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医大学生除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做到注意博学多识,打下人文基础;学习中国医史,培养广泛兴趣;立志吃苦耐劳,锻造高尚医德;锻炼各种能力,注重开拓创新;尽早接触临床,理论实际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医大学生除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做到注意博学多识,打下人文基础;学习中国医史,培养广泛兴趣;立志吃苦耐劳,锻造高尚医德;锻炼各种能力.注重开拓创新;尽早接触临床.理论实际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鉴中医传统文化的医德思想,探讨了医德的内涵,分析"大医精诚"和"仁心仁德"的医德核心,阐述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启示,并具体分析医学本质、医德关系和医德评价这3个主题和潜心研习与一丝不苟这2个思维品质。最后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医德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需要的逐层实现和高层次需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人才的需要,是中医药院校自身学科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全程人文素质教育,切实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7.
8.
中医医德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具体表现在:医心仁慈,德泽众生;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医风正派,淡泊名利。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中医医德,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医德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具体表现在:医心仁慈,德泽众生;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医风正派,淡泊名利.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中医医德,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和现实都要求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素质教育应与学校育人中各环节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使低年级医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接受医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欢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12):53-54
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表示,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一事件使本来众说纷纭的医改仿佛盖上了定性的印章。而随着“两会”的召开,医疗改革的问题又成了重中之一。究其原因,虽然难以枚数,但医务工作者的医学道德问题也是扮演了一定角色的。所以,做好“准”医务工作者们的医学道德教育,意义深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历代医家医者都强调“仁爱救人”。高等医学院校是优秀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要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必须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坚持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是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具有十分突出的德育功能.用公关理念教育医学生,可有效地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中医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要出高徒先育名师,要为国医先学做人,要优临床先知科研及要出精品先改模式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医科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探讨医科学生素质教育的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是实施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研究医学人才素质构成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初步确定医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框架和课程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评估体系和方法,实现素质教育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医学专业人员必备信息素养要求的发展背景,分析了现阶段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总结了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践,并提出以课程教学渗透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高尚的医疗职业道德,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站稳立场,巩固和发展医院的建设,为达这一目的,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