mol· L- 1 者 18眼。1.2 人工晶状体选择 选用美国眼力健、日本 HOYAPMMA直径 5 .5 m m…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2年至2 0 0 1年共完成 5 9例 (5 9只眼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现以 5 9例 (5 9只眼 )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 ,两组患者均植入肝素表面处理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 ECCE术式。结果 糖尿病组术后并发角膜水肿 19例 ,纤维渗出 10例 ,瞳孔后粘连 14例 ,后囊混浊 2 7例 ,黄斑囊样变性 8例。而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术后矫正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虽然糖尿病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手术已不在是禁忌 ,但使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5 .1~ 8.0 mmol/ L 之间。术中尽量减少器械在前房内的操作次数 ,减少对角膜内皮和虹膜的损伤。将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和粘弹剂冲吸干净 ,以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将表面肝素涂层处理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 ,可阻滞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机化膜及后发障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奇 《眼科》2004,13(5):292-294
目的:探讨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53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前房玻璃体疝、后囊膜缺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复杂无晶状体眼患者,联合行眼前段重建、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等术式及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5~18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优于术前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0.3者45只眼(84.9%)。术后瞳孔圆者42只眼,人工晶状体正位者48只眼,4只眼稍偏位,仅1只眼人工晶状体倾斜。结论: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取得满意效果,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使用高质量粘弹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前囊膜夹持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陈桂文  曹晟玮  梁诚之 《眼科》1999,8(2):80-81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8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后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05者6只眼,占75%。无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简便安全,既有利于人工晶体的固定,又有利于阻止后发白内障的形成,适用于晶体前囊膜存在、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2.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峰  王慧 《临床眼科杂志》2000,8(3):205-206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6例26只眼患者行5.5mm的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6只眼中有2只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瞳孔恢复圆瞳孔,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2只眼(84.6%);≥0.3者3只眼(11.5%);〈0.05者1只眼(3.9%)。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性、并发性和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 Q  Guan H  Guo X  Shen D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49-45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转归。方法 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入术后24例复视患者行视力、眼前节、眼底等常规检查,并进行屈光、眼肌运动、复视像检查,用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眼位及融合功能,部分患者行眼肌牵拉试验。结果 双眼复视19例中,斜视性复视17例,中枢融合障碍复视2例;斜视性复视中,除3例为间歇性外斜视外,其余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肌运动障碍;单眼复视5例中,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043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高眼压共52例,发生率1.4%。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为术前有眼内手术史,高度近视史,糖尿病史,色素膜炎史,及短眼轴。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不同原因可导致高眼压,应于术后注意观察眼压,尤其对高危人群。术者手术熟练度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及对术后高眼压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能有效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Hong R  Wu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93-9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84例(200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者29例(29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0例囊袋内植入,19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1.0以上者17例(58.62%),0.5~0.9者10例(34.48%);矫正视力1.0以上者22例(75.86%),0.5~0.9者5例(17.24%)。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虹膜咬伤,前段玻璃体炎症等。结论对于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适当利用残留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Wang W  Yang G  Nin W  Fang J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94-29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计102例(120只眼)眼轴长≥28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5只眼,Ⅲ级核84只眼,Ⅳ级核16只眼,Ⅴ级核1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超声能量设定Ⅱ或Ⅲ级核为50%~60%,超声时间40~130秒,平均71.3秒。Ⅳ或Ⅴ级核采用超声乳化中央切核和手法出核,超声能量设定为65%~70%,超声时间48~82秒,平均68.7秒。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43.4%),矫正视力≥0.5者75只眼(62.6%)。术后随访11~22个月,平均14.5个月。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6.7%)和后囊膜破裂(4.2%)。未见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负、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适合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良好视功能、矫正屈光不正、预防视网膜脱离、减少后发障及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69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1、4、8、12和16周的眼压,对侧20只正常眼为对照。结果术后1周,眼压由术前2.235±0.466kPa下降到2.042±0.6219kPa(t=1.3043,P>0.0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至8周,眼压继续下降到1.729±0.239kPa(t=2.1856,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改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Wu X  Zhu S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9-34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眼压变化。方法对49例(53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定期眼压测量。结果发现无论术毕对切口缝合与否,术后10~12小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缝合切口组眼压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缝合切口组(t分别为4.41和3.32,P分别为0.0001和0.0020)。术后16只眼眼压>3.00kPa(1kPa=7.5mmHg),其中缝合切口组10只眼(10/20,50.0%),不缝合切口组6只眼(6/33,18.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9820,P=0.014)。术后22~24小时眼压已明显降低,46~48小时已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缝合切口者眼压升高更为显著,应于术后注意测量眼压,以便及时作相应处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